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濁水溪鐵道工事(區域:中/城市:雲林 )
2011/09/17 00:19:21瀏覽395|回應0|推薦3
觀濁水溪鐵道工事   區域:中/城市:雲林
  

運材搬石苦留心,鐵軌新通虎尾潯。

休道此溪南北阻,火輪載夢到雲林。

作者:

三屋大五郎

作者簡介:

1857-?。見〈地震行〉,頁碼待補。

1857-?,又名恕,所用字號甚多,計有清陰、清陰逸人、子恒、三子恒、東門小史、東門史上等,東京府士族出身。明治29年(1896)4月,來臺就任國語學校日本語講習員,7月改任國語傳習所教諭,此後陸續在宜蘭、臺中等地執教,後轉任國語學校,擔任漢文教諭一職。此外,同時兼任臺灣總督府編輯事務囑託,除長期負責主編《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外,另編著有公學校用《漢文讀本》六冊。明治40年(1907)退休離職返鄉,明治41(1908)重任臺灣公學校教諭,並由臺灣總督府派任至福州東瀛會館,擔任漢文教師,負責教導臺僑中文。爾後東瀛會館改制為東瀛學堂,三屋清陰擔任學堂長一職多年,至大正5年(1916),辭職卜居東京,從事著述。10年(1921)來臺依親,接受長子三屋靜照顧,旅居臺南並擔任《臺南新報•漢文欄》主編,13年(1924)隨三屋靜遷居嘉義,與嘉義文友多所唱和。卒年不詳,依目前可見資料,最晚至昭和16年(1941)尚有詩作刊載。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第1版(1907年1月25日)。此詩為〈南遊雜詠〉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作者由北部前往臺南,沿途遊歷見聞的記述之一。詩題中所謂的「濁水溪鐵道」,是指橫跨濁水溪的縱貫鐵路,該鐵道開通於明治40年(1907)6月,稍晚於本作發表時間,故知本首作品是作者參觀鐵道工程最後階段時所留下的記錄。就詩作特色而言,文中強調待濁水溪鐵道完工後,濁水溪將不再是臺灣南北交通的險阻,爾後大家都可以在睡夢中,輕鬆的抵達雲林,這一方面與往昔搏命渡溪的歷史記憶相互對比,另一方面也一語雙關地突顯出,新時代建設所乘載的進步與改變。

延伸閱讀:

1. 三屋大五郎〈自雲林到嘉義途中〉,《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1月27日)。
2. 林豪〈渡濁水溪〉,《臺陽草》。

出處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詩作帶領大家認識台灣中部雲林交通建設的歷史痕跡。

建造鐵路煞費苦心!

濁水溪舊稱虎尾溪,完工後鐵道行駛將使台灣南北交通更為舒暢好行。

昔日強渡溪流的危險拼命行徑將不再發生!

雲林的美麗和希望,

火車載著夢想和做夢的人,一起向前行!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tye5533&aid=56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