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旅
2007/07/13 13:46:18瀏覽317|回應0|推薦6

流浪是現代人的顯性基因,旅行則是人性裡追求流浪的行為表徵。放眼坊間書籍類別旅遊風情是一大類,而部落格網誌的書寫有一大類也是有關旅行的文章。旅行有多種方式,而自己總說向外行跡走天涯,也要向內探索游四方。

想要在這人生的旅程保持身心輕盈地旅行,要身心輕盈地走在這人生的道路上。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希望保持身心自在。不時期許能得輕盈,可以飛翔...那樣的輕盈是要輕裝上陣、解除束縛、減少人世的負擔,卸下再減輕,一切從簡也從減,行走在這紅塵道上,或許可以優游也從容。

我們早已是個旅人,即使足不出戶在這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其實不斷地在旅行中。行旅人間誠好游。向外的活動是我們一般定義的旅遊活動,向內的追尋則是一種心靈之旅,總說內在天地是無限寬廣也無拘。當然也有內心波濤洶湧時分,克服了己心多所折騰,一程再一境,一個人的成長不自覺間開展。

自許要成為一個高明的旅人,可出遊也可與世隔絕向內不斷地探索。檢視過往至今,要說離高明還有一大段距離,無由氣餒,累了就放下一切歇歇再出發。如果向內的身心靈探索難得平靜,那就該實際地踏出人所處的一方天地,真正地出遊或與人相從。適合自己的流浪方式也就只有自己了然,不斷嘗試再調整,不要槁木死灰地空說修行也不要似陀螺般轉個不停,那奧祕的和諧孕育在一個人不斷地挖掘與嘗試失敗失敗嘗試之中。

越來越能感受到獨處的輕鬆與自在,也享受著獨處之樂。內在的天地是無限寬廣,遠比我們所認知的外在世界開闊與無邊無際。心靈受限於我們所寄身的肉體,再有能力的人所能行走的天地其實也有限,人最終仍須向內尋找一個無限寬廣、無限可能的天地。人生的旅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成長、自我否定再肯定的過程。試圖卸下再放下、解除人世的包袱,只因想要在人生行旅做一個高明而快樂的逐浪之旅人!



ps...也就在不久前夏之旅遊吳哥窟,沒能記下遊記,實則是沒有動能為之。對於一般所謂的旅遊自己是缺乏熱度的。何以然?也許有一大因素在於此生靈體相搭的軀殼不算頂極,動能活力不足,所以外觀顯現常是精力不夠充沛,幹勁不足,這是先天所缺,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原因非單一,藉由文字靜心倒也可以不斷挖掘隱諱難明的因由。或許這是自己能持之以恆的書心寫意的動能。...似乎有些離題,其實原本無主題,更何況在附註裡的也就只是想哪扯哪,好像需要補註所附記,但又沒有個大綱,不在方圓內,但求呈現當下己心動態。書寫過後不在當下,所以放下。說已將心頭負擔卸下也不盡然,但確實因由書寫,過後多輕鬆。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ya&aid=108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