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11 10:57:12瀏覽130|回應0|推薦1 | |
美國對華“晶片戰”弱點在哪?韓國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核心提要:
1. 隨著韓國大使訪華以及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圍繞東亞的晶片產業鏈“大戰”進入了高潮。而目前美國晶片戰線上的薄弱一環就是韓國。因為韓國意識到晶片領域逐漸落後的現狀,總統尹錫悅和首富李在鎔都正在豪賭半導體自主的戰略,甚至提出了“拼命去做”、“要麼做要麼死”的口號,希望通過這個戰略性行業,讓韓國獲得影響國際大勢的籌碼。
2. 美國牽頭的晶片四方同盟是軍工集團的主推戰略,是對東亞占全球晶片生產80%的不安回應。但損害其他集團的利益,所以金融資本支持的昆西智庫直接發出“拉韓國遏制中國很愚蠢”的聲音。而且韓國半導體產供銷均高度依賴中國,多數韓國人也支持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所以韓國即使加入該聯盟也只會半心半意,甚至會有讓其空心化、並坍縮為美日半導體聯盟的可能。
3. 美國除了威逼之外還有利誘。其《晶片與科學法案》就提供了相當的補貼。但圍繞這份超級產業法案,美國兩黨、不同晶片廠商進行了長期拉扯,經過不斷利益交換甚至威脅之後才總算通過。而韓國巨頭三星和SK海力士雖然都允諾在美巨額投資,但三星的藍圖延伸十餘年,不無“騙補嫌疑”。而SK更是強烈反對法案中的“護欄條款”,認為放棄中國不是選項。所以各方大概率只會觀望,都不會下重注。
4. 最終這場產業戰爭還是要從市場規律進行分析,半導體行業現在正在經歷劇烈的“牛鞭效應”,形成了供大於求的危機,消費方有著巨大話語權。而中國作為占比34%的最大半導體消費國,優勢明顯。這也是尹錫悅努力解釋、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的原因之一。所以,並非嗓門大的贏,中美科技爭霸,勝負未可知。
文|《鳳凰大參考》特約作者 美第奇效應
尹錫悅手持製作晶片所需的光掩膜。圖自韓聯社
尹錫悅手持製作晶片所需的光掩膜。圖自韓聯社
“我們必須拼命去做!” 6月7日,韓國總統尹錫悅這樣表明自己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決心。
這是他首次在國務會議上搞起特別講座,請專家給韓國部長們講了20分鐘課。韓聯社以非常“中國化”的提法,做了《尹錫悅指示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學習半導體》的報導。
學習的主講是曾任首爾大學半導體共同研究所主任的李宗昊,其講座以“對半導體的理解及戰略價值”為主題
學習的主講是曾任首爾大學半導體共同研究所主任的李宗昊,其講座以“對半導體的理解及戰略價值”為主題
尹錫悅對他的部長們說,所有國務委員應瞭解以半導體為主的尖端產業生態系統結構,並要求法務部長等沒有直接關聯的部門首長也要認真學習半導體。
上有所好,下必趨之。隨後的一個多月裏,韓國全國都掀起了半導體學習的風潮,組織了上百場研討會討論如何發力韓國晶片產業。
美國對華“晶片戰”弱點在哪?韓國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尹錫悅的半導體豪賭
尹錫悅為啥突然發力半導體?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韓國時,特別安排參觀參觀三星電子位於平澤市的半導體工廠,讓尹錫悅深刻意識到,韓國國小民寡,只有半導體這個戰略性行業,才能讓韓國獲得影響國際大勢的籌碼。畢竟跟造船和汽車不同,晶片行業又是美國跟中國進行科技競賽的主戰場,一石二鳥,經濟賬和政治賬雙贏。
另一個原因,就是尹錫悅太需要一個旗幟來逆天改命了。
尹錫悅支持率,從六月第一周的53%,跌到七月第二周的32%
尹錫悅支持率,從六月第一周的53%,跌到七月第二周的32%
原本以毫釐優勢上臺的尹錫悅,支持率不斷暴跌,從六月初的53%,跳水到32%。在北約峰會多次被邊緣化之後,韓國民眾眼裏更是沒啥好印象。而且峰會後已經有英國、義大利兩國元首下臺,照這樣下去,尹錫悅估計要變成第三個。而且韓國的下臺總統可是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作為親手把兩任前總統關進監獄的前檢察官,尹錫悅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北約峰會上,尹錫悅與拜登握手“被無視”,之後的合影當中,又被北約選了尹錫悅閉眼的照片
