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電影【何處是我家】心得
2005/05/20 13:43:47瀏覽4301|回應0|推薦4

我的舊文重貼:德國電影【何處是我家】觀影心得

  就在網聚當天的早上,我跑去看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的德語電影「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雖然討論的主題十分嚴肅,但是電影鋪陳卻處處充滿溫馨,而且沒有沈悶乏味的感覺。看完「何處是我家」後,深深地受劇中人的情感所牽動,覺得這真是一部值得推介的好電影!!

  雖然看多了關於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如何遭受納粹的迫害等劇情電影,但是像「何處是我家」這樣展現另一面的觀點劇情還是給了我許多新的感觸與想法。「何處是我家」的主題蠻明確的,所有的劇情都環繞在每一個人對於愛情、親情、事業乃至國家土地的歸屬感認同之中。究竟他們歸屬於何處?

  劇情一開始,原為一名德國律師但身為猶太人的男主角維特擔心納粹對猶太人的不友善將愈演愈烈,於是先行移民至肯亞—一個貧窮落後的非洲國家,等他安頓好生活後再將家人引渡過去。但他的家人多不願離開德國,後來也只有他的妻女在不十分情願的情況下跟他來到肯亞。而過慣上流生活的女主角葉緹自是無法適應當地生活,更由於思念家鄉的父母姊妹而對丈夫埋怨不斷,夫妻之間齟齬漸生;反倒是他們5歲的小女兒小蕾很快就融入當地的環境與生活,還與許多當地黑人結為朋友。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以及之後希特勒宣布投降,種種變化讓他們對相互之間的依賴感產生了疑惑,也讓彼此堅若磐石的歸屬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前段劇情鋪陳他們在非洲生活所遭遇到的種種難題,然後用一台收音機播報德國新聞以及不定時寄來的家書傳來的不安訊息交錯著,我覺得這是劇情安排的一個妙招,讓主角們身處異鄉的困境與遠方家人所受的苦難相互對照。荒野的乾旱火災、野獸的侵襲或是莫名的疾病之所謂天災,相對於納粹在德國各地對猶太人的嚴苛限制、歧視和不人道迫害之所謂人禍,隨著男主角無奈的一句話:「至少我們還活著!」強烈地傳達了一種『苛政猛於虎』的心情...

  中段敘述戰爭爆發,主角們成了戰俘紛紛進入戰俘營,夫妻彼此之間更產生一種親密疏離拉踞的微妙歸屬關係,女主角不禁要問:「如果重新來過,我們會選擇彼此終生嗎?」而這問題也可以向上衍生為:「如果重新來過,我們會選擇逃難到這裡嗎?」不過後來女主角還有小女孩受到黑人僕人歐瓦的感悟以及一些當地朋友的溫情漸漸接納這裡,重新檢視自己對歸屬的認同。

  然而末段,德國宣布投降後,男主角欲歸國擔任法官,劇情終於提出了一針見血的問題:「究竟何處是我家?」如是的問題也浮現出男女雙方對歸屬感認同的歧異衝突。

  劇情鋪陳豐富而人物刻畫細膩是我對「何處是我家」最欣賞的地方,就像導演的上上一齣戲「走出寂靜(Jenseits der Stille)」一樣,卡洛琳林克(Caroline Link)對描寫親情衝突的掌握非常擅長,而且劇中主要人物的演出極為精湛,無論男主角Merab Ninidze、女主角Juliane Köhler、小女孩Karoline Eckertz或是黑人僕人Sidede Onyulo演來都格外令人溫馨感動。整齣戲看得出內涵與細膩,難怪受到奧斯卡外語片獎項的青睞!

  同樣是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然「何處是我家」沒有「英雄」的雄偉氣勢與壯麗的場面,但是我覺得「何處是我家」細膩恢弘的劇情絕對遠勝「英雄」單調乏味的故事,更何況神秘清麗的非洲景色也為「何處是我家」增色不少。也難怪「何處是我家」得以擊敗眾佳片,一舉擒獲最佳外語片殊榮。

  我覺得「何處是我家」值得推薦!!


PS:女主角剛到肯亞的時候,總是以Sie稱呼別人(大家都知道這是德國人的習慣),旅居肯亞已久的男配角馬上告訴女主角要duzen(以du稱呼別人),才能感受入境隨俗的親切!因此我也學到「duzen」這個字了說...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ger23&aid=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