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行雜詠/十二首之六(區域:中/城市:雲林 )
2011/09/15 19:49:03瀏覽441|回應0|推薦7
北行雜詠/十二首之六   區域:中/城市:雲林
    
香草纏頭渾似錦,螺錢束項美無瑕 麻踏多以艾葉之類纏頭;磨螺殼使圓以束頸,名曰「螺錢」。
石家牆屋圍羅綺,卻上嬌娥比甲花 西螺社番婦率以錦幛之飾為比甲。

作者:

范咸

作者簡介:

見〈再疊臺江雜詠原韻〉,頁碼待補。

字貞吉,號九池,又號浣浦,浙江仁和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進士。乾隆10年(1745)4月以巡臺御史兼理學政身份來臺,留任兩年,後因事罷職。在臺期間,曾與當時滿籍巡臺御史六十七共纂《重修臺灣府志》,並有多首描寫本地特色的詩歌。臺南寧南門下五妃墓道碑,至今猶存其詩。著有《碧山樓古今文稿》、《玉堂蠹餘》、《浣浦詩鈔》等詩文作品。連雅堂曾謂清代來臺詩人每捨棄臺灣特色,逕以虛無縹緲的風花雪月入詩,卻對范咸頗多肯定,認為其作能夠呈現本地之風物,足以為臺灣生色。在臺作品有《婆娑洋集》,透過實地考察,蒐羅臺灣風俗物產,可以作為研究清代臺灣社會及歷史狀況的重要文獻。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貳冊。〈北行雜詠〉為范咸由臺南巡狩至大甲溪一帶的紀錄,而稱之為「雜詠」,主要是因為詩作內容取材廣泛,舉凡沿途風景民情,都成為詩歌采風的題材。詩作特色在於記錄西螺社男女的衣著樣貌,並在詩後清楚註解文字意涵。此外,詩作以富豪石崇的錦幛,比喻原住民女性的無袖上衣,亦讓後人得以瞭解,當時西螺社女性,掌握有精湛的縫紉編織技術,可謂記錄並保存了西螺社原住民的衣著習俗與相關技能等訊息。

延伸閱讀:

1. 范咸〈臺江雜詠〉,《全臺詩》第貳冊。
2. 范咸〈笳藤社觀番戲二絕句〉,《全臺詩》第貳冊。
3. 六十七〈北行雜詠〉,《全臺詩》第貳冊。

出處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台灣古典詩時尚流行篇!

作者巡狩沿途記述風土民情,此篇詩作的文字詳細的記載了西螺當時人民的穿著和搭配的頭飾頸飾。

美貌的女子將艾草製成頭飾,猶如七彩繽紛的紡織品。

未婚的男士以艾葉纏頭,磨螺殼成圓為頸飾。

石崇曾在金谷園外以華麗輕柔的絲織圍繞成布幛。

西螺婦女的服飾花紋樣式可媲美炫耀財富的紋飾布帛!

當時的布料樣式和穿著,詩中鉅細靡遺的流傳百世!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tye5533&aid=56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