北約峰會上,尹錫悅與拜登握手“被無視”,之後的合影當中,又被北約選了尹錫悅閉眼的照片
尹錫悅的確也把韓國的國運賭在半導體行業上。
1979年,尹錫悅考入首爾大學法律系,同年,日本富士通的存儲晶片技術超越美國,佔據全球領先地位。
很快,美國人策劃《日美半導體協議》,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和專利,並且規定美國半導體在日本市場的份額。直接間接地讓韓國乘隙而入,才有了韓國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半導體製造重鎮的故事。
1982-1986年,韓美簽訂了36筆技術轉讓合同,三星、LG等財團在矽谷投資10億美元,與美國深化技術、人才、業務合作,韓國晶片產業才逐漸坐大
1982-1986年,韓美簽訂了36筆技術轉讓合同,三星、LG等財團在矽谷投資10億美元,與美國深化技術、人才、業務合作,韓國晶片產業才逐漸坐大
但韓國的晶片產業並不是高枕無憂。
韓國起家主打的是存儲晶片製造,但在非存儲晶片的技術方面並無優勢。而且在取得領先優勢之後,企業對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的投資熱情下降,政府的研發支持也慢慢削減,甚至造成了半導體人才的短缺。
而且韓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存儲半導體領域,其他領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仍然落後。而且在產業鏈上下游來分析,其原料進口管道相對單一,2019年日韓因為慰安婦爭端,導致日本對韓半導體禁運,讓韓國晶片行業險些停線。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產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產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據悉,三星實際控制人李在鎔在去年假釋前的7個月的監禁期間,每當聽到臺積電和英特爾等半導體企業的大規模投資消息時,都會痛心疾首。“這不是數字的問題,而是‘要麼做,要麼死’(do or die)的問題。”
果然,在尹錫悅開會後不久,韓國科學和資訊通信技術部宣佈,韓國政府將投入1.0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用於AI半導體尖端技術的研發,並擴大與人工智慧強國進行PIM(記憶體處理)半導體、新一代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系統軟體等方面的共同研究。
現在為了避免被日本在原料領域卡脖子,韓國表示一半以上的半導體製造材料、組件和設備要在本地採購。為此,韓國還計畫在晶片重鎮改善水電基礎設施,實施稅收減免,並在10年內培訓至少15萬晶片行業人才,以增強勞動力儲備。
與此同時,李在鎔宣佈巨額投資計畫:未來五年三星將投資45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7萬億元),相比之下,韓國2020年稅收收入才不過470萬億韓元,相當於拿出一整年的財政收入豪賭半導體,這個賭注不可謂不大。甚至尹錫悅去參加北約峰會都沒忘了特地拜訪荷蘭首相,跟這個光刻機生產國拉近關係。
投資計畫表明瞭三星在存儲半導體領域鞏固領導地位、在生物技術、人工智慧、6G通信等其他增長領域加強競爭力的堅定決心。最重要的是,三星決心在2030年之前超越臺積電。
尹錫悅在總統府邀請企業代表。右四為三星掌門人李在鎔
尹錫悅在總統府邀請企業代表。右四為三星掌門人李在鎔
這意味著,現在,韓國最有權勢的人(尹錫悅)和韓國最有錢的人(李在鎔),聯合投資451萬億韓元佈局晶片半導體產業,跟隨拜登復興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想法呼之欲出。
韓國上下都有一種決絕的氣勢,因為韓國再不抓住機會,不僅財閥競爭力不再,整個國家的國力都將受到巨大影響。
但正在尹錫悅的All-in 半導體豪賭才執行了沒幾個月,就碰到一個大問題:美國人帶著一個名叫“晶片四方同盟”(chip4)的檔又來敲門了。
美國對華“晶片戰”弱點在哪?韓國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美國的致命邀請
4月在白宮舉行的一次科技主題會議上,拜登舉起一塊製作晶片所需的晶圓
4月在白宮舉行的一次科技主題會議上,拜登舉起一塊製作晶片所需的晶圓
這個同盟是怎麼回事呢?
