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鍾肇政文學特展—大河浩蕩
2009/03/11 05:08:17瀏覽1000|回應2|推薦16

鐘肇政,戰後台灣文學發展史中重量級的作家,從事創作六十餘年,是台灣「大河小說」的創作先驅,也是著名小說《魯冰花》、《八角塔下》的作者。此外,致力台灣文學主體性地位的建構,且積極推動客家文化。國立台灣文學館在98年10月17到99年4月1日,展出「鍾肇政文學特展—大河浩蕩」,呈現他一生文學的成績。

 

生於桃園縣龍潭九座寮的鍾肇政,從小受父親影響而喜歡文學,戰爭期間因患瘧疾未獲妥善治療,使聽力受損,以致進台大中文系就讀後出現障礙而綴學。此後,自力苦學中文,並開始致力中文寫作。

 

在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以小說為主,共計30餘部,其中多部中、長篇小說的主題多以台灣人的歷史與命運為主軸,或帶有點自傳體性格,透過筆下人物的命運反映出台灣史的變化,並凸台灣人堅忍刻苦的精神。

 

其中《魯冰花》被翻拍成電影,鐘肇政還為此填詞「我知道天上的星星會唱歌,想家的夜晚,它就像這樣和我一唱一和,我知道午的清風會唱歌,當年的蟬聲,它總是跟風一唱一和,當手中握住繁華,心情卻變得荒蕪,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撩起閱聽眾心中的一陣波瀾。

 

創作早期受現代主義的影響,其間有部分是實驗性質的短篇小說,也有多部小說是以台灣民間故事為基礎發展出來,寫出多部原住民系列的小說。另外,也翻譯40餘部通俗、偵探小說及歐洲的文學名著,其中以日語為主。在民國73年還改寫《阿信》,後來被拍成電視劇轟動一時。

 

戰後初期的台灣作家在當時的背下,顯少受到重視,鍾肇政串聯鍾理和、廖清秀、文心等少數台籍作家,並發起《文友通訊》,也參與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等多部重要的台灣文學選集,打開台籍作家的能見度。並且接續吳濁流的志業,編輯《台灣文藝》雜誌,延續本土文學的發表園地。

 

身為台灣客籍知識份子,他也推動客家文化,高舉客家主體意識的大旗,並奔走「鍾理和紀念館」的成立,積極參與「還我母語運動」。成功地在90年代推動「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並親自擔任台長及董事長,籍此凝聚客家群意識,保留並發揚客家文化精神。因此,使他成為客家文化的精神領袖。

 

交通:

1.          國道1→台南交流道→東門路→府前路→南門路→台灣文學館

2.          國道1→永康交流道→中正南路→公園路→台灣文學館

3.          省道台1線→ 北上者抵達台南市→大同路→開山路→台灣文學館
南下者抵達台南市→公園路→台灣文學館

4.          搭高鐵出台南站至第二出口,轉乘高鐵快捷車,約30~40分可達台南火車站,下車後可沿中山路步行約15分,或搭計程車約5分,或搭1、2、6、7號公車至民生綠園站、中山路站,孔廟站、開山站下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12345678title&aid=2731585

 回應文章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鍾肇政文學特展
2009/04/10 03:53

詳細的解說與附圖

令人想現在就去台南



紫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河浩蕩
2009/03/11 12:33

^^謝謝好友如此詳盡介紹鍾肇政文學特展

連交通路線都做好了引導

很喜愛客家文化及其堅忍簡樸的精神

好久不見了!安安喔!

DSC01900 作者 vetpoan

玨(s12345678title) 於 2009-03-29 16:57 回覆:

好久不見紫衣了。
我也是喜歡客家文化的說,而且他們的美食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