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啥你覺得時間流逝越來越快
2015/01/14 11:40:45瀏覽5585|回應0|推薦17

為啥你覺得時間流逝越來越快

  時間過得好快,這一年又過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今天會在逢年過節的朋友圈刷屏活動中感歎這句。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別想多了,原因可能只有一個,你老了。

  說正經的。科學家早就把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心聲的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的問題納入科研範圍,並已經孜孜不倦地研究了130多年。

  時間過太快,是因為大腦時鐘變慢了

  為什麼人越活越覺得時間飛逝?這麼跟你說吧,7歲的人和70歲的人對自己活了多久的概念能一樣嗎?7歲的小孩一年已經是他人生的七分之一了,而對於70歲的人,一年只是七十分之一。所以我們從不會指望從一個七歲小孩口中說出過去這一年嗖的一下就過去了這樣的話。

 

  但是,您絕不會淺嘗輒止,僅僅滿足於這樣一個答案。

  人年紀越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的感受可以簡單地從生理變化上來解釋,那就是隨著人年紀的增長,人的大腦時鐘放慢了。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大街上挑選兩個年齡組的行人,一個是二十幾歲的年輕組,另一個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組,讓他們閉上眼睛,等他們覺得一分鐘到了時,再睜開眼睛。年輕組的人大多等50-60秒後睜開眼睛,說:一分鐘到了,而老年組的人卻常常等80-90秒才睜開眼睛,對時間的感覺比實際時間長度慢。科學家們認為當人們大腦時鐘放慢,對時間估計變慢時,就覺得實際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年似乎飛一樣地就過去了。

  荷蘭心理學家杜威·德拉埃斯馬曾給出這樣的解釋:如果把時間比作一條河流,生命就好比河岸上的一個人,開始的時候,是順著河水流動的方向慢慢地跑著,在他眼裡,河水在緩慢流淌;當他跑累了,便放慢了腳步,沿河而行,此時他會感覺水流的速度加快了;當他耗盡最後一絲氣力,只能在河岸上靜靜地躺下去……而河水依然以它永恆不變的速度繼續向前。

  人在壯年的時候,不太願意接受這個答案。

  人對時間流逝的估計和燒腦程度有關

  關於人對時間的感知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百餘年的研究,形成了多種理論。認知心理學家丹·紮凱(Dan Zakay)曾提出,人通過回顧記憶中關於某事的資料來估計這件事持續了多久,存儲的資料越多,估計的時間就越長。

  不過,存儲進記憶的資料量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處理資訊的強度就是其中之一,強度越高,我們感覺到的時間就越長。在一個經典實驗中,被試者要記憶一個簡單的圖像或一個複雜的圖像。儘管分配給每個任務的時間相等,被試者在實驗後對記憶複雜圖像所用時間的估計顯著長於記憶簡單圖像所用的時間。

 

  相信各位有這樣的體驗:考試中碰到絞盡腦汁也不會做的題目,總覺得時間特別難熬。

  法國哲學家讓·馬利·居友有類似的結論。他總結了幾個影響人的心理時間的因素,除了感覺和思想的強度,還有所付諸的注意力程度、將之儲存在記憶力所花的功夫等。

  舉例說,一個轟動事件,比如綁架或謀殺案,在人們看來比實際發生的時間要更接近現在,就像一塊海綿,把發生之後的時間都給吸收掉了;一個犯人在服刑,不管刑期多長,都像是前一天剛犯的罪。

  這是因為強記憶縮短了人們的心理時間,加快了它流逝的速度。所謂強記憶,意味著人們對一件事投諸了過高的注意力,就像一隻望遠鏡,把細節呈現得十分清晰,造成物體近在眼前的錯覺

  時間變快是因為你的生活不再新鮮

  這裡還牽涉到人是怎麼對時間形成估計的問題。我們知道有一個東西叫生物鐘,它其實就是一個能發出穩定信號的內部時鐘,以此來測量生物週期。動物將信號次數存儲在記憶中,當累積信號次數達到某個特定值時,就說明過去了某段特定的時間。這個過程在動物體內不斷重複,它不需要對時間流逝的覺察。

  然而,人類在特定時間段內能意識到時間的流逝,而且容易受到注意需求的影響。人類有一個注意閘門,人體內部時鐘的信號只有通過閘門才能到達累加器。如果你認為這段時間很重要,注意閘門就會大開,最大化信號次數積累速度;如果你認為這段時間不重要,那麼閘門就會關小一些,累積的信號也會變少。假如對於時間的估計取決於累加器的計數的話,那麼很容易發現,在客觀時長相同時,為什麼等面試時的15分鐘比休閒時的15分鐘要長得多。在之前的例子中,記憶複雜圖形比記憶一個圓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資源,導致閘門變寬,累加器計算的信號增多。

  但這個注意需求和人的年紀是什麼關係呢?人在年紀小的時候,有越多的機會體驗新鮮事物,而當你第一次體驗事物時,你的大腦需要記憶處理很多細節,時間就顯得長,而當事物對你來講不再新鮮時,時間就過得很快。

  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新去一個地方時,去的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路卻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時走這段路對你來講是嶄新的經歷,景象路標都是你第一次體驗,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事物進行處理記憶,時間就顯得過得很慢,路似乎挺長。回來時,景象路標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少了,時間過得就快了,路就似乎短了很多。

 

  當我們把這段路程引申到人的年齡上,當我們是孩童時,幾乎每天都要學習體驗新東西,時間過得就很慢,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生活經歷的增加,新刺激新體驗越來越少,每天和每天過得都差不多,感覺時間也就過得越來越快。時間和你接收了多少資訊有關——資訊能夠延長時間。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中這樣說道:人成人之後,常常為生計奔忙,生命中的例行程式越來越多,歲月也就跟著變得空空如也,早年認識世界時的勁頭不復存在。

  除了缺乏新鮮事物帶來的刺激,研究還表明,成年人生活中忙這忙那,引發時間不夠用的感覺也會讓自身感知系統認為時間過得很快。

  所以如果你想讓時間變慢,有效的方法是確保生活充滿新鮮積極的經歷。還有一個看上去更棒的提議,就是放假,既可以減輕忙碌感帶來的時間飛逝的錯覺,又可以有最大的可能性體驗新事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sourceful386490&aid=2017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