同中國打了三年多的貿易戰,美國人發現:不管使用什麼樣的關稅大棒,似乎都無法擊潰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隨著美國通脹的飆升,揮舞關稅大棒也變得越來越沉重。 三年貿易戰中不多的“亮點”,則是來自於晶片禁運遏制了中國5G技術的全球拓展。
但美國人很快不安的意識到,晶片這柄貿易戰中戰果最豐碩的兵器,其實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7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在視頻演講中提出,美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1957年蘇聯搶先於美國發射的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這個詞遂成為美國的科技焦慮的代名詞。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1957年蘇聯搶先於美國發射的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這個詞遂成為美國的科技焦慮的代名詞。
她警告說,美國嚴重依賴海外晶片製造,其中90%的先進晶片購自中國臺灣,一旦進口管道被切斷,美國將面臨經濟衰退及國家安全風險。
換言之,美國一定要把晶片這柄最鋒利的兵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國人的戰術,一邊則是發揮自己的地緣政治優勢,餓死競爭對手。另一邊是自己修煉內功,提升美國國內的半導體能力;
針對第一個方向,“晶片四方聯盟”的計畫誕生了。
全世界的晶片製造,80%以上在東亞地區。如果美國和在美國影響之下的中國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這四方組成一個晶片聯盟,那麼就可以通過操縱這個聯盟控制全世界的半導體命脈。這樣即使美國本土晶片產量寥寥,依然能掌控晶片這柄利刃,取得對華競爭的上風。
按產地及廠商分佈的晶片銷售額。臺灣廠商因為壟斷更昂貴的先進制程晶片,因此按銷售額的市場份額高於其產能市場份額
按產地及廠商分佈的晶片銷售額。臺灣廠商因為壟斷更昂貴的先進制程晶片,因此按銷售額的市場份額高於其產能市場份額
日本和臺灣地區早就表態加入,但韓國遲遲沒有抉擇。
尹錫悅有苦說不出。
產供銷,韓國都高度依賴中國大陸。更何況,多數韓國人支持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不希望過分親近任何一方。
韓國民眾對韓國外交的方向的觀感。圖自美國昆西智庫報告
韓國民眾對韓國外交的方向的觀感。圖自美國昆西智庫報告
首先,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國晶片大廠在華均有大規模投資。三星在西安建有有唯一的海外記憶體晶片基地,其產能巨大,占三星閃存產量的42%。
其次,韓國半導體行業產業鏈也高度依賴中國。根據韓國工業聯合會公佈的數據,韓國半導體行業對中國提供的材料依存度高達39.5%,相比之下對日本的依存度為18.3%。雖然日本向韓國出口的高純度氫氟酸等比中方提供的原材料更核心和難以替代,但有之前卡脖子的經歷,韓國根本不敢將雞蛋全放在日本人的籃子裏。
最後,中國是韓國晶片銷售的最大目的地,去年韓國半導體出口總額中,對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的合計出口份額高達60%,雙邊半導體貿易體量達到760億美元,並且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疲軟的大勢之下,中國的市場對於韓國半導體產業更加重要。
中韓貿易額超過了美韓及日韓貿易額的總和。圖自昆西智庫
中韓貿易額超過了美韓及日韓貿易額的總和。圖自昆西智庫
產供銷都離不開中國,這個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晶片四方聯盟”怎麼簽? 簽完之後,產供銷全遭殃,尹錫悅壓上政治生命的半導體豪賭,還怎麼贏? 尹錫悅只能念起拖字訣,能拖就拖。
美國人等的不耐煩了,派財政部長耶倫訪韓,推銷“友岸外包”,暗地裏帶來美國政府的最後通牒:8月31日必須簽字加入“晶片四方同盟”。
胳膊拗不過大腿,韓國相當依賴美國的先進技術。比如韓國產業研究院專業研究員金良彭(音)就表示,如果韓國沒有加入聯盟,“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無法生產半導體”。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 產 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 產 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另外,韓國企業也有相當資本掌控在美國手中。目前儘管三星未在美國上市,但其股份的28%由美國投資者所掌握,而韓國投資者占42%的份額,不到總股權的一半。
因此,三星雖然名義上是一家韓國企業,但就所有者結構而言,它高度國際化,其中美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 產 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圖片來自李巍、李玙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霸權: 產 業權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2022
早在2021年9月,美國商務部就以增強資訊透明度為由,“邀請”各國龍頭企業提供供應商的商業數據,雖然三星、SK等不願意透露商業機密,韓國民眾也不斷抗議,但還是被迫就範。
千不甘萬不願,這協議豈是能不簽的?
