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7 00:21:20瀏覽1646|回應9|推薦35 | |
約十年前,當筆者大哥的小孩遭遇建構式數學及一綱多本時, 筆者很憂心的跟家父說 "行不通的",對弱勢家庭的小孩會很不利。這段時間陸續又實施了週休二日和九年一貫教學,更惡化了原本趨下的走向。簡單舉一例吧,現在國小國語課每週授課時數約為以前的一半,很自然學生 expose to reading 的時間少了,長期累積下來,語言能力一定會受影響 ; 最近常聞各界批評學生素質低的離譜云云,其實是很簡單的因果關係而已 ; 要怪學生寫火星文、寫離譜的錯別字,不如怪制定政策的學者、官員们。其他科目的情況也類似於此 : 不肯下苦功,整日高歌快樂學習,舉辦一堆動態的活動,讓教學顯得生動、活潑,常在 喧鬧、看似有趣的過程中忽略了紮實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其實您想想,可能有理想的學習成效嗎?更嚴重的是,常規、行為有瑕疵時不能處罰,說是怕傷了小孩的自尊心。綜合以上所論,大家應思考目前教育最迫切須要的是甚麼,快樂?學習成效?創新力?競爭力?帶得走的生活能力?相信這不止是身為家長、老師的問題,更是社會應重視的多角、難解習題。個人認為,家長、老師、教育政策擬訂單位、乃至於整體社會都要有一個體認 : 創意、創新力固然很重要,但不要為了追尋一個空泛的目標而犧牲了基本功的長期培養。記得約二年前吧,商業週刊報導大陸某校農曆春節校長陪全校學生留校苦讀,都沒回家過年。比起以前,現在強調毅力、磨練、耐心、乃至於挫敗訓練的言論少了,更甚者,人格養成中諸多重要的要求也沒了。 不是老師不做,而根本是力不從心,難以深耕、內化學生這些至關重要的生命元素。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筆者個人認為,除了關心課業問題,整體國民諸多正確的理念、態度須先再建立起來,否則一切教育改革的努力都可能是空談。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