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9 22:46:39瀏覽1235|回應0|推薦9 | |
淺談福建地區文化進而談惠安特殊婚俗 福建是中國東南沿海省份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當今很多東南亞的領導人,都有華人血緣背景,溯本追源,中國福建成為,南洋華人祖先,向海外發展的跳板,福建除了見證,東南亞華人移民發展外,它也見證了,兩次中原漢人南遷開發的歷史,福建似乎與移民,有了密不可分的因緣。現今的福建,還是有很多該省子弟,在海外打拼的故事。
由於福建靠海,加上中原漢人南渡開發,承繼古代中原的習俗,而福建泉州,當時再唐宋元三代,也是繁榮國際貿易港口,有古老的中原文化,還有外來的不同膚色族群,如伊斯蘭教的傳播,基督教在泉州播下傳教種子,泉州擁有不同的風貌。
不過本文所探討是,惠安的特殊婚戀文化,與前文剛剛所提的,多元文化是有關聯的,一個福建省,你可以看到不同的風貌,它的多元性比起中國內地省份,來的相當豐富,大致分成,閩東、閩西、閩南,三個地域文化,閩東文化以閩江流域沿岸發展,閩西是接壤廣東,與客家族群發展甚密。閩南跟台灣的文化背景,比較接近,以泉州、漳州、廈門為重鎮,而我就從閩南的惠安女文化,來做特殊婚戀文化的敲門磚。惠安地處泉州附近,與晉江、南安相鄰,風俗文化上相近,所以合稱為泉州三邑。惠安女除了服飾穿著相當特殊,以刻苦耐勞並稱。當然惠安的婚姻禮俗相當特別,「童婚」,有看過電視劇《廈門新娘》,或是汪笨湖的原著小說,都有些許印象,惠安人的婚姻,在七歲時就要受到父母安排,七歲時就確定終身大事,不過小小的惠安女的婚嫁,跟台灣婚俗中,「童養媳」不一樣,七歲雖然已經跟,同齡的丈夫結親,但是婚後住在夫家三日,還是要回娘家待著,惠安人雖然已經在童年時,有結親拜堂的禮儀,但是根據當地習俗,惠安女孩是要長住娘家,只要在過年、重大節慶在夫家過夜,而回夫家總是用布遮住臉,通常夜晚時才掀開遮臉布,然後與丈夫同床度過夜晚,不過這夜晚,兩人有沒有風雨大作一宵,這就看雙方懂不懂這方面的事。然後第二天天亮,惠安女又要偷偷摸回娘家。
依俗惠安女懷孕,不允許在娘家落產,會視為不祥之兆,所以通常臨盆時,還要冒著大肚子要生產的痛苦,以及生命危險趕到夫家生產,但是有些案例,就是來不及趕回夫家,途中落產的案例,由於惠安女在夫家待著,總是臉部矇著,行魚水交合之事時,雖揭開遮臉布,但都是夜間進行,看不清楚對方的長相,因此出現一個怪現象,都已經有夫妻名實多年,卻在大街上互不相識形同陌路。
根據維基百科,收集到學者研究報告,我也放於此,給客倌了解各家說法,形成惠安女特殊的婚嫁風俗,有四點分析說法整理如下,
一說由葉國慶、林惠祥等,早期人類學家的觀點,在1952年提出的,「該婚俗是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過渡期的遺俗。」
二說是由香港學者,喬健教授提出的,「因兩性分工不同而引起的。」
三說是蔣炳釗於1994年提出的,此婚俗與當地「早婚」,有密切關係,「構成了同一婚姻制度下功能互補的部分。」
四說也是蔣炳釗於1989年,稍早1994年提出的,「這種特殊的婚俗是土著閩越人不落夫家婚俗與漢文化中推向極致的封建貞操觀念相結合的產物」
關於惠安女的服飾風格,有人說是在福建的古越族人,所留下的遺風,也有部分支持是漢人服飾演化,不過我個人觀察惠安女的穿著,比較接近南方少數民族的風格,所以我比較傾向服飾風格,是受古越人大肆影響,與中原漢服融合之風格。
本文資料大都參閱維基百科,惠安女條目再重新整彙寫出。因此資料蒐集上尚有欠缺,與客倌只能做淺顯的介紹。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