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糾法,給我擱置,其餘免談!You Shall Not Pass!
我住精神科病房將近二十次,住骨科和整型外科病房也總共有十幾次,看過最底層的實習醫師的辛苦。就把三科的住院感想一起寫吧。外科實習醫師一大早和下班前要來換藥,有一位很優秀的專門接神經和血管的整外醫師因為怕步上老師爆肝的後塵而離開大醫院自己開醫美診所。精神科醫師要面對各種不同症狀的患者,本身EQ要很高,特別是遇到沒有病識感又很「番」的病人。
一般病房護理師要抽血和幫病人量血壓,要忙著寫病歷等等不為人知的瑣碎雜事,精神科護理師也一樣,而且病人睡覺時還要每半個鐘頭查房一次。然而護病比卻愈來愈大,一位護理師要照顧的病人比愈來愈高,也就是說護理師會隨之愈來愈疲累,而病人受照顧的品質也會愈來愈低。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天,護理師的年齡層也和經濟一樣出現 M 字型,臺灣的病人該如何自處?
值班住院醫師要二十四小時待命睡眠品質不好,外科醫師要花好幾個鐘頭甚至更久的時間不吃飯幫病人開刀;有一句話道盡護理師的無奈與辛酸:「白班沒賺錢,小夜沒朋友,大夜沒健康。」急診護理師一天只能喝 200cc 的水,根本沒時間上廁所,感冒也要吊點滴上班;工作辛苦也就算了,還要和醫師一樣面臨急診暴力的威脅。
醫界的五大皆空與醫療訟訴已經趕跑很多優秀的醫師了,大陸和其他國家也紛紛向臺灣的醫師招手。如今昏庸立委還要制訂醫糾法草案?非得趕走所有有責任感的醫師不可嗎?
「堅決反對衛福部版本醫糾法草案!」 「反對醫療場所暴力!」 「 保障病人安全, 支持醫師納入勞基法!」 「保障病人安全,修法限制護病比!」 「護理師不是萬能,沒有護理師萬萬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