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行-倫敦音樂劇
2005/10/17 17:17:52瀏覽2303|回應2|推薦6

文/方穎

  第一次踏上英國的土地,是在蜜月旅行時。

  我在英國度過的蜜月旅行長達三星期,在第三個定點,也就是倫敦,看了音樂劇 “My Fair Lady” (原英文劇名為 “Pygmalion” ,是借喻西臘神話中一位男雕刻家愛上自己所雕塑出來的美女雕像之故事;在那個故事中,愛神維納斯出現,將美女雕像變成真人,讓年輕人夢想成真!)。

  “My Fair Lady” 是英國劇作家蕭伯納 (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的大作,中文被譯成 「 賣花女 」 或 「 窈窕淑女 」 ,在美國的夢工廠也曾被兩度拍成電影上映,一是黑白,一為彩色;此劇於 1912 年寫成,魅力通過時代考驗,至今不墜,在倫敦固定劇院演出的音樂劇仍長年上演此劇,它能流傳久遠,必有其魅力所在!

  身為文學愛好者,對英美兩國的小說、電影、戲劇等,自是由衷喜愛。求學時曾讀過原文劇本,也曾看過兩個版本的電影(其一由美國已故紅星奧黛莉赫本主演),對於 「 窈窕淑女 」 的對白、劇情內容自是不陌生,當知道倫敦某劇院每週固定上演此劇時,內心激動無比,除了原著劇本、兩部電影之外,有文學作品收集癖的我,一定要再加看個音樂劇版的 「 窈窕淑女 」 才肯罷休。

  我不是音樂劇 (musical play) 專家,但由於聽那種撕心裂肺的高亢歌劇(歌劇才算是高級藝術呢!)會起雞皮疙瘩之故,相較起來,算是可以接受音樂劇;憑著看過幾部好萊塢的音樂劇電影,像瑪丹娜主演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以及妮可基嫚主演的『紅磨坊』,所以大概知道音樂劇是怎麼一回事。

  用「東西方比較」法來簡介之,音樂劇和我們偉大的國粹「歌仔戲」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演員們既要會演戲背台詞,也要會唱歌才行,都是很了不起的藝術表演。

  長這麼大才第一次見識到倫敦的劇院,當先生問我想不想看音樂劇,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那不是上流社會人家才享受得起的嗎?況且,我聽得懂嗎?

  但當我們踏進劇院去看各種正在上演的音樂劇名時,我一眼看到 “My Fair Lady” 就馬上笑了,好高興!我讀過劇本、我也看過電影;好!我要看!就是它了!剛好先生什麼音樂劇都看過,就是沒看過這部,所以我們就勇敢地買票進場了。

  「 窈窕淑女 」 的故事大綱是:一位不紳士的單身語音學家男主角,及一位力求上進的美貌貧窮女主角,他們的邂逅、拯救、改造女子成為「窈窕淑女」的過程,算是典型的英雄救美式、沙文劇作家所能寫出來的很有沖擊性的好劇本。

  男語音學家(光聽一個人的口音就可以猜到他是從哪個城、哪個區的哪一條街來的)在一個雷雨天於倫敦街上「撿」到口音很好笑的沒知識沒水準賣花女,不吵不相識的情形下很火爆地認識了,男的想做實驗、女的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交織出響亮的火花。

  賣花女從骯髒到豔麗,從發音不準到說得出一口標準的上流社交英語,在社交場合中,衣著華美、長相標緻、口音標準、談吐又切中名流胃口的賣花女居然被誤認為是某國的公主,作者藉著幽默的氣氛佈局來諷刺上流社會(每當女主角裝腔作勢學優雅地說: ”How ~ do you do?” 時,現場觀眾總被演員那種爆笑的腔調給逗得樂不可支)。

  但,不像童話或羅曼史裏那種「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爛結局,作者還繼續寫實地呈現出賣花女被改造成功後,既回不到原來的社會地位,也上不去更好的名流地位的心理掙扎,畢竟,她的「名流社交成功術」只是很容易被戳破的短暫假象。

  她既感謝語音學家的改造,又痛恨他的改造,而陷在矛盾的情況裏。結局如何?他們會變成「朋友」還是「夫婦」?猜猜看囉!

