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18 21:56:35瀏覽1175|回應0|推薦2 | |
淨空法師法語:空無相無願三昧 【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志無疲倦。】 諸位一定要知道,要想利他,一定要先自利,自己沒有得到真實的利益,怎麼能夠幫助別人? 自己的心不清淨,就不可能幫助別人達到清淨; 自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也沒有辦法幫助別人了生死出三界,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發菩提心一定要先修自己,修自己,這兩句就很重要了。 【究竟菩薩諸波羅蜜。】 「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文是「到彼岸」,這是從文字表面上翻譯,它真正的意思就是「究竟圓滿」。菩薩行的究竟圓滿,究竟圓滿就是無上菩提,也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修空無相無願三昧,及不生不滅諸三昧門。】 這是繼續再讚歎菩薩的真實功德。前面這一句是總說,下面是別說。「空」是講的真如本性,性是空寂的,本性就是真心,真心是空寂。 「無相」,無相是不著相,相是有的,相是假有,相是相續有,相不是真有,所以對於一切相不執著。 「空」就是心地清淨,本來無一物,世出世間一切法相都不執著。 「無願」是沒有妄想,沒有取著,這叫無願。這些菩薩所住的,心地清淨,不著相,無妄想執著,這叫無願。 「三昧」是正受,他們是正常的享受,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今天修行,說實在話,障礙太多,業障深重! 「空、無相、無願」這五個字是消除一切業障的靈丹,在佛門裡稱為「大三空三昧」就是這一句。 我們今天與這五個字恰恰相反,第一個:我們心裡頭有,空不了;不但有,有的太多了,無量無邊,數都數不清,就是有無數的牽掛。這有,這不空!對外面著相,一切萬象當中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執著!與這個違背了,有願有求。與這五個字完全相違背,這就苦了。 諸佛菩薩跟我們恰恰相反,人家心地清淨沒有牽掛,世出世間一切法相統統不執著,他也沒有願,他也沒有求, 度眾生不是講有求度眾生、想度眾生,錯了。 怎麼會度眾生呢?感應道交! 譬如我們身上這地方有痛癢,手趕緊去摸摸它。是不是這個手常常念著「我要去幫助它」?沒有念!只有它有一點痛癢的時候才去摸摸。眾生有感,佛自然就有應。佛有沒有願?沒有。佛有沒有想?沒有。唯獨無願無求才能感應道交,一個眾生也沒漏掉。我們雙手對身體任何一個部分沒有想、沒有願、沒有求,哪有痛它就去搔一搔,去幫助它一下,就跟這個一樣的道理。 我們今天是大錯特錯,念著我們要普度眾生!毛病都生在這個地方。 你說「我無願無求」,別人一定說「你這個人真消極,一點慈悲心都沒有」。實在講,完全不解如來所說義,沒體會到。這的確要很冷靜的去想想,細心去體會。 為什麼經上常講「空、無相、無願」大三空三昧法門?實在講,要想契入實相,證得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都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淨土宗三個條件比這個要低很多,淨土宗三個條件是「信、願、行」,保證你往生, 這三個條件是保證你得理一心不亂,保證你明心見性,所以這個難! 難,要知道它的功德利益,要發心認真去修學。能夠不牽掛的,就應當要放下。還有不能不牽掛的,諸位同修看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好好的去體會。倓虛法師那時通過這一關也相當不容易,也很多年,最後他想:兒女、妻子、家庭,萬一我死了,他們還不是要活!想到死之後,出家的決心才下下去。本來出家有牽掛,想到:就當我死了。他出家以後,他的太太、兒子都出家了,而且都有成就。這是近代高僧裡面非常難得的一位法師。你要是想到死,還有什麼放不下?放不下也得放下,放不下也不能帶走。 如果再深入去觀察,放不下,有來生的「生、老死」,還要搞這一套。果然一切都放下了,十二因緣的「有」就沒有了。十二因緣裡頭能夠下手斷掉的是「愛、取、有」,能在「有」這裡斷掉,十二因緣斷了,六道輪迴超越了,這是真正的功夫。 菩薩跟我們凡夫不同,有的時候菩薩示現跟我們凡夫一樣,和光同塵,我們看不出來。真正不一樣是我們有牽掛,他沒有牽掛。 換句話說,我們有情,菩薩無情,他的情變成智慧,他是理智,我們凡夫動感情。凡夫是把理智轉變成感情,理智迷了就叫做感情,感情覺悟了就是智慧。佛在大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它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 悟了,煩惱的感情就變成菩提; 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變成感情,就是一念的覺迷。 一念覺,超越六道輪迴; 一念迷,恐怕是要多生多劫墮落三途,這個利害得失太大了。 這五個字,我們要牢牢記在心裡。佛法,學佛的人在這世間,一切隨緣不攀緣,千萬要記住,出家在家統統一樣,因為我們目標都是一致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心不清淨,著相,有願有求,都障礙你往生,障礙你清淨心。 換句話說,念佛功夫為什麼不能成片?為什麼不能得一心?你去找那個原因,原因不外乎「空無相無願」,你就曉得這五個字的重要性,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去做。 能這樣認真去修學,下面得的是果報,「及不生不滅諸三昧門」,不生不滅的受用是從空無願無相而來的。不生不滅在此地,我具體的報告同修們,這是指念頭,一個妄念都不生,不生就沒有滅了。經論上告訴我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你這個心也不生,法也不滅,萬相如如,這是什麼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實在講就在現前!無有一法不真實,凡所有相皆是實相,這就叫「不生不滅諸三昧門」,這是得大自在,《心經》裡面講「觀自在菩薩」,這個就像觀自在菩薩,沒有兩樣! 01-003-0200主講人:淨空法師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00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00 http://ft.hwadzan.com/dv.php?sn=01-003-0200&lang=zh_TW http://edu.hwadzan.com/play/01/3/1/102732 [mp3 聲音檔] 淨土法門法語:無願無求,才能感應道交 1 佛教化眾生是無求無願,《楞嚴經》上說得很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緣而不攀緣,一切是自自然然的,這個樣子教化一切眾生,不失自己的清淨心, 2 我們做弘法利生的事,心裡頭有無量無邊的牽掛,空不了;我們對外面著相,一切萬象當中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執著。我們有願有求,這就苦了! 3 佛心地清淨,沒有牽掛,世出世間一切法相統統不執著——他也沒有願,他也沒有求。所以,我們做弘法利生的事,度眾生的念頭可不能有,為什麼?那是個妄念。 4 那要怎麼度眾生?感應道交。譬如我們身上這地方有痛癢,手趕緊去摸摸它。是不是這個手常常念著“我要去幫住它”?沒有!只是它有一點痛癢的時候,手才去摸摸它。 5 眾生有感,佛自然就有應。佛有沒有願?沒有。佛有沒有想?沒有。唯獨無願無求,才能感應道交,一個眾生也沒漏掉。 6 我們雙手對身體任何一個部分沒有想、沒有願、沒有求,哪兒有痛,它就去搔一搔,去幫助它一下,就跟這個一樣的道理。 7 我們今天是大錯特錯,念著“我們要普度眾生”,毛病都生在這個地方! 8 你說“我無願無求”,別人一定說“你這個人真消極,一點慈悲心都沒有”。實在講,他完全不解如來所說義,沒體會到——這的確要很冷靜地去想想、細心地去體會。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