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低收及經濟弱勢學生:請技職司維護學生權益
2012/02/05 02:11:16瀏覽152|回應0|推薦1

中低收及經濟弱勢學生:請技職司維護學生權益

前幾年技職司長頻頻換人,現任技職司長李彥儀為內昇技術官僚。

技職司不是高教司附屬單位,助學措施不利技專校院之處,技職司應爭取改善。

 

蔣偉寧訪吳清基 強調無縫接軌

2012-02-02)自由時報【林曉雲/台北報導】

即將上任的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拜會現任教長吳清基,蔣偉寧表示,十二年國教將如期推動,一百零三年上路的時程和內容都維持不變,不過他會加強溝通,教育就像接力賽,自己接了下一棒;蔣吳兩人還公開擁抱,強調會「無縫接軌」。

蔣︰12年國教如期推動

外界質疑蔣偉寧學土木管教育,又是大學校長,恐不懂中小學教育,蔣偉寧回答:「學土木工程的,乍看之下有樑、有柱與樓板,蓋起來的房子是一個整體,看事情角度相當宏觀。」

蔣還舉李國鼎為例,李國鼎學物理,卻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出不錯貢獻,未來他不會不懂裝懂,也不會事必躬親,但是會適才適任,也已經開始做功課。

蔣偉寧和吳清基昨面談一個多小時後,一同面對媒體,相較於內閣總辭時,吳清基臉色鐵青,昨天的態度變得友善,吳清基說:「要退休心情很愉快,卅九年的公務生涯,沒有休過一天假,尤其當教育部長有很多地雷,很辛苦,終於可以回家含飴弄孫,交接以後,他在大學教書,蔣偉寧變成他的長官,蔣有執行力和教育理念,也有做功課,相信一定可以無縫接軌。」

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元計畫,技職校院只有台科大入選,近年來,教育部讓技職和高教招生有流通的機會,但是也出現技職和高教越走越近的情況,反觀德國和日本,技職、高教很早就分流,每一位學生都能專心在各自的領域上學習,因此,蔣偉寧昨主動拋出技職教育有檢討的空間,並以德國的技職高教分流為例,認為目前台灣的技職和高教的合流趨勢,可以考慮調整。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就是走技職分流的方向。

不過,台科大校長陳希舜認為,問題不在合流和分流,而在於技職被當成二流,技職仍然在忍受只能拿最少的經費,根本就不需要談什麼合流和分流。

 

蔣偉寧接教長 眾人盼新貌

2012-01-31)台灣立報【張舒涵/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將由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接任,教育界對他評價頗佳,期待新部長為台灣教育帶來新契機。教育界人士盼望新部長推動12年國教配套應該明快,高等教育發展的受限問題也能解套。

細節決定成敗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發現,吳清基任內在許多大方向表現不錯,包括12年國教、幼托整合等施政,都是吳清基任內定案。不過,他認為吳清基個性溫吞,儘量求穩建推動,許多配套和實施辦法的明朗度和速度都不足。他發現,吳清基尊重他人意見,對部屬要求過於寬鬆,教育部幾次受到外界抨擊,皆是因部屬屢出紕漏所造成。他認為「細節決定成敗」才造成部長換人的局面;高等教育部分,雖然台灣的大學排名往前,卻不見學生程度提升,高教政策逐漸走向功利主義、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都是新部長需正視的問題。

對於新上任的蔣偉寧,吳武典建議:「應該對內部緊一點,對外部鬆一點。」他認為,新教育部長要用對人才,全面集思廣益,對高等教育不要過度控制,讓大學有空間發揮特色。教育政策延續方面,他認為的確是令人擔憂之處,新部長應該延續吳清基的大方向,細部配套措施多加強,盡快設立「12年國教推動條例」,才能保障政策穩健推動,並且也要加強外部溝通能力,讓外界能理解。

大學經驗加分

蔣偉寧好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認為,蔣偉寧對大學運作了解,對於中小學科技教育推廣也有實際參與,加上協調力、溝通力俱佳、理性思考和前瞻性都相當足夠,相信他能勝任教育部長。教育部對於高等教育發展用單一化的標準,特色發展受限制,張國恩認為蔣偉寧在大學服務多年,特別能瞭解其中問題,期待能在教育界帶來新動力。

審慎尋找癥結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開玩笑說,得知蔣偉寧即將接任新教育部長時,直接的反應是:「為何沒找我?」他認為,蔣偉寧應該花1個星期時間想清楚台灣教育如何規劃,台灣教育哪裡出問題,就從哪裡開始著手。

各校應有特色

對於新任教育部長的期待,交通大學機械所學生、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公關林同學深感,目前大學過剩的問題,許多技職院校不斷升格為科技大學,許多學校為了招生而拚命增設系所,會造成大學「廉價化」;至於技職院校和一般大學發展有越來越相近,他認為各有所長,應保持各自的特色,希望新部長能重視此現象。

穩定教育政策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認為,蔣偉寧為人坦白,行事直爽明快,雖然對國教可能少有參與,但他態度認真,應該能很快進入狀況。對於新部長的期待,他點出包括公私立大學資源分配不均,評鑑卻使用同一套標準,並不公平,也讓高教發展被束縛。他認為,新部長應從鬆綁評鑑、學費著手。此外,彭宗平也認為,教育部推出不少政策都禁不起考驗,教育界希望成立「教育審議委員會」,讓外部的專業人士進駐,穩健制定政策,才不會與實施面產生太大落差,並應與私校校長多做溝通,了解私校經營問題。

彭宗平提醒,台灣教育並非換一個部長就能帶來巨大轉變,還需要教育界與民眾的配合努力。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elohas&aid=608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