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太陽小腸經……[穴義] 、[名解] 、[氣血特徵]、[運行規律]、[功能作用]
2014/05/12 19:21:06瀏覽414|回應0|推薦0

六、手太陽小腸經 多血少氣

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氣血物質的變化是由氣態向液態的散熱冷縮變化。

1 少澤   井穴,屬金。 

【別名】 小吉,少吉。 

【穴義】 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

【名解】1)少澤。少,陰也,濁也。澤,沼澤也。少澤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熱水氣。本穴因有地部孔隙連通小腸經體內經脈,穴內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的經水,經水出體表後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如熱帶沼澤氣化之氣一般,故名少澤。

2)小吉、少吉。小、少,陰也、濁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氣化之氣為無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濕之氣。本穴物質雖為小腸經體內經脈的外輸濕熱水氣,但因其從體內出體表後水液氣化散去了較多熱量,成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後其溫度並不算高,無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對於天部中的金性之氣來說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腸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屬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為小腸經井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的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體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散熱冷疑縮合,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溫熱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水濕之氣不斷地散熱液化,所散之熱上傳天部,液化之液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 生發金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通之,熱則瀉之。

 

2 前谷   滎穴,屬水←←←降濁升清

【穴義】 小腸經氣血物質在此冷降。

【名解】1)前谷。前,與後相對,指本穴氣血作用於人體的前面也。谷,兩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腸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少澤穴傳來的天部濕熱水氣,至本穴後其變化為散熱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體部位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腸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氣血物質的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散熱冷降歸於地部,冷降之雨如極細小的水流,故為小腸經滎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冷降地部,表現出水的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由天部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熱則瀉之。

 

3 後溪 督脈手太陽之會,俞穴,屬木。 

【穴義】 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督脈

【名解】1)後溪。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後溪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後溪。

2)督脈手太陽之會。因本穴有清陽之氣上行督脈,故為督脈手太陽之會。

3)小腸經俞穴。俞,輸也。本穴氣血由前谷穴傳來,在​​本穴的運行變化為進一步的散熱縮合,熱散後的部分清陽之氣上走督脈,縮合後的水濕之氣則循經上行腕骨穴,本穴無氣血物質的收藏轉變,單純為小腸經氣血物質的傳輸之處,故為小腸經俞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的氣血物質除別走督脈的氣血為上行外,循小腸經傳輸的氣血則為橫向下行腕骨穴,表現出風木的橫行特徵,故本穴屬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純陽之氣和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 純陽之氣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脈,水濕風氣橫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 強化督脈陽氣

【治法】 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4 腕骨   手太陽經原穴。 

【穴義】 小腸經經氣在此冷降。

【名解】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陽經原穴。因本穴位處南方炎熱之地,小腸經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傳之熱復又氣化,氣化之氣性濕熱,同合於小腸經氣血特性,為小腸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本穴為小腸經原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 經水循地部內註地之地部,濕熱水氣則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 生發小腸經氣

【治法】 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5 ★陽谷★  經穴,屬火。 ←←生發陽氣★★★ 

【穴義】 小腸經經氣在此吸熱脹散上炎天部。

【名解】1)陽谷。陽,陽氣也。谷,兩山所夾空虛之處也。陽谷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天部的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腕骨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後水氣進一步吸熱氣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本穴如同陽氣的生發之谷,故名陽谷。

2)小腸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氣血物質在本穴的變化是吸熱脹散循經傳輸,為動而不居,故本穴為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腕骨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後為進一步的吸熱脹散,脹散之氣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上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 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 生發陽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6 ★養老★   手太陽郄穴。 ←←←★★★ 

【穴義】 小腸經經氣在此化為純陽之氣

【名解】1)養老。養,生養、養護也。老,與少、小相對,為長為尊也。養老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同合於頭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陽谷穴傳來的炎熱之氣,出本穴後脹散並化為水濕成份更少的純陽之氣,與天部頭之陽氣性同,故名養老。

2)手太陽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氣血運行通道狹窄,如孔隙一般,故為手太陽經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純陽之氣

【運行規律】 由本穴循皮部上行頭頸的天部。

【功能作用】 充養陽氣

【治法】 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7 支正  手太陽絡穴。 

【穴義】 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名解】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支正。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因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與小腸經相表裡的心經之氣隨之匯入本穴,本穴有聯絡小腸經與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手太陽絡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 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

【功能作用】 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

【治法】 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小海  合穴,屬土。  

【穴義】 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

【名解】1)小海。小,與大相對,為小、為陰也。海,穴內氣血場覆蓋的範圍廣闊如海也。小海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氣血場範圍巨大。本穴物質為支正穴傳來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聚集的天部之氣以雲氣的方式而存在,覆蓋的範圍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濕,故名為小海。

2)小腸經合穴。本穴為小腸經氣血的匯合之處,故為小腸經合穴。

3)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為小腸經經氣的匯合之處,氣血物質的運行緩慢,有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熱。

【運行規律】 緩慢地蒸散並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 生發小腸之氣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9 肩貞 

