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其內涵為,治理國家而言,信是一個重要的,對百姓要有信,在與他國交往時也要有信。
2、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子貢問孔子何為為政之道,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為,政要以使民得食保其生為先,這樣人民就對政府有了信心。因為自古以來人固有一死,但民無信不立。
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子張問孔子如何提高品德,孔子就說「主忠信,徙義」,以忠誠信實為主,唯義是從,就可以提高品德。若不以忠信為主,徒爭在外的事業功名,就離德遠了。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孔子用牛車和馬車作比喻,雖然有牛或者馬拉著車,又有輪子可以滾動,還有轅、衡,但如果沒有輗與軏,車就不能行進。人如果不講信用,如何在社會立足?若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人事如何運轉推進?所以人不可以無信。
注釋:古代車轅前與車衡銜接處的關鍵,在大車(牛車)上的叫輗,在小車(馬車)上的叫軏
5、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論語‧衛靈公》
子張問孔子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孔子這樣回答: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嚴肅,即使到了別的國家也是行得通的。反之則在州里也無法行得通。忠信的重要,自能見之。
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衛靈公》
君子對於事業是怎麼樣的呢?以義為原則,依禮節來推行,語言謙遜,用誠信來完成。所謂信以成之,既是說做事要誠信,也是說成之在誠信。同時也強調了,成為君子,信是必備品德之一。
7、歷千載而不變的處事原則: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
子張向孔子請教甚麼是「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子張說:「請問哪五種品德」。孔子說「『恭、寬、信、敏、惠』。也就是說,做事正經,就不會受人侮辱;待人寬厚,人家就擁護你;能誠信,則別人就倚仗(任用)你;反應快速,才易成功做好;施人恩惠,別人才會為你做事。」
個人回應
不論「韓」、「郭」為何,兩者都按著國民黨文化機制提選出來,結果由「韓」代表角逐大位。
很可惜,當初戰術上郭若接受徵招,不致現今陷入與國民黨背信口舌之爭。
經營企業與治國有著區別,「治國如烹小鮮」,但要怎麼烹呢?「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老子道德經》經說,以道的修養來治理天下國家,如堯、舜、禹三代以道治天下。三代不是用政治手段及制度來治天下,而是著重道德與誠信。能夠「以道蒞天下」,鬼都不靈,就是「其鬼不神」的道理。做人的道德就是「誠」,儒家《中庸》所言「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古人智慧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傳承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