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5/21 12:41:12瀏覽2199|回應0|推薦11 | ||||||||||||||||||||||||||||||||||
「你生三支茄,卡輸我家一個窯」為七○年代平溪慶和煤礦礦工互相調侃的詞語,以閩南語發音時,除句尾押韻與詞語借代外,亦帶有時下生男生女價值觀。翻譯其原意為:「你雖然生了三個兒子(但都入礦坑當礦工,若遇上礦災,有去無回的機率很高;雖然我都生女兒),但我家賺的錢比你家多。」桃園市產業總工會毛振飛前理事長操國語、閩南語交錯述說,一行人各點一份「礦工餐」,如痴如醉傾聽著往昔礦工「紙醉金迷、看透生死」之豁達人生。 西元一九七三年能源危機爆發,炭礦角色突顯重要。然礦工之日常,文人墨客鮮少關注,紀錄付之闕如。伴隨時光推移,年長之從業者逐漸於滾滾歷史洪流中消逝…… 平溪慶和煤礦初設於大正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六年),至收坑止,易手礦權六度,共計開採三十九年有餘,至盛期,擁礦內工三百二十二名,礦外工一百零九名。毛前理事長與老礦工老柯昔為慶和煤礦職員,依其記憶,沿山路探尋往昔之工作事務所。本坑事務所旁之「搬運坑」最易尋得,如今坑外已為私人菜園。 一行人立於坑外,坑內自然湧出之泉水涓滴成流,毛前理事長與老柯之礦工歲月記憶,則飛越而出,不禁侃侃而談。 早期物資缺乏,生活不易,瑞芳、平溪、雙溪與貢寮一帶,諸多人以礦工為業,日升前沿山路行至礦場,夕陽西下再依原途徑返家。當時包工為領取雙份工資,夫妻攜手入坑工作為常態;若遇災變,夫妻同時罹難之機率大增。後期顧慮家中孩童撫養之故,而有女性禁止入坑之不成文規定;非坊間所傳「為避免不正當男女關係」云云。 七○年代之礦工日薪約為千元,月領四次。然礦工入坑若遇塵暴災變,可謂九死一生,使多數礦工養成上酒家或賭博之「艱苦錢,快樂去」習性。礦場附近商家,亦有現金借貸予礦工之服務,部份礦工奉行「今晚有酒今晚醉」,以當日入坑工作憑證交付商家,換取一星期扣除百分之三之高利;商家聚得礦工之工作憑證,復向礦場請領憑證全數工資。因月領四次之故,四期全換共扣百分之十二,「放十二」之名,便於礦工間廣為流傳。 於坑內工作,巡坑至窄處,須採匍匐姿勢始得前進。一旦災變發生,即使消防人員馳援,因不熟悉坑內環境,無法入坑,得仰賴坑外礦工為救援主力。某日零時許,時值老柯當班,礦內引發火勢沿煤層燃燒,所幸老柯當機立斷,關閉通風坑口送風機,避免火勢向另一端蔓延。毛前理事長於白天上班時,立即奮不顧身投入救災行列。該次災變雖有救災人員因吸入礦災毒煙送醫,所幸處理得宜,受困礦工三十二人全數獲救。 此外,該搬運坑為出礦場之捷徑,時有礦工搭乘運礦車呼嘯而下,罔顧自身生命安全。直至某回意外,礦車速度飛快,致翻覆於搬運坑外,一礦工當場身亡,礦長遭判過失殺人吃牢飯一年有餘,方使搬運坑回歸礦石搬運之用。 返回入口處,沿灰窯溪左岸復行,過「畝畝山」登山口,路徑僅容一人獨行,沿途青苔滿布,雖不時有繩索繫於樹幹間,卻仍顯滯礙難行。毛前理事長於途中,不慎抓取斷藤,頓時重心不穩而摔落約兩公尺高之溪流,左臂因撞擊溪內大石,致左手無力難以舉起,且衣物盡溼。復往前行尋另一事務所未果,然是日天寒,體感溫度約莫八度,為免其失溫,旋即折返下山,尋一場所休憩用餐。
本文刊登於 2018 年 05 月 21 日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