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龍的傳說
2011/12/22 09:21:13瀏覽314|回應0|推薦52

資治通鑑‧卷之二‧夏紀‧孔甲

元年,既即位,好鬼神之事,不務修德,諸侯多叛。時天降乘龍,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享之,既而使求之,累懼而遷于魯縣。在位三十二年崩,子皋立。

註:

1豢龍氏:指有飼養龍技術的氏族。傳說虞舜時有董父,能畜龍,有功,舜賜之氏曰豢龍

2豕韋:上古部落名,彭姓。

3醢:肉醬。

4后:三代時,天子諸侯均可稱后。

5魯縣:漢時始置魯陽縣,在今河南省境內。

 

評:

孔甲既即位,好鬼神祈禱之事,只去祀神求福,不務修其德政,所以諸侯多背叛之,不奉王命,而夏之德業遂衰。那時天降下四只龍來,二雌二雄,孔甲不知所以馴養之,又未得養龍之人。比先陶唐氏既衰,其後世有個子孫叫做劉累,曾學養龍之術於豢龍氏,因孔甲要求養龍之人,遂以其術服事孔甲,能知龍之嗜好而與之飲食。久之,四龍都養得馴熟了,孔甲嘉美其能,賜以姓氏曰御龍,比之豢龍氏焉。取已絕侯國豕韋之地封之,以代豕韋之後。其後有一只雌龍死,劉累不與孔甲說,私取其肉作醢,以進孔甲,孔甲不知而享用之,後又問劉累要那雌龍,劉累無可賠償,恐怕獲罪,遂逃移於魯縣地方。孔甲在位三十二年而崩,子皋繼立。夫龍之為物,神變不測,非人之所能豢養。史臣傳疑之言,恐不足信也。(明 張居正)

 

對於龍這種傳說中的神物,我們所知者甚少,但有趣的是龍卻成為歷代帝王自視之象徵,而且言之鑿鑿,還形之於圖繪。所以世上是否存在過這種神物,頗饒興味也。

最近找了一些典籍,從資治通鑑的夏紀上,找到了這一段有關於龍的敘述,而且是夏朝孔甲這位帝王唯一的大事記。此外還找到虞舜時代的豢龍氏,顯見,這龍與養龍的專家都曾經在咱們的歷史上出現過,而且是列入正史記載的。雖然張居正在品評此事時,將之飭為傳疑之言不足信,不過,誰又能否定龍的存在?只因為沒見過,就遽而否定之,良非實事求是的態度也。

我認為,龍有可能曾經存在過,只是現在已滅絕了,或許牠是古生物恐龍的一支,如果龍只是我華族想像中的神物,那麼西方歐洲的傳說中,為何也有龍的蹤影?真是很耐人尋味喔。

這裡好有一比,如同宗教信仰一般,沒有人見過上帝,但是信教的人總是虔誠的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就連美鈔上都有這麼一句:IN GOD WE TRUST,所以,我寧願相信,龍曾經存在過。

每到龍年,出生率總不免要高出往年一些,明年就是龍年了,或許生育率低迷的台灣,可以趁此增加一些新生兒。不過,對於一個看不到前景的大環境而言,提振生育率,好像也不能只靠龍年或民國百年這些噱頭,執政者要專心的撥亂反正,縮短貧富差距,尋求建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讓百姓們看得到前景,可以安身立命,這才是正辦。

不容諱言,這四年來馬政府做得很辛苦,但是卻得不到應有的評價與掌聲,原因也頗耐人尋味!以庶民的感覺而言,或許就在於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吧,試問,如果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中年轉業找不到工作,再美的經濟數據,再多的出國免簽證,哪比得切身的失業之痛?我家就有兩個失業人口,一個是擁有多年經驗的專業護理人員,一個是頂尖大學畢業一年多的高材生,結果現在還蟄伏在家待業中,我當然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今天會悽慘到這種地步,前面20年的戒急用忍與錯失良機是最主要的原因,不過,馬政府3年多來施政時的投鼠忌器,辜負了4年前我對渠所寄與的厚望,則是事實!此亦為宋楚瑜有機會出來攪局的重要原因吧?!

展望龍年,希望台灣能重回四小龍之首,也希望台灣能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尋求撥亂反正。寄語那些禍國殃民的政客們最好收斂些,少些口水多點汗水。也期勉真心爲國為民的執政者繼續努力別氣餒,只要努力去做,而且是真心爲民謀福祉,就不會被多數的人民唾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120514653&aid=595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