【穴義】 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貞,古指貞卜問卦之意。肩貞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弱,氣血物質的火熱之性對天部層次氣血的影響作用不確定,如需問蔔一般,故名肩貞。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

【運行規律】 分散於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 散化小腸之熱。

【治法】 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0 臑俞 手太陽、陽維、陽蹺脈之會。  

【穴義】 天部中的水濕在此聚集

【名解】1)臑俞。臑,動物的前肢。俞,輸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陽氣在此聚集。因肩貞穴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是來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陽氣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本穴的氣血物質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陽氣,又有陽維脈、蹺脈傳來的陽氣,故其為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 散熱冷降並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 冷降小腸經天部濁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11 天宗  

【穴義】 小腸經地部經水,在此氣化上行天部。

【名解】 天,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宗,祖廟,宗仰、朝見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天宗。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氣化的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 由本穴循天部層次上行頭頸。

【功能作用】 生發陽氣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2 秉風  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

(小腸、膽、胃) 

【穴義】 小腸經經氣在此形成水濕風氣。

【名解】1)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秉風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風。

2)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為受熱脹散的水濕之氣,因其氣血強盛,且在同一個天部層次傳行,同合於陽明經多氣多血的濕熱之性及表現出足少陽膽經的風木之性,故為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風氣。

【運行規律】 散熱下行於曲垣穴。

【功能作用】 吸附水濕,冷降小腸經陰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13 曲垣 (垣:ㄩㄢˊ)

【穴義】 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

【名解】 曲,隱秘也。坦,矮牆也。曲垣名意指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為秉風穴傳來的風氣,風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濕下行,至本穴後天部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質堆積如丘,如矮牆之狀,故名曲坦。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富含水濕的脾土微粒。

【運行規律】 由天部歸降地部並堆積穴週內外。

【功能作用】 沉降小腸經之濁。

【治法】 寒則灸之補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4 肩外俞 

【穴義】 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此外輸。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輸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胛上部,內部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胸腔相通,胸腔內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故名肩外俞。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 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 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5 肩中俞 

【穴義】 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此外輸。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輸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脊中部,內部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胸腔相通,胸腔內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故名肩中俞。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 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 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6 天窗 

【別名】 窗籠,窗聾,窗簧,天籠。 

【穴義】 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

【名解】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風透氣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本穴物質來自二個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熱氣由本穴上行頭面天部,二是循頸項上行的炎熱之氣由里部外傳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強調由里部外傳本穴表部的這部分氣血,本穴的散熱作用如同打開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籠、窗簧、天籠名意與天窗同,籠、簧為開闔的機關,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開閉的特徵。

2)窗聾。窗,窗戶,開闔的機關也。聾,耳之閉塞不通也。窗聾名​​意指本穴無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本穴為頸項內熱的外散之處,之所以頸項的內熱會由本穴外散,它非為有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而是本穴位處頸項局部重力場的高地勢,與內部的高溫氣血位置最為接近,因此頸項內部的高溫熱氣會由本穴外滲而出,故名窗聾。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高溫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循小腸經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疏散內熱。 (頸項內熱的外散之處)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註…治甲狀腺腫、清咽、消腫、開音。)

 

17 天容 

【穴義】 小腸經氣血在此云集匯合。

【名解】 天,天部也。容,容​​納、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本穴雲集匯合。本穴物質為天窗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濕熱之氣散熱冷卻化為天部的雲狀氣態物並聚集於穴內,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 循小腸經散熱冷降交於顴髎穴。

【功能作用】 傳遞水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18 顴髎  手少陽、手太陽之會。

【別名】 兌骨,兌端,椎髎,權髎。

【穴義】 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

【名解】1)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顴髎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冷降於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故名顴髎。

2)兌骨、兌端。兌,八卦中屬金也。骨,水也。兌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理同顴髎名解。

3)兌端。兌,八卦中屬金也。端,終點也。兌端名意指本穴氣血性涼,運行到了小腸經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涼性之氣,且位處小腸經氣血上行的最高點,故名兌端。

4)椎髎、權髎。椎,捶擊之器。權,秤錘也。髎,孔隙也。椎、權名意指本穴的水濕雲氣化雨歸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錘一般,故名椎髎、權髎。

5)手少陽太陽之會。本穴的水濕雲氣,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餘部分則進一步吸濕並以雲的形式橫向下行聽宮穴,外輸水濕雲氣的橫行特徵同合於手少陽經氣血特性,故為手少陽太陽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性涼。

【運行規律】 橫向下行聽宮穴。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濁氣。

【治法】 寒則通之或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19 聽宮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別名】 多所聞,多聞。

【穴義】 小腸經氣血由此回歸小腸經體內經脈

【名解】1)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聽宮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顴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大,如可聞聲,而注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聽宮。

2)多所聞、多聞。多,大也。所,修飾詞。聞,聞聲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氣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為空洞之處,產生的迴聲既響又長。理同聽宮名解。

3)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本穴中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經耳門穴地部流來的經水又有足少陽經瞳子髎穴流來的地部經水,故本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回收地部經水導入體內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小腸經穴位位置圖:

http://photo.xuite.net/rrxuiss103/12342598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rudnss103&aid=1327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