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發表「完全惡媽手則」,還出書分享自己「發狂」事跡的教育心理專家柯志恩則說:「抓狂的時候,就吼吧!」媽媽得先把自己顧好,孩子才會快樂;真實地反映當下的情緒,不需自責,也別勉強當個一百分模範媽媽。凡事壓抑,親子間怎麼有效溝通呢?
有一回她接到演講邀約,講題是「愛的管教」,柯志恩隨即轉頭知會一雙兒女,只見兩人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唉,我絕對不敢談這個題目。」她笑說自身實證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其他家長「放心」:「看吧!懂得教育專業,教養自己的小孩還不是一樣會憤怒、生氣、束手無策!」她幽默自嘲,只要孩子長到哪個階段,她就絕對不能講那個階段的教育狀況,因為馬上會現世報,他們的行為絕對會超出她的預期。
托出動機
「自由」無價,一招見效,為了保有青春期的璀璨時光,兒子拚進建中。
然而,曾經被柯志恩形容「考試成績完全彰顯不出資質優異」的大兒子洪輔,已是建國中學二年級的學生,算是稍感安慰。
她回想當年為了兒子的課業,母子衝突不斷,甚至強行介入共讀,還多次拜託:「兒子,你可不可以讓你媽到學校去,能稍微榮耀一點?起碼別人也知道你媽在大學教書。」兒子回她:「這關我什麼事?成績是我的,跟妳的工作應該沒關係吧!」每次想勸說一番,孩子的反制總是又快又犀利。她知道再不改變,以後小孩一定會拿她的錢去看心理醫師,然後對著自己的同僚、朋友,抱怨小時候媽媽造成的創傷。
「我兒子很聰明,但是他具備『遊戲人生』的特質,總是滿不在乎地混與晃,小時候的志願是『在家蠕動』,喜歡用他自己的方法學習。」身為一位母親,她很難放下期待;身為台灣教育體制的教育工作者,她無法告訴孩子學歷不重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當然重要,但是我們讓孩子摸索的時間卻相當緊湊,有多少空間和時間可以讓孩子慢慢來呢?連市府清潔隊員的工作都要筆試,父母怎麼可能不緊張?」
不能放手,也強逼不來,只好「誘之以利」:「志願愈前面的的高中愈不會管學生,如果你十六歲以後不想有人管你,那你就拚這三年。」「自由」無價,一招見效,他果然就為了保有青春期的璀璨時光,拚進了建中。「你得讓他自己找到意義,而不是告訴他,什麼才是意義。」
不過,就連補習,這對母子的出發點都與眾不同。「他是建中管弦樂社成員,社團募不到錢,他們把腦筋動到補習班的獎金上,只要十個人去旁聽,每人就能拿到三百元,扣掉押金,淨賺兩百;所以二十個同學穿著制服一起去旁聽,順利賺到社團經費四千元。」笑著訴說這群孩子的「算計」,他們其實很懂這個社會的運作方式。
「聽過幾次之後,他覺得老師講得好,就自己要求要補習了。」柯志恩不諱言,她對補教界的名師也相當好奇,於是兒子充當槍手,上課須留意「老師的教法」、「吸引人的地方」,再回家跟她分享。「他快煩死了。」
不過,透過兒子的觀察,她更進一步瞭解補習班的教學法:作文課談到荒野,大漠的影片在眼前播映,配上三百六十度環繞音響放送蔡琴的「出塞曲」……。
「他說,這叫感覺來了」,補習竟成一種享受,實在始料未及。「不過呢,他專門補那些他已經很善長的科目,不喜歡的還是不會去碰;所以,爛的還是一樣爛呀。」
親子007
當你從小就訓練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便不能期盼他會照你的想法走。
父母與孩子的諜對諜戲碼,當然不會因為孩子進了明星高中而停止。有一天,兒子若有所思地嘆氣:「人生價值真的是很難說,我拚了半死,十六歲的人生竟然是到了一間沒有半個女孩子的學校。這對我是懲罰,還是獎勵?」
柯志恩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卻嗅到男孩心事,於是暗地裡盤算「牙套計畫」,告訴兒子,現在裝牙套,上了大學愈帥愈吃香,交女朋友更有利。「嘿嘿,裝了牙套之後,他聯誼的價碼會降很多,誰喜歡跟一個十七歲帶牙套的男生出去啊!」她得意大笑,兒子到現在都沒發現這是個「陽謀」。
只是,高中生該有的聯誼還是來了。某次柯志恩拿出三百元讓他去參加,孰料馬上被兒子抓到「把柄」:「妳很不公平,上次我說去跟景美的聯誼,妳給我一百元;今天我要去跟北一女的聯誼,妳就給三百,這是歧視,妳有學歷偏見。」
「這……,只是給你吃晚餐啊!」她搖搖頭,簡直百口莫辯,孩子把一點一滴的事都記在心頭,伺機將她一軍。
「我們從小到大的對話就是這個模式,當你從小就訓練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便不能期盼他會照你的想法走。」
相較於兒子的隨性,女兒則是另一種「追求卓越」的典型。她的快樂就是得到很好的成績、獲得別人肯定。她需要被看見。
「她很在意結果,也許不是那麼喜歡讀書,但只要知道現在辛苦一點,就能獲得她要的『成就』,就會去做,而且每個小細節都很在意。」她笑言,兩個人的個性加起來除以2,應該就是正常孩子吧!
而將女兒送進私立學校就讀,即是適性發展的考量,因為在重視績效的環境,她可以表現很好,她需要的是讚美。「但她最近實在有些走火入魔,當媽的就要負責紓緩她的情緒和壓力。」在學校教「教育與心理諮商」,沒想到現實生活中,兒子需要「教育」,女兒需要「諮商」,一對兒女各取所需,兩個專門挑戰極限的真人實證。
修正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