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調漲學雜費:大學校長認為大學是市場
2013/12/26 14:58:30瀏覽392|回應0|推薦2

全教總公布「2013十大教育新聞」呼籲教育政策回歸專業 重拾社會信任

20131226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新聞稿】

全教總今天公布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暨新聞評論,選出的2013十大教育新聞排序如下:

一、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 政策幾經變動

二、年金改革爭議 公勞教屢上街頭

三、私校屢傳減薪 工會串連抗爭

四、大專學費調整 缺乏社會共識

五、人才培育 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

六、鼓動學潮校規 侵害學權爭議

七、PISA成績進步 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

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 教師評鑑尚無共識

九、少子化危機衝擊高中職招生

十、教師發展工會 過程一波三折

基本上,2013十大教育新聞可以分成三類,屬於「重大政策」者有:12年國教、年金改革爭議、大專學費調整、人才培育政策、教師法修正爭議;攸關「教育品質」的有:PISA成績、少子化危機衝擊招生、與「教育人權」有關的則有:私校屢傳減薪、校規侵害學權、教師工會一波三折等。

值得注意的,一如媒體票選出的2013年度代表字-「假」,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中,無論是「變調走樣的12年國教」、「錯誤百出的年金改革」、「淪為口號宣示的學權保障」、「違反專業的教師法修法」、「缺乏宏觀視野的人才培育」,也充分展現這些教育新聞事件背後的假、錯、亂,值得各界正視。

全教總指出,今年所選出的重大教育新聞,有的連年上榜,例如,12年國教、教師法修法爭議都是連續三年進入十大教育新聞,年金改革與大學學費則是連二年入榜,相當程度反映這些重大政策一直欠缺社會共識,以及方案不為社會信任的困境,足為主事者借鏡。

全教總呼籲,要減少教育界的假錯亂,不能單靠教師組織的打假、糾錯,唯有主管機關專業施政,國會專業立法,台灣的教育才可能重拾社會信任。

 

四、大專學費調整 缺乏社會共識

◎評論人:詹政道(全教總社發部主任)

新聞事件:

大學經營困難希望調漲學費,學生、教師團體則反對教育商品化,期盼以開徵資本利得稅等方式追求「公共化」,雙方缺乏共識。教育部一度拋出「常態性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公聽會卻遭學生抵制癱瘓,立法院也不願聽取報告,僅能以舊制開放大專申請,目前有3校提出調漲案,最高1.5%,經專家審查後,最遲1月中旬有結果。

全教總評論:

大學需要經費聘請更好的學者、購買更好的儀器設備,以提昇教學和研究品質,才能培養有競爭力的人才。所以絕大部分的大學校長和教育部一致贊成提高大學學費,甚至主張「學費自由化」。算算成本,請學生付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理所當然。

學費自由化就是承認大學教育是「市場經濟」的一環,大學就是市場,買得起的進場,買不起的離場。「市場」是自由經濟國家是常態,不是罪惡。大學校長們只是坦誠且勇敢地說出來。

所以,如果學費提高或自由化,造成弱勢學生念不起大學,應該追究的是,誰讓他們念不起大學?如果只有少數的弱勢,大家幫幫忙就解決了嘛!不,依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11月的統計,有42%上班族,亦即超過400萬勞工,月薪不到3萬。學費再提高,將來念不起大學的家庭,絕非少數。台灣勞工的薪資過低,已是國際公認。

當大學校長們希望學生正視大學就是市場,想來念就該心甘情願付更高的學費時,為什麼沒有同樣多的校長,要求人力市場付給大學畢業生應該有的價值,讓他們有能力供孩子「進入大學市場」?

如果大學校長都不能為自己的畢業生討回辛勞工作應得的報酬,怎麼忍心要學生付更多學費,給大學校長得到「在市場上應得的報酬」?

最後我們還要問大學校長和教育部一個問題,你們真的認為「大學是市場嗎」?

 

十大教育新聞 國教變動居首

2013/12/26)中央社【陳至中/台北】十大教育新聞專題4-1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和中央通訊社合辦「2013十大教育新聞」,評選結果今天揭曉,十二年國教的政策變動紛擾,獲選為今年最重要的教育新聞。

2013十大教育新聞」由中央社提供新聞素材、初步篩選出24則,再由全教總召集各縣市教師代表討論,依序歸納出今年最重要的10則新聞事件,並加以評論。

經過幾番討論,教師最終選出「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政策幾經變動」作為今年十大教育新聞之首。

教育部即將於民國1038月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推動在即卻仍爭議不斷。作為學力檢測和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國中教育會考」,原本僅規劃為「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級,但部分升學競爭激烈的招生區,基於篩選菁英學生的需要,要求再細分等第。教育部也為了避免抽籤,於5月決定改為「三等級加標示」。

雖然教育部屢次強調,「三等級加標示」不等於「七等級」,但教育團體仍普遍認為,此舉將增加學生壓力,原本只需拚「五科精熟(A)」,現在則要拚「五科A++」。至今包括「標示」在超額比序的先後順序、免試特招的日期等,社會仍有不同聲音。

