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超國民待遇時代 中國市場魅力不減
2011/03/29 23:17:24瀏覽135|回應0|推薦1
【新華社】

長達近30年的「超國民待遇時代」的終結並沒有打消外商對華投資的熱情,在盤點2010年豐厚收穫的同時,外資企業在今年進一步加快了在中國尋求拓展的腳步,這也為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做出了最好的注解。1999年落戶中國東部城市蘇州的馬爾精密量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公司總經理餘勁松告訴新華社記者,這家在業內全球排名第三、歐洲排名第一的德國企業設在蘇州的分公司,去年完成了1.1億元的銷售額,比2009年增長整整一倍,增幅是集團全球工廠中最大的。「從目前訂單來看,今年的銷售還會比去年增長30%到40%。」餘勁松說。

「我們仍然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他表示,當年選擇蘇州工業園區,就是看中了這裡投資軟環境,包括政府高效的服務、完善的配套等。從去年12月開始,中國結束了針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措施,實現了內外資企業兩稅合一,標誌著外企過去在華享受了近30年「超國民待遇」的終結。

曾有人擔心,這一時代的終結加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會大大降低外商在華投資的熱情。不時出現的關於中國自主創新政策和市場準入的聲音也加深了這一顧慮。然而,跨國公司們用他們的行動證實,優惠政策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不再是中國吸引他們的主因。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法規體系,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以及巨大的市場正在促使更多的跨國企業升級它們在中國地區的發展重點,將其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在上周發佈的2011年度《商務環境調查》中也指出,85%的受訪企業稱去年收入增長,高達83%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有增加投資的計劃,與一年前相比增長4個百分點。「10多年前,我們看重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優勢,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這方面的優勢在相對弱化。」餘勁松說,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一直在尋求轉型,從原來單純的製造企業向銷售、研發發展,有效減少對一線操作工的依賴。

餘勁松告訴記者,總公司打算在未來5年將著力拓展亞洲市場,「加大蘇州工廠的建設,將這裡發展成亞洲總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對中國來說,投資的意義已不在於簡單數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引導外商投資去促進實現中國發展的整體目標。「同時,我們還必須要注意他們對國內創業精神或者國內企業的影響是什麼,提供一個非常公平的競爭環境。」斯蒂格利茨一週前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談到。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在同一場合表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不僅不排斥外資,相反,需要發揮外資更加積極的作用。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傅賽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球對外資吸引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明智,他們懂得如何把他們的政策用於吸引最需要的投資。

對於外商關心的諸多問題,陳德銘做出正面回應:「我們繼續歡迎外資企業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所有的內外資企業在中國都一視同仁。」他表示,中國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覆蓋境內所有企業,適用於依法在中國設立的外資企業。在政府採購的領域,中國政府將採取公開、透明的辦法,讓內外資企業和產品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中國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從去年10月開始,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開展了針對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雙打」專項行動。「這幾年,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有所改善,雖然也會有一些侵權事件發生,但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在提高。」餘勁松說,公司一方面加強自我保護,聘請了比較專業的律師顧問。當他們將律師函發給侵權企業後,也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重視,很快協商解決。

【2011-03-29 新華社】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hivy0802&aid=503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