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加油文化 發揚海洋精神
2009/02/20 10:35:26瀏覽962|回應0|推薦3

「在北京想台北,寫球迷談文化」心情手記(5)

相較於其他各國加油團的表演文化而言,台灣棒球運動所呈現出來的加油文化,可能是北京奧運末代棒球賽場上最花俏,也最具創意,更是招數最繁雜的一個示範性演出。

其實台灣與亞洲另一支勁旅南韓的加油文化,都是系出同門,均源自於日本職棒的帶動唱教學成果(加油棒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台灣在向東瀛借鏡之餘,也自行發展出一套有別於他人且完全不一樣的「個別專屬」加油方式。當然,其中的最關鍵性因素就在於,台灣這個國家和社會本身的文化「內建程式」自有其特殊面向所致。

台灣加油團的加油方式,雖然也是拷貝自台灣職棒的加油方式,但有趣的是,台灣職棒的加油方式有許多「皮相」都是由日職那邊流傳而來,儘管後來亦曾「入境隨俗」,融合台灣本土自家招式,但仍有那麼一絲絲與日職一樣「講究節奏感與時機點」的煦煦「和風」在裡面。

此外,也常常會有一些外來的著名加油歌曲穿插其間,比如說,大家都已耳熟能詳的亞特蘭大勇士隊傳唱主場的「戰斧歌」(Tomahawk)即屬此類。該曲之所以會在台灣職棒走紅係因為,1990年CPBL甫建制化初期,正是MLB萬年魯肉腳勇士隊開始鹹魚翻身,在美國聯盟崛起,並獨領風騷長達十多載的時候。

由此可見,在王建民還沒立足大聯盟,從而掀起洋基隊狂潮之前,台灣早就有為數不少的MLB迷,將自己觀賞大聯盟的有限經驗(那時ESPN尚未登台卡位,只有日本NHK的衛星電視可看),注入本土職棒的看台上,開放性美式風格的出現,也讓台灣棒球的加油文化逐步轉型,慢慢走向最具包容色彩的美日混種之整合性多元化面貌。

當然,棒球加油文化要更具體地格式化且深植民間,成為球賽必備的一部份,就得經年累月,像疲勞轟炸似的廣告宣傳作業那般,不斷透過大眾傳媒的影音放送,創造「集體記憶」,以及,球迷現場實地體驗的重複演練,讓大家對加油文化的被合理化形成共識,被儀式化產生認同,從而建立草根力量,與台灣棒球文化融為一體,彼此之間連結成一個永不斷裂的等號關係。

而這一切加油文化的「修為」和「精煉」,都有賴商業因子介入,予以推波助瀾,方能竟其功。所以CPBL的成立,絕對是台灣加油文化得以創新、延伸、拓展和成長下去的最重要觸媒。

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其實在CPBL出現之前,加油文化就已在大型國際邀請賽的看台上「演化成形」了,那種花招百出且融合最多也最正港鄉土味的加油方式,除將傳統廟會慶典慣有的「敲鑼打鼓和嗩吶吹奏」等民俗表演都變相融入外,也把台灣人就是不甘寂寞,就是愛熱鬧的民情民風,完全彰顯無遺。

台灣加油文化之所以如此葷素不忌風格突出,與海島台灣特有的移民文化之投機性格亦息息相關。須和,逆風破浪向前行的海洋文化,原就深具「吸納性超強,完全不排外」之特質,加上移民文化本身更潛藏著「悖離傳統原鄉價值」的背叛者基因之隱性遺傳,兩者交相揉和的結果,台灣文化集體共享的世俗性「媚外」口味極盡奔放灑脫之能事,也就無足為奇了,加油文化既是棒球文化之一環,棒球文化又是台灣文化很重要的一部份,當然也就同理可證,無以例外了。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ssiangirl201&aid=266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