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文共賞~惡媽經 ~
2009/10/07 12:07:42瀏覽582|回應0|推薦3
    引用文章 

惡媽經 柯志恩與孩子過招

【張老師月刊/陳健瑜】

攝影/黃念謹
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慈愛包容……,自古以來,母親被褒揚的精神總是像月亮一樣,要「照亮我家門窗」且「發出愛的光芒」。即使被孩子氣到頭頂冒煙,還是得壓抑滿腔怒火,面帶微笑但實際咬牙切齒地說「不要緊」,或是乾脆棄械投降,就地妥協?

曾經發表「完全惡媽手則」,還出書分享自己「發狂」事跡的教育心理專家柯志恩則說:「抓狂的時候,就吼吧!」媽媽得先把自己顧好,孩子才會快樂;真實地反映當下的情緒,不需自責,也別勉強當個一百分模範媽媽。凡事壓抑,親子間怎麼有效溝通呢?

有一回她接到演講邀約,講題是「愛的管教」,柯志恩隨即轉頭知會一雙兒女,只見兩人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唉,我絕對不敢談這個題目。」她笑說自身實證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其他家長「放心」:「看吧!懂得教育專業,教養自己的小孩還不是一樣會憤怒、生氣、束手無策!」她幽默自嘲,只要孩子長到哪個階段,她就絕對不能講那個階段的教育狀況,因為馬上會現世報,他們的行為絕對會超出她的預期。

托出動機
「自由」無價,一招見效,為了保有青春期的璀璨時光,兒子拚進建中。

然而,曾經被柯志恩形容「考試成績完全彰顯不出資質優異」的大兒子洪輔,已是建國中學二年級的學生,算是稍感安慰。

她回想當年為了兒子的課業,母子衝突不斷,甚至強行介入共讀,還多次拜託:「兒子,你可不可以讓你媽到學校去,能稍微榮耀一點?起碼別人也知道你媽在大學教書。」兒子回她:「這關我什麼事?成績是我的,跟妳的工作應該沒關係吧!」每次想勸說一番,孩子的反制總是又快又犀利。她知道再不改變,以後小孩一定會拿她的錢去看心理醫師,然後對著自己的同僚、朋友,抱怨小時候媽媽造成的創傷。

「我兒子很聰明,但是他具備『遊戲人生』的特質,總是滿不在乎地混與晃,小時候的志願是『在家蠕動』,喜歡用他自己的方法學習。」身為一位母親,她很難放下期待;身為台灣教育體制的教育工作者,她無法告訴孩子學歷不重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當然重要,但是我們讓孩子摸索的時間卻相當緊湊,有多少空間和時間可以讓孩子慢慢來呢?連市府清潔隊員的工作都要筆試,父母怎麼可能不緊張?」

不能放手,也強逼不來,只好「誘之以利」:「志願愈前面的的高中愈不會管學生,如果你十六歲以後不想有人管你,那你就拚這三年。」「自由」無價,一招見效,他果然就為了保有青春期的璀璨時光,拚進了建中。「你得讓他自己找到意義,而不是告訴他,什麼才是意義。」

不過,就連補習,這對母子的出發點都與眾不同。「他是建中管弦樂社成員,社團募不到錢,他們把腦筋動到補習班的獎金上,只要十個人去旁聽,每人就能拿到三百元,扣掉押金,淨賺兩百;所以二十個同學穿著制服一起去旁聽,順利賺到社團經費四千元。」笑著訴說這群孩子的「算計」,他們其實很懂這個社會的運作方式。

「聽過幾次之後,他覺得老師講得好,就自己要求要補習了。」柯志恩不諱言,她對補教界的名師也相當好奇,於是兒子充當槍手,上課須留意「老師的教法」、「吸引人的地方」,再回家跟她分享。「他快煩死了。」

不過,透過兒子的觀察,她更進一步瞭解補習班的教學法:作文課談到荒野,大漠的影片在眼前播映,配上三百六十度環繞音響放送蔡琴的「出塞曲」……。

「他說,這叫感覺來了」,補習竟成一種享受,實在始料未及。「不過呢,他專門補那些他已經很善長的科目,不喜歡的還是不會去碰;所以,爛的還是一樣爛呀。」

親子007

當你從小就訓練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便不能期盼他會照你的想法走。

父母與孩子的諜對諜戲碼,當然不會因為孩子進了明星高中而停止。有一天,兒子若有所思地嘆氣:「人生價值真的是很難說,我拚了半死,十六歲的人生竟然是到了一間沒有半個女孩子的學校。這對我是懲罰,還是獎勵?」

