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如何治“便秘”與 “腹瀉”
2014/11/13 21:29:52瀏覽2423|回應0|推薦0

中醫如何治“便秘”與 “腹瀉”

偶在新聞中看到,竟發現有人因長時便秘,而要求醫師開瀉藥,常常吃瀉藥解決便秘問題。自己是沒有便秘,每天最少一次,大都是早上或午餐以前。有時是按一按穴道,才排出。但近來卻發生便秘,而且大便習慣改變,幾乎該按的穴道都按了,卻不見效。重新檢點一番,才發現〔腎司二陰〕,用在這裡。用「照海穴」解決了便秘。

以下將自己的辦法略述於后,另附二則倪海廈醫師的醫案。

(甲)便秘可分兩種: 1.實症熱症便秘 2.虛症寒症便秘

1.實症熱症便秘---(太陽症)

須補充: 1.纖維質。2.充足的水分。3.多吃水果。

再試試下列的穴位…

肝經: 大敦、行間、太沖。

胃經: 天樞、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沖陽。

大腸經: 二間、合谷、陽谿。

小腸經: 前谷、腕骨、陽谷。

膀胱經: 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4,共8個穴。可握拳輕敲。)、京骨。

三焦經: 支溝。

心經: 神門。

腎經: 照海。

二則倪海廈醫師的醫案:

[裡熱]---【大承氣湯】是專門使用在大便堵在大腸中的。

自述 : 一日數次下利,時常來不及跑到廁所,已經三天了,今天他同時介紹一位女病患就是前面吃大承氣湯的那位小姐。
問診 : 口渴,喜冷飲,肚痛,睡不好,反覆不定,燥熱下水利,不見成型大便。
觸診 : 用手指壓他的天樞穴,表現拒按。
診斷 : 大承氣湯症。
處方 : 厚朴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黃 三錢 芒硝二錢分二包沖服。給五付藥。

這種因為乾燥大便阻塞在大腸中,而造成大便無法排出,只有水可以通過腸道的便秘,讓許多中醫師無法了解這種是因為便秘而引起的下利問題,從而無法想像是大承氣湯症,因而給於止利藥,於是造成病人更下利,這種案例也是常見的一種大承氣湯症。用大承氣湯將燥矢攻下來,於是下利自然就好了,這就是一劑就知的唯一處方。

【小註】:

下痢症,不成形大便→→一般情況是「裡寒症」。

然而卻口喝,喜冷飲→→顯示「裡熱」

燥矢內積,阻塞大腸,造成肚痛,只有水可通過腸道的便秘。
用手指壓他的天樞穴,表現拒按。→→表示[燥矢內積大腸中]

故屬熱結便秘。

[裡熱]---【小承氣湯】是專門使用在大便堵在小腸中的。

---1.大黃 三錢 2.厚朴 二錢 3.枳實 二錢-

09/06/2006 女,46歲,自述從生完第二胎至今,大便非常困難,每天早上都得坐在馬桶上等很久,然後大便才姍姍來遲坐在馬桶上等很久,然後

問診 : 病人時排氣多,小便色中黃,身熱,口渴,雙腳熱

脈診 : 脈洪大有力

望診 : 面色赤聲大且急,舌苔黃乾大便才姍姍來遲。

2.虛症寒症便秘---(少陰症)

[裡寒],一般情況會下痢腹瀉,而不是秘結 便秘就不正常。

就是人很虛弱沒有氣(脈細無力,白天疲勞,無體力),排氣聲都沒有。有的還有手腳冰冷。尤其是重症的病患(大便習慣改變,形狀顏色異常)。

中醫所謂〔腎司二陰〕,就是用在這裡,明顯而有效果。

司是主管。二陰是指大小便。

這裡以按壓或灸「◎照海穴」為主

灸(太溪、大鐘、水泉、復溜、交信)為輔。

或再加灸膀胱經的(京骨)為輔

除了用手指按壓之外(飯後2小時內,勿按壓,以避免影響消化。)

,也可用“吹風機” 對著穴位吹熱風,以不燙傷為度。

在中醫的術語稱為“灸”, 用在虛症、裡寒症。(中醫用艾條灸,艾粒灸,隔薑灸,隔鹽灸)。古代沒有“吹風機”,現代家家都有“吹風機”也很方便。

不過有些穴位是禁灸須注意,尤其孕婦更須注意。

若是便血,須就醫檢查,就病患所對應經絡調治。

注意:吐血便血,色黑如柏油者不可止讓體內的淤血與毒素排乾淨

<漢藥神效方>:吐血下血,色黑者不可止鮮紅者可止,灸命門有速效。

中醫講脾統血,對於不正常出血,女子血崩、吐血、鼻衄(流鼻血)、大小便皆血,可按壓~◎隱白+大敦,足三里,申脈。

(乙)下痢腹瀉

1. 脾經: 隱白、大都、太白、公孫。脾主運化水谷,治一般腹瀉。

2. 肺經: 列缺(用掌側輕敲)。若連續腹瀉7天以上。肺是水的上源,治「列缺」。

3. 腎經: [腎俞、太溪、照海、復溜]+[大都、太白、公孫]。五更瀉(又叫腎瀉),天剛要亮就腹瀉。腎是水的下游。(''''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吹熱風來取代 )

凡是病,都是業障。都要懺悔業障。

這些病,都是過去世或今世,或殺生或食肉或惱害眾生而來的,就得還債。

所以說「人生酬業」,人這一生是來還種種債的,感情債、財務債、命債…。

還是「注重因果」「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懺悔業障」「修福積德」。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rudnss103&aid=1892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