但巨大的利益面前,威逼的效果恐怕並不見效。
畢竟美國應付晶片危機已經建了不少群。
比如2021年建立的“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就是美國的大動作,邀請了臺積電、三星和歐洲一眾晶片大廠,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國會要求撥款,確保美國半導體製造技術擁有全球領先地位。
SIAC宣傳頁面
SIAC宣傳頁面
但檢索相關新聞,SIAC基本僅在當月有一些聲量 ,其後基本是美國CEO們威脅國會:“再不通過《美國晶片法案》,我們就要把工廠搬到歐洲了。”
畢竟歐洲有歐盟版《晶片法案》,條件也不錯。
所以,美國提出的晶片四方同盟,就認清現實, 排除了歐盟和英國合作夥伴,聚焦晶片生產的重心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
但美國的利益考量從來是美國優先,之前許諾給三星和臺積電的錢遲遲沒有到位。
所謂的“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的玩法,將晶片生產轉移到墨西哥也效果不佳。而且要在拉美複製與亞洲相似的供應商網路,需要數十年時間。
最關鍵的是,美國內部也有兩種聲音。
很明顯,晶片四方同盟是一個安全思維的產物,尤其是英特爾給軍方大規模供應晶片的背景下,已經成為軍工複合體的一部分。在這樣的邏輯下,晶片四方同盟帶有強烈打壓中國的色彩。
但追求全球收益的金融資本肯定也不答應,如果任由軍工集團造成局勢不穩定(比如此前薩德入韓的影響),必然影響其他集團的收益。
所以比如在美國軍工財團拼命把韓國拉進美國軍事同盟的當下,由喬治·索羅斯的開放社會激進和查爾斯·科赫的基金出資贊助的昆西智庫表示,“將韓國拉入遏制中國陣營的行為是愚蠢的。”
截圖來自昆西研究所
截圖來自昆西研究所
綜合來看,晶片四方同盟也是一個美國軍工集團單方面的大餅而已,基於韓國三心二意的態度,這個圈子必然繼續縮小,比如直接變成日美之間的小同盟。
今年5月,日媒報導美國和日本將組建“晶片同盟”,以開展2nm等尖端的半導體技術合作,擺脫先進工藝對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依賴。如果消息為真,這就意味著美國對於Chip4也信心有限,計畫以美日聯盟為基礎打造一個近乎封閉的半導體供應鏈。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舉行會晤。圖源:雷蒙多推特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舉行會晤。圖源:雷蒙多推特
對此,《紐約時報》文章也分析:儘管臺積電和三星出於政治壓力都已經在美國新建生產設施,以解決美國對供應鏈的擔憂,但最終結果將是,它們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不到10%。
美國對華“晶片戰”弱點在哪?韓國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晶片法案》與廠家騙補
威逼不成,美國靠自身的補貼利誘,其實也有不小的動作。畢竟海外都不如本土可靠,更關鍵的還是鼓勵本土和海外企業重新下注美國晶片製造,這就是近幾年美國《晶片法案》的由來。
從2020年的《晶片法案》到今天的《2022晶片法案》,學界對美國扶持政策的評價是,“綜合學習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扶持政策,但顯然這份作業抄出了新高度。”
但設計得再好,也不意味著可以完美落實。
給晶片廠天價補貼的晶片法案,從2020年6月就已經浮出水面,但是在兩黨無邊無際的爭吵之中,遲遲得不到推進。2021年1月,該法案曾經作為國防法案的附件,獲得通過,但當時沒有給該法案設定預算,因此除了新聞上說一嘴,實際毫無作用。
今年開始民主黨又重提該法案,這次包括預算撥付,總算有點實質,但民主黨又想在晶片法案中夾帶氣候變化相關的投資,被共和黨認定這是特洛伊木馬,因此異常警惕和不配合。晶片法案折騰了兩年多才通過,作為對比,金額差不多的,價值440億美元的烏克蘭援助法案,從提出到通過耗時不過一個月。
阻礙在哪里呢?除了政治極化,美國政府也的確囊中羞澀。美國建國兩百年才積累了不到7萬億的國債,然而從2020年3月開始的27個月中,國債餘額就增加了7萬億美元。
這樣的燒錢速度是不可持續的。結果就是大專案上馬都受到很大阻力。畢竟這個專案上多花錢,別的專案就要少花,給晶片公司免了稅,別的公司的減稅額就會減少。很多代表特殊利益的議員公開放話,美國的晶片企業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為什麼還要國家補貼?不同政治勢力在這區區五百億美元的法案上鬥得你死我活。
