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晶晶書庫遊記之同志漫漫走
2007/02/06 01:01:45瀏覽832|回應0|推薦1

   傍晚時分,抵擋著日落後捎來的些許涼意,一個人自捷運公館三號出口出站,踩著悠閒的步伐,前往台大尋找我的高中同學,我們有好一陣子沒碰面了。

   一碰面,沒有一般朋友的噓寒問暖,也沒有招呼擁抱,只有一句:「喂,你很賤耶,叫你來捷運站接我是沒聽懂喔。」這麼多年的老友,他懂得。

   交換彼此最近的生活和心得後,台大也差不多被我們逛了兩圈,一路上除了我不斷詢問高中老友和他男友的近況外,還有我對他如此熟悉台大校園的詫異與欽佩,電機會館、化工系、獸醫系乃至鮮少有人煙出沒的新聞所所館,對他來說都像如數家珍般,倒背如流,宛如一部活生生的台大校園導覽機,不用投幣的那種。

   「我實在想不到要往哪裡走,但又不想回家,昨天才跟我爸吵架。」我簡述了昨天中午和父親吵架的情況。他沒有多問,只是靜靜地聽我把話說完,並在我動氣的時候,適時的安慰我兩句,這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相處模式,也是我理想中的對談模式,我說,你聽,不要打岔,但我感覺得出他的參與。

   就在此時,一通來自高中「朋友」的電話,為我倆接下來的去處提供了最好的靈感。這裡所謂朋友與同學之分,其實非常簡明易懂。同學,就是曾經一起求學,在同一間教室裡相處過的人,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隨著高中畢業後已轉變為朋友,但習慣上我還是以「同學」來稱呼。至於朋友,則是「同學以外」認識的人,也就是不是經由一同求學而結識的人。通常,我說「朋友」,多半是指圈內人,gay。

   這位「朋友」,與他認識的經過其實真的是靠緣分,還記得高二左右,一天下午閒來沒事,敲著鍵盤上了才學會不久的bbs,丟了生平的第一顆水球,就這樣,開啟了我們長達五年的友誼。我發誓,丟水球的當下,我沒有任何尋找圈內人的念頭,我甚至以為,「他」是某位北一女的學生。

   掛斷電話後,我和高中同學步上前往晶晶書庫的路途,那是一家專門為同志朋友所開設的一家書店,位於台電大樓後方的一條狹窄巷弄中,外觀與一般民宅無異,不是相當起眼,若不是門口幾張令人血脈賁張的小海報,你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反而在書店斜對面一家女同志酒吧,因為招牌的彩虹旗幟,來得搶眼許多。

   「歡迎光臨」,老闆不算低沉的嗓音,在門口鈴鐺聲的陪伴下,顯得有些滄桑,但聽得出來,他是歡迎我們的。

   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專為同志朋友所開設的書店,裡頭的擺設其實相當簡單,不大的空間內,陳列了上百上千本書籍和雜誌,還有一些經過特殊設計的道具和玩具,若不仔細看,真的與一般書店無異,書籍小說規規矩矩的被置放在他們應有的位置,只是內容從一男一女,便成兩男或兩女。

   在瀏覽完店內的擺設後,我很詫異這家不到廿坪大的書店,居然有這麼多種不同的書籍和雜誌,從學術研究的期刊論文、漫談兩性關係的專書、羅曼蒂克的同志言情小說,再到爭奇鬥艷、以圖片見長的寫真雜誌,從上至下、自左到右,你想的到的,這裡無一不缺,別說是同志相關的書籍了,《文茜語錄》、《桃花盛開》等不是以同性戀為取向的暢銷書,這裡也有在賣,數量比較少就是了。

   我像是甫進大觀園的劉姥姥,驚異於這多采多姿的「賈家後花園」,原來除了一般書店陳列的千百種書籍雜誌外,同志出版業也不遑多讓,靜靜地撐起一片天,滿足「酷兒」和「拉子」的需求。

   一方面我感到開心與欣慰,但另一方面,卻暗暗感嘆這世界對同志朋友的歧視與誤會,還是如同那跨不過的疆界,如此根深柢固,勞不可破。

   試想,如果這個社會對同志朋友的尊重真的已經達到平等程度的話,又為何想買一本同志雜誌,卻還得千里迢迢,來到大樓旁的窄巷內,找尋一間屬於同志朋友的淨土呢?又如果同志早已平權,不被誤解與誤會的話,又為何一般的書店,陳列的只是少數幾本以寫真、做愛、甚至縱欲為訴求的書籍呢?

   真的受到尊重,同志朋友就無須在進入「晶晶」後,才敢大膽表明自己的性傾向,也不會只有在「晶晶」,才放下自己的武裝,等一踏出店門,又開始東張西望,擔心旁人側目於方才所踏入的書店。

   就如同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李普曼所言,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被媒體所「形塑」而成,媒體記者依據自身的價值觀、成長環境和背景、偏見及意識形態等,替普羅大眾形朔一個社會的樣貌及雛形,換言之,大多數的人們,是經由媒體所建構的框架來認識這個社會,這就是所謂的「形塑化」與「框架理論」。

   這理論放諸四海皆準,尤其是對弱勢團體的刻畫,尤為鮮明生動。在電視、報紙上,新聞記者以其自身對「同志」的認識(其中包含刻板印象與偏見等,也許其不自知),建構出一般民眾對同志的印象和形象,由於大多數媒體基於收視率的考量,抑或是本身不夠用功,故往往憑藉著刻板印象來報導,以至於同志在媒體上的形象,總是與嗑藥、雜交、性愛派對等負面形象畫上等號,致使原本即對同志有偏差認知的人們,不但無法改變對同志的認識,反而更加深其偏見與誤解,如此惡性循環,同志平權自然等不到署光乍現的那一天。

   幾本寫真集、幾套性愛交戰手冊,就可以代表同志生活的一切?為什麼不進些關於同志平權奮鬥史,或是兩性關係、同志成長等比較正面的書籍呢?以兩三本雜誌來代表全體同志,是不是落入了媒體所形塑、建構出來的同志形象呢?

   踏入晶晶的這一天,我明白,同志平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incyliu&aid=72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