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 焦元溥:失蹤的推薦信
【聯合報╱焦元溥】 2009.03.15 03:13 am
今日登場:焦元溥
(作者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
一九二八年,已寫出《藍色狂想曲》與諸多名劇金曲的蓋希文,
趁作曲巨擘拉威爾至美國演出時,表示想至巴黎向大師學習。
拉威爾拒絕了他的請求。
「你已是第一流的蓋希文了,為何要當第二流的拉威爾呢?」
蓋希文太傑出 拉威爾不敢教
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結束。可能嗎?
這位舉世難再的管弦聖手可能這樣欣賞蓋希文?許多人不這麼想。
他們認為一定是拉威爾根本看不起這訓練不足的美國小子,說些場面話打發罷了。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
拉威爾雖然沒收蓋希文當學生,卻為他寫了推薦函,
收信人正是廿世紀偉大音樂教育家,
博古通今的和聲學教母娜蒂雅‧布蘭潔(Nadia Boulanger)。
布蘭潔也不教:回去當蓋希文
拉威爾是這樣寫的:
「這裡要為妳介紹的音樂家充滿才華,不僅最傑出、最誘人,
或許也最深刻:喬治 ‧蓋希文。
全球性的成功已不能滿足他,他目標更遠大。
為達理想,他知道仍有不足之處。
但要教導他,卻可能毀了他的才華。
妳有勇氣,去承擔這我不敢接受的可怕責任嗎?」
這封用字精雅的短信證明拉威爾的眼光,也說明他的顧慮:
在他面前,是萬中無一的絕世奇才。
蓋希文的音樂不但旋律動聽、節奏新穎,
更有直指人心,能喚起普世共鳴的感動。
或許他還要些更精巧的技術,但他真的需要學嗎?
如此天分大可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給了指點,
會不會反而限制了他原能獨立開創的天地———而那天地是何其美好,
美好到拉威爾不願破壞一絲一毫?
蓋希文真的去了巴黎見布蘭潔,而我想你已猜到她的答案:
「你來這裡做什麼?
想當另一個史特拉汶斯基嗎?回去吧,好好當蓋希文!」
大師惜才若此 世人不敢相信
只可惜,故事還是沒有在此結束。
這封信一度失蹤,
直到一九八七年 Jerome Spycket 的布蘭潔傳記才以原件複印刊出。
在此之前,包括布蘭潔晚年親自授權的傳記作者,對此事都高度存疑。
他們既不相信拉威爾會寫這樣的信,也認為布蘭潔只是客氣應付。
他們不是不知布蘭潔的個性與教學,
大概也不敢懷疑她和拉威爾是否真有非凡慧眼,
但他們就是不能相信,
這兩位音樂大師竟可如此放下身段地位,這世上竟然有惜才若此的故事。
別對人性失望 童心微笑永存
我知道人生充滿虛偽詐騙。
這些日子以來,弊案奸巧令人瞠目結舌,只能無奈接受世事竟可醜陋至此。
我們似乎也早被訓練以負面眼光打量一切,無處不是權謀心機。
但每當想起這封短信和其所衍生的種種臆測,
我總頑固地相信,人間雖不如祈願中善良,但也未必就那樣邪惡。
面對八卦耳語,我們永遠需要冷靜理性,但保持警醒批判,並不意味要對人性失望。
這世界還是值得去愛去擁抱———若真的撐持不了,
至少我們還有拉威爾的《鵝媽媽》和《兒童與魔法》,那裡有永遠的童心與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