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要和自然對話
2009/07/06 11:22:14瀏覽268|回應0|推薦4

        雨水是大自然給台灣島國最大的恩賜之一。有了豐富的雨水,台灣島上的生命才可以如此豐美。從空中鳥瞰台灣,台灣峰巒重疊、森林蒼鬱、河流蜿蜒,這些地景與西部的沖積平原充分說明雨水造就了多樣的棲境和豐盛的生命。在漫長的地質歲月裡,雨水依自然律持續光臨這個島嶼,從未失約過。

        過去幾年內,大雨也依自然律連日下著,卻劇烈的改變台灣中部的地貌。這幾場大雨使得河水暴漲,濁水氾濫,沖毀了橋樑、道路、民宅,淹沒了農田、果園,中斷了輸電,而未積極維護水土保持,又造成了更大的居民傷亡和人民財產損毀。其中,發生了土石流和崩毀就超過二千餘處,所造成的損失更是不計可數。

        在民眾的抱怨聲中,政府重申遷村計畫、核發救濟金、修護道路、供電和修理危橋,與貸款紓困等因應舉動。然而這些措施並非為了解決問題所提出的新方法,它們與過去的颱風災、地震災、病蟲災之因應辦法如出一轍,可以想見,這也將是因應未來各種災害的對策。對於這種自然力所造成的災害,我們之所以側手無策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土地使用和環境維護政策太過粗糙與短視,施政上亦沒有對症下藥所導致。

        首先,我們對待土地的態度是粗暴的,不管土地的反應;使用上是短視的,長年以編列修費來因應;在土地的認知是無知的,不考慮土地上棲息的生命,尤其是土壤生物;在觀念上,視土地為現在掌權者的私有財產,而非土地上所有生物與我們子孫的共同財產。以近年來這些災禍為例,我們根本不了解土石流、地層下陷與崩塌的發生在生態上的意義。我們並不了解也未嘗試去了解土地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的意義。凡是崩塌之處我們必將以再整治面對,而不知土石流、地層下陷與崩塌是土地自我療傷的方式,正如河川有自清的能力。當我們隨意使用大地,例如開路、墾荒、建屋舍、畜牧等等,並未依土地的自然特性去使用,結果在大地上造成許多重大傷口。我們就靠維持這傷口生存。這就像吸血的蝙蝠,靠著動物淌著血的傷口維生,如果傷口結痂了,必得再揭開結痂繼續利用這些傷口。當土石流或崩塌切斷人類開築的道路、淹沒了住宅與農田,這時土地正在自我療傷,傷口開始結痂了,而人類又重新利用機械設備、築路、修葺屋宅、清理農地,有如將結痂揭開,為了使土地的傷口癒合的機會減低,還加強鋼筋水泥等結構強度。

        我們若不了解土地的語言與其表達人類利用它們的反應,人與土地的戰爭將持續到人類退出大地為止,那時我們又將何去何從呢?和自然對話,才能真正解決真正的問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310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