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意象龐德
2005/10/25 14:41:21瀏覽256|回應0|推薦3

/方穎 

        「意象龐德」不是特務的龐德,而是文學的龐德! 

在文學史上推動意象派運動居首功的龐德 (Ezra Pound) 除了是位熱衷於政治運動及文學運動的人外,本身也是優秀的詩人。

另一位大師級的詩人艾略特 (T. S. Eliot) 對於詩的看法即與龐德相同;後也因為龐德的指導,他才寫就了二十世記詩史上一首不朽的傳世佳作-【荒原】(The Waste Land)

但對於意象的處理,龐德則是「師」字輩的人物,這首短詩【巴黎地下鐵某站】即可作為印證!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巴黎地下鐵某站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群像如幽靈般的臉孔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像濕黑枝幹上的花瓣

 1913, 1916

巴黎地下鐵裏來來往往的人們,在龐德的詩裏成了飄忽移動的幽靈;就像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樣,以快速流動的客觀意象來傳達他在剎那之間的主觀感受。

意象派 (Imagism) 的精神在化繁瑣為簡單,準確地以極少字數的詩句表達出腦海中產生的影像。

以這首詩來說,龐德將人群裏一張張模糊的臉孔比喻成雨後濕漉漉的花瓣;而黑色枝幹上猶沾著雨露的花瓣,也成了朦朧眼中的群像。

在腦海中將花瓣與臉孔相疊而產生新意象,就能製造出「幽靈」的效果;這幽靈像鬼魅般飄浮游移在不特定的時空當中,就像地下鐵站裏來往遊走的人群!

  若將西方意象派的思潮帶入東方色彩,則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可為典型之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在詠詩的同時,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當夜景色和作者的心境。

意像派相等於中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雅境界;不同之處只在加入了重疊的影像來詮釋心像!

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之一-《雪鄉》(The Snow County) 的開場部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夜班火車吐著黑煙從白色雪地上駛出山洞後,乘客的模糊臉孔及窗外朦朧的萬家燈火相互輝映在車窗上,也交疊反映出故事主角們當時孤寂的心境。

不論東方或西方,詩人及作家們在文學上對意象及詞彙的準確運用,實可謂為藝術的顛峰之作!

【意象龐德】/方穎

( 創作文學賞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bowbutterfly&aid=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