  此劇舞台的活動式佈景超棒,演員隨著佈景、道具的替換而呈現出空間交錯的感覺,現場實況演出的實力及魅力是很令人佩服的。

  坐在大約有四、五層樓高的觀眾席上(這種叫做 balcony 票,是最便宜的),遠看下方近三十位演員們依次出場,來來去去的奔忙著,真的過癮極了。

  這許多演員們在現場為我們這些不相識的觀眾賣力演出,又唱又跳又說的,生動之極、活靈活現地將劇本的精神顯現出來。

  演員們多年的唱歌、表演、聲音、表情等等訓練,就在這一刻精美地展現在面前(例如演女主角的人,要學會講一口腔調奇怪的爛英文,以及改正過後一口標準腔的英文,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辦得到),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他們無怨的付出、感謝他們對藝術的喜愛,這才能圓滿觀眾看戲的痴情。

  他們不能 NG ,一場場流順的台詞及歌唱像煙花般完美精湛地呈現出來,他們為藝術奉獻的精神,又豈是一張便宜的票子能補償的?這才是藝術,了不起的藝術成就!

  看戲過程中有個很「莫名其妙」的插曲:音樂劇共長約三小時,因此中場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劇場管理人員以鈴聲告知,而且觀眾席上會出現一些胸前掛著托盤賣迷你冰淇淋的小販,嘴裏喊著:「冰淇淋,五十 pence 一個!」

  我起初也覺驚訝,不是正在高潮和羅曼蒂克嗎,為什麼有這麼煞風景的中場休息出現?但在荷蘭的電影院經歷過兩小時的電影也要中場休息十分鐘的「更煞風景」經驗後,也就不那麼大驚小怪了。

  話說有一對情侶模樣的東方人在中場休息時,揹起隨身包包、雨傘、及外套「走人」,起初覺得兩人可能是去上洗手間吧,但一直到散場都沒有見到他們回來;他們走了!就醬子走了!這在英國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好像批評人家演得不好似的,中途離席抗議;但我寧願認為那兩個人只是以為音樂劇已經演完了,所以才離開的。

  中場休息前演到女主角醜小鴨變天鵝,賣花女通過了發音及禮儀訓練,以一襲華麗的衣著和一口流利的英文來到台前敬禮,改造成功的她將可以到名流聚會場合社交;這真的很像完結篇,如果我是一個人去,如果我事先不了解全劇內容,可能也會因為提早離場而出醜吧?

  但是反過來再想,膽小的我也會跟著身旁的人潮動作而動作吧,如果沒有人離開位子走出大門,我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這是膽小鬼的最起碼本領吧?那麼,所以,他們是真的離席抗議囉!我真的不知道!只是想告訴將來會前往其它國家觀賞音樂劇的「新人」們,千萬要學會入境隨俗。

  其它著名的音樂劇還有:「歌劇魅影」、「貓」、「西貢小姐」等,也都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不朽名劇。

  倫敦的「藝術之都」稱號,有了音樂劇及其它文化層面的撐場,果真不是浪得虛名,而這才真的是歷史悠久的英國文化財富。

  這種無形的國家財富要維持下去除了要在該領域找得到「繼承人」之外,整個社會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試想,如果沒有人去看,劇場沒有收入來源,要怎麼維持下去呢?

  我們的國家也有許多寶貴的文化財富,如布袋戲、皮影戲、歌仔戲、相聲等,但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然淘汰之故,後繼無人且該領域之人無法賴以維生,這些文化的前途就很黯淡了。藝術文化是國家之寶,能不能維持,就看我們支不支持囉!

【英國行-倫敦音樂劇】/方穎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bowbutterfly&aid=8322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同好2
2005/10/17 21:21

您好

我也喜歡歌劇,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到巴黎歌劇院真真切切地聽一場,目前尚未如願..

最喜歡Andrew Lloyd Webber的作品,當然包括歌劇魅影,貓,艾薇塔,萬世巨星等.這回The phantom of opera台灣巡迴演出也搶到了前排很不錯的位置,期待......

握握手



方 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一生只能看一次.....
2005/10/17 18:25

「歌劇魅影」也很正點喔!

我們夫婦倆後來又到倫敦看了「歌劇魅影」,好愛好愛喔!我老公還買了原聲帶、書、面具等,我們常常在家裏聽那超high、超好聽、超美妙的歌聲,瘋到最高點。

聽說台灣那兒要演了,票賣得很好,場次一加再加呢!真的很值得看,如果一生只能看一次 musical play 的話,就是「歌劇魅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