柯志恩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卻嗅到男孩心事,於是暗地裡盤算「牙套計畫」,告訴兒子,現在裝牙套,上了大學愈帥愈吃香,交女朋友更有利。「嘿嘿,裝了牙套之後,他聯誼的價碼會降很多,誰喜歡跟一個十七歲帶牙套的男生出去啊!」她得意大笑,兒子到現在都沒發現這是個「陽謀」。

只是,高中生該有的聯誼還是來了。某次柯志恩拿出三百元讓他去參加,孰料馬上被兒子抓到「把柄」:「妳很不公平,上次我說去跟景美的聯誼,妳給我一百元;今天我要去跟北一女的聯誼,妳就給三百,這是歧視,妳有學歷偏見。」

「這……,只是給你吃晚餐啊!」她搖搖頭,簡直百口莫辯,孩子把一點一滴的事都記在心頭,伺機將她一軍。

「我們從小到大的對話就是這個模式,當你從小就訓練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便不能期盼他會照你的想法走。」

相較於兒子的隨性,女兒則是另一種「追求卓越」的典型。她的快樂就是得到很好的成績、獲得別人肯定。她需要被看見。

「她很在意結果,也許不是那麼喜歡讀書,但只要知道現在辛苦一點,就能獲得她要的『成就』,就會去做,而且每個小細節都很在意。」她笑言,兩個人的個性加起來除以2,應該就是正常孩子吧!

而將女兒送進私立學校就讀,即是適性發展的考量,因為在重視績效的環境,她可以表現很好,她需要的是讚美。「但她最近實在有些走火入魔,當媽的就要負責紓緩她的情緒和壓力。」在學校教「教育與心理諮商」,沒想到現實生活中,兒子需要「教育」,女兒需要「諮商」,一對兒女各取所需,兩個專門挑戰極限的真人實證。

修正與改變

父母的釋懷,

              可以讓徬徨的孩子找到溫暖的倚靠。

受過教育心理學的學術薰陶,並且還是這門知識的傳授者,柯志恩一度也以為自己有辦法掌握孩子的狀況,但是當詰問、爭執、叛逆一次次出現,孩子的反應清楚地告訴她:「對不起,別拿妳的那套分析我,我跟妳想的不一樣。」愈想干預,他們愈是拚命跳脫你設定的框架。

「最感欣慰的是我媽媽,她覺得我是現世報,因為我從小就不是聽話的小孩。她苦惱已久,現在見到這母女情結轉移到我和女兒的身上,她的情緒終於得以釋放。」苦惱過,方知父母難為,親子間戲謔式的調侃,其實是長久的陪伴、觀察以及試探所培養出的默契;她也在屢次的衝突中,學到教訓,漸次修正自己。

「我在兒子國三時,做了很大的改變,因為他在準備基測的最後三個月,情緒崩潰,哭了。」從小,所有的人都說他聰明,但是不認真,他也就得過且過,不甚在意,但是當他真的想奮力一搏,卻在最接近基測的模擬考跌了一大跤,考了一個很爛的成績。

「我已經這麼努力,為什麼結果是這樣?」長久以來的信心動搖,陷入焦慮,讓柯志恩相當不忍,一反「惡媽」形象,很堅定地說:「沒關係,錯的習題重新檢討一遍,該做的本分做完就好,太難的別去管。」

考上建中之後,洪輔應邀回國中分享經驗,柯志恩偷偷躲在臺下聽。

有位媽媽發問:「孩子考基測,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要給他很大的勇氣,考前我覺得大概沒希望了,但是我媽跳出來說『這是沒有關係的』,我就安心了。」一向大而化之的兒子冒出感性的話,讓柯志恩眼淚幾乎掉下來。沒想到僅是一句安慰的話,卻發揮極大的效果;原來,父母的釋懷,可以讓徬徨的孩子找到溫暖的倚靠。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

                                 那麼聽他說就好。

回到教育學者的角色,她給了一個簡單而中肯的建議:傾聽,找到孩子喜歡的話題,讓自己與孩子的世界產生連結;而她與孩子相互抬槓的戲碼,也將繼續搬演下去。

《柯志恩小檔案》

現任淡江大學學務長、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專任教授。

1988年以主持「世界真奇妙」榮獲金鐘獎「最佳社教節目主持人」之後,就到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博士,投身學術,並成為淡大教心所創所所長。

著有《柯志恩談母職心體驗》、《哪個媽媽不抓狂》等書,分享自己的教養經驗

文章出口: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14834

                   聯合報親子 YOU&ME

                   惡媽經 柯志恩與孩子過招

                 【張老師月刊/陳健瑜】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3s0423&aid=338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