另外,政府為了鼓勵學生就近入學,大力推動高中職均優質化,今年3月公布優質高中職名單,全國通過認證學校高達9成,備受各界質疑。媒體馬上找出部分學校3年內曾發生重大違規事項,卻仍通過認證。

教育部在各界的要求下重啟認證程序,最後裁定10所私立學校因涉及甄選造假、超收學生等,撤銷優質認證。隨後並修改法令,要求校務評鑑各項目都需達80分以上,才能通過認證,而非「平均」80分,爭議才告一段落。

十二年國教最為波折的,莫過於免學費政策。行政院原先規劃高中職全面免學費,且3年一次到位,卻因財政困難,不得不加上「排富條款」,且已入學生排除在外,仍維持既有學費計算方式。

代表評論的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張文昌表示,十二年國教像是一輛高速行駛的拼裝車,邊走邊改、險象環生,一路讓人心驚膽跳。

張文昌認為,高中職免學費獲得社會高度肯定,卻在上路前一年宣告「跳票」,影響民眾對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信心。

今年升學制度的變革,讓張文昌感到憂心,免試原宣稱可降低升學壓力,卻因明星學校的篩選需求,在等第上新增「標示」。更別提統一考試分發、缺乏特色的「特色招生」,對學生來說,壓力可能不減反增。

各界普遍批評,十二年國教的制度變革,大多越改越向既得利益者、優勢者傾斜。例如會考加標示,便被質疑是受制於都會區明星高中的篩選需要,而拖全國學生下水。

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指出,都市區家長、師生對升學的重視,遠較鄉村地區高,「聲音也比較大。」他強調教育部施政時,會盡可能傾聽偏鄉聲音,保障弱勢權利,不會有所偏廢。

蔣偉寧說,十二年國教,媒體普遍關注升學制度的改革,其實適性輔導、活化教學、師資培育才是關鍵。上述策略做的好,現有的升學迷思便會淡化,爭議也能迎刃而解。

 

教育2013 學權風起雲湧

2013/12/26)中央社【陳至中/台北】十大教育新聞專題4-2

2013是學權風起雲湧的一年,反學費調漲抗爭從年初延續到年底;不合時宜的鼓動學潮校規在爭議中廢除;而遭減薪、扣薪多年的私校教師,也不再沉默,挺身捍衛工作權和教學品質。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和中央通訊社合作,選出「2013十大教育新聞」,其中多項涉及學權的事件,在票選中脫穎而出,受到教育界重視。

今年教育界的各類成員,輪流走上街頭爭取權利。延宕多時的大專學費議題,教育部拋出的常態性調整方案,於公聽會遭學生抵制癱瘓,立法院也退回報告;年底多校醞釀調漲學費,學生分進合擊、遍地開花,在各校抗爭訴求全面凍漲。

學生助理是否為勞工爭議,台灣大學工會和校方對簿公堂,終於11月獲得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校方所提的行政訴訟。然而爭取政府承認學生的勞工地位、全面納入勞健保,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教育部日前拋出3點衝擊影響評估,包括助理數量的減少等,還有待尋求社會共識。

今年6月,振聲高中以「鼓動學潮」為由,懲處發行報紙評論校務的學生,引爆廢除不合時宜校規的運動。終於使教育部於11月做成刪除相關校規的結論,也被選為今年十大教育事件之一。

全教總副秘書長林金財表示,鼓動學潮等校規明顯不合時宜、違反國際人權「兩公約」的精神,意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檢查,顯見學權維護仍待落實。類似事件除積極改正外,也應建立完善的申訴、公平救濟管道。

除了學生,教師團體今年也頻頻選擇以「勞工」的身分走上街頭。多所私校以少子化、招生不足為由,減扣、積欠教師薪水,受僱教師百般忍耐,終於忍無可忍、起而抗爭。全教總私校委員會執行秘書郭石燦表示,抗爭過程中,工會組織起了揭發弊案、集體動員維護權益的重要作用。

另外,教師開放組織工會後,勞權理念與學生受教權之間的取捨,至今仍無法取得共識和平衡。全教總認為,政府對教師工會仍多所限制,諸如會務假、代扣會費、團體協約等權益,仍遠不如企業工會。

在全教總選出的十大教育新聞之外,今年最大遺珠是年初爆發的「假發票案」。地檢署以不實核銷經費為由,陸續起訴多位教授,一度引起教育部長蔣偉寧、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朱敬一等「教育三巨頭」聯合發表聲明,要求釐清學術經費使用的特殊狀況,並推動多項修法。

這起驚爆學術界的事件,同時牽連學生助理,激起建立研究生勞動制度的討論,後續納入勞健保、確認僱傭關係等議題,也可以說是這起事件的延伸。可惜全教總評選時將上述新聞事件列為第十一名,無緣擠進2013十大教育新聞。

 

教育負面新聞多 危機中見轉機

2013/12/26)中央社【陳至中/台北】十大教育新聞專題4-3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和中央通訊社合作,選出「2013十大教育新聞」,其中大多偏向負面消息,但教育界認為,諸多危機之間,仍然隱含轉機。

