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1 02:33:22瀏覽1246|回應1|推薦13 | |
拜讀了教育部杜正勝部長【老杜部落格】(http://epaper.edu.tw/DU/)裡分類為「老杜談」的幾篇文章,其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這一篇,題目大體上是沒有什麼疑義的,內容倒頗有討論之處。 杜部長在本文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是:『教改是社會改革,應該是全民一起來』。事實上,不單是教育改革,許多改革都需要借助眾人的力量。就像一艘輪船行駛於汪洋之中,需要船員們合作無間,在船長的指揮掌舵下航向目的地。船長或可要求大副、輪機長、機匠長、與水手長等等幕僚,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建立起討論文化』,組員『自然就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人格,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別忘了身為船長便是一位負責通盤管理輪船運作相關事務的管理者,諸如船舶技術的管理、人事行政的管理、物料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在在都與這艘輪船能否確實遵行既定行程,順利抵達目的地息息相關。船長,絕非僅僅是一個誇誇其談「無為而治」的領導者。 同樣地,一位教育部長,若只能看出部份問題的片面表象,倒果為因講論沿襲已久的社會價值觀,耳提面命地指導老師們及家長們何者應為,自己卻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教育政策,這樣的角色連稱呼其為教育評論家尚且不夠格,又何能掌舵這艘攸關國家百年大計的教育大船? 「教改」一辭已經淪為簡約的政治術語,其實哪有所謂「教改」,不就是教育部理當提出適切的教育政策方針而已,目的在培育國家未來主人翁適應社會環境的基本學能、厚植國家永續發展的人力資源、以及提昇國家整體國際競爭力。教育部長不就是指揮掌舵教育部去製訂及執行教育政策方針的領導者?對於「種籽學苑」這類實驗性教育,雖說有值得鼓勵之處,但其教育投資成本及學習成效仍有待審視,教育理論與技術應用層面也無法一朝定論。身為一位教育部長,對於目前仍以升學主義為尚的所謂「科舉遺毒」,若僅止於口誅筆伐或是咄咄嗟嘆,或拿出實驗性教育來講『應抱著嚐試的態度,凡事都有各種可能性,要學習試著去走各種可能』。那麼,納稅義務人不禁該問,杜部長可曾在主持教育大政的這些年來,研擬出什麼有關主流教育體制下的因應方向及措施,好讓翹首引領的各層教育工作者、一路陪考勞心焦思的家長們、以及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們,有「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的企盼? 杜正勝部長在這篇文章中,強調讓親子一起歷鍊,大人有所成長,經過不斷自主學習方式的歷鍊,最後終能形塑獨立自主的人格與人生。看起來相當開明,但在另一篇『一起重修公民課吧!』的文章中,卻武斷地認為大家一直爭論「公民與社會」,此事有些好笑,而這種與杜部長曲不同調的看法,在他的眼裡自然而然便形成一個缺乏理性討論的社會,理所當然歸納出大部分人的公民都不及格,應該全部重修的結論! 杜正勝部長天馬行空式的教育理論,或許正是其自主學習所營造出來的獨立自主人格,而教育部在其主政之下,似已形成了一個缺乏理性探討的自閉社會。因此,台灣的教育前景究竟該何去何從,是否所有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抱著嚐試的態度』,『學習試著去走各種可能』,找出『自主學習』的另類實驗性教育,來搶救自己的子弟及弟子?套兩句杜部長的話,果真『家長真的不可不慎』,『確實值得各界老師好好思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