2013十大教育新聞」由中央社提供新聞素材、初步篩選出24則,再由全教總召集各縣市教師代表討論。今年選出的十大教育新聞,大致可分為3類,包括重大政策、攸關教育品質的議題、以及學權事件。

今年包括十二年國教、大專學費調整、人才培育、教師法修正爭議等「陳年舊案」,持續延燒,連續多年上榜。教育部屢次推出新政,卻阻礙連連。

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表示,重大議題連續上榜,可見社會缺乏共識,至今仍紛擾不斷。政府應回歸專業,要有「中心思想」,以學費爭議為例,究竟台灣大專應走向「市場化」還是「公共化」?政府始終不願取捨,才導致懸而未決的狀況。

第二類是攸關教育品質的新聞事件,包括台灣PISA成績進步、少子化危機衝擊高中職招生等,則是「憂喜參半」,正走在成敗之間的轉捩點。

羅德水表示,PISA成績看似漂亮,但台灣的「標準差」持續拉大,學生程度差異越來越明顯,政府必須加緊推動補救、扶弱措施,在協助菁英拔尖之外,更不能忘了弱勢孩子。

羅德水說,少子化則看是危機,其實卻是教育的轉機,可趁此降低生師比、改善教學品質,更加注重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

教育部長蔣偉寧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教育政策事關重大,社會本來就會有多元想法,立足點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而在表達訴求上,各團體也傾向主打反對意見,媒體也著重針砭時事,負面新聞多,不代表沒有正面支持的力量。

蔣偉寧表示,教育政策都是持續檢討、改進,關鍵在於秉持「同理心」,為孩子著想。

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也說,選出十大教育新聞,並非刻意公布10顆爛蘋果、「吐政府的槽」,而是提出可以補強的地方。對於政府大刀闊斧推動十二年國教、年金改革,教師團體大方向都持肯定立場,但希望在配套、細節、執行面上,要做得更完善,避免衍生爭議。

 

2013十大教育新聞回顧

2013/12/26)中央社【陳至中/台北】十大教育新聞專題4-4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和中央通訊社合辦「2013十大教育新聞」,歷經兩階段的篩選,歸納出今年最重要的10則教育新聞事件,依序如下。

第一,「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政策幾經變動」。十二年國教將在103年正式實施,但爭議不斷,包括會考改成「三等級加標示」;優質高中職認證通過比例偏高,後續10校被撤銷;行政院原先承諾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又因財政困難,中途加上「排富條款」,並排除已入學生,種種事件都引起社會討論。

第二,「年金改革爭議,公勞教屢上街頭」。政府推動年金改革,部分內容受社會質疑,包括退休教師轉任私校、學官兩棲、國高中退休年齡不一等,政策屢有變動,引起相關團體抗爭。

第三,「私校屢傳減薪,工會串連抗爭」。私校傳出欠薪、減薪,部分學校招生正常,未受少子化影響,卻藉彌補財務問題,被教育團體質疑為「趁颱風天倒廢水」。

第四,「大專學費調整,缺乏社會共識」。大學經營困難,希望調漲學費,學生、教師團體則反對教育商品化,期盼以開徵資本利得稅等方式追求「公共化」,雙方缺乏共識。

第五,「人才培育,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教育部124日對外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被在野黨和部分媒體批評為「新瓶裝舊酒」,教育部則強調有12項具體新興策略。

第六,「鼓動學潮校規,侵害學權爭議」。今年6月,振聲高中以鼓動學潮為由,懲處發行報紙評論校務的學生,引起輿論撻伐。教育部11月做成結論,要求各校刪除不合時宜、語意不清或侵害人權的校規。教師團體仍認為,現有申訴機制不足以保障學權。

第七,「PISA成績進步,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台灣學生整體成績,較上次大幅進步。但報告也點出,台灣學生的個別差異有持續擴大的趨勢,標準差達116,受評國家中名列第一,比差距第二大的國家(標準差105)還高出一大截。

第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教師評鑑尚無共識」。教育部推動教師評鑑入法,爭議不斷,官方、民間接連舉辦多場公聽會和研討會,顯然無法獲得共識。大體而言,支持者希望藉此淘汰不適任教師,反對者則擔心破壞教學生態。

第九,「少子化危機,衝擊高中職招生」。受少子化衝擊,今年全國高中職招生缺額達6萬多人,全國有12所公立高中職招生不足,私校情況更是慘澹。教育部後續推出應急策略,決定自103學年度起,公私立高中職班級人數同步調降2人,估計全國可挪出約8000個名額。

第十,「教師發展工會,過程一波三折」。教師開放組織工會2年有餘,勞權理念與學生受教權之間取捨、退讓,仍有討論空間。一方面,政府目前對教師工會仍多所限制,如代扣會費、會務假等,仍遠不如企業工會;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協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團體,也質疑工會活動影響校務運作,與教師團體針鋒相對,在媒體、公開場合屢有攻防。

2013十大教育新聞」由中央社提供新聞素材、初步篩選出24則,再由全教總召集各縣市教師代表討論,依序歸納出今年最重要的10則新聞事件,並加以評論。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elohas&aid=1016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