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甚至連半導體行業內部都產生了分裂。根據計算,英特爾在原版法案裏可以拿到200億美元的補貼,在附加法案中,還能額外拿到大概50-100億,成為這個法案的最大贏家。許多媒體質疑,推動晶片法案的議員們,是不是都已經在英特爾的工資單裏了。
而包括高通、英偉達、AMD等晶片設計廠商起初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該法案的推出,因為這些晶片設計企業沒有晶圓廠,因此不能享受補貼和免稅。為了安撫這幫人的利益,美國眾議院在晶片法案之外又單獨加入一個附加法案,其中包含了晶片設計活動的稅收抵免。長時間審議後,高通家族的眾議員莎拉·雅各布斯投下了贊成票。
佩洛西夫婦
佩洛西夫婦
佩洛西夫婦是著名的“國會股神”,7月中,美媒曝光保羅·佩洛西在晶片法案出爐前一個月,突然斥鉅資購入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的股票,被指通過身為國會眾議院議長的妻子處獲得了內幕消息,引發美媒鋪天蓋地的質疑。
即便如此,法案中的“護欄”規定也讓半導體企業感到不滿。中國是半導體需求最旺盛的地區,如果因為“護欄”規定不能在華投資,錯失中國市場,對於半導體企業來說將是巨大損失,甚至超過補貼金額。
逐利的晶片廠商,自然有自己的打法。所以其中遊說的遊說、逼宮的逼宮、騙補的騙補,可以說是各顯神通。
據非營利性新聞調查網站ProPublica的數據,曾經雇傭遊說公司對晶片法案進行遊說的機構有63個,覆蓋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汽車、消費電子終端、大學及各類行業協會,總遊說金額達到26.7億美元。從遊說金額來看,汽車、消費電子、Fabless設計和IDM等共同構成了推動晶片法案的主要力量,與《2022晶片法案》的直接利益獲得者並不完全一致。
據非營利性新聞調查網站ProPublica的數據,曾經雇傭遊說公司對晶片法案進行遊說的機構有63個,覆蓋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汽車、消費電子終端、大學及各類行業協會,總遊說金額達到26.7億美元。從遊說金額來看,汽車、消費電子、Fabless設計和IDM等共同構成了推動晶片法案的主要力量,與《2022晶片法案》的直接利益獲得者並不完全一致。
事實上,《2022晶片法案》雖然為一系列半導體相關專案撥了款,但各項目如何運行、資金如何分配等關鍵問題都取決於美國商務部。
英特爾原本已經在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新建兩個工廠,現在準備在俄亥俄州200億美元建設號稱全球最大的晶圓生產社區。此前看到法案和補貼遲遲不到,英特爾乾脆寫信給俄亥俄州的州長和議員們——因為晶片法案不能通過,所以開工儀式取消。如果俄亥俄州的國會議員們不趕緊推動法案通過,到時候取消的可能就不止是一個開工儀式了。
英特爾當時還公佈了其在德國投資880億美元新建工廠的計畫,看起來頗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意味。
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廠格羅方德也表示,其紐約州及其他在美投資的新產能計畫,也將暫停,直到法案獲得通過。
在本國企業強力逼宮之下,晶片法案終於在7月底在國會通過。拜登也在8月9日正式簽署。
圖為拜登簽署《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後手持該法案
圖為拜登簽署《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後手持該法案
但外國廠商早已進入了騙補模式。法案中的“美國晶片基金”2022財年總補貼額50億美元,其中補貼NSTC20億美元、先進封裝技術25億美元、其他相關研發專案5億美元。2023至2026財年,補貼額分別為20億、13億、11億、16億美元。
最典型的“騙補”行為方就是三星。它放出風聲:“是否給予半導體企業補助金,應根據半導體企業在美國的經濟貢獻和創造的就業崗位情況來決定,而應與國籍無關。”同時,三星宣佈,在德州要新建11座晶圓廠,總投資高達2000億美元的天價。
然而,根據三星的計畫,除了已經開工的一家投資約170億美元的工廠準備在2024年投產以外,其他所有工廠最早也要在2034年才能投產,最晚的兩家2042年才能投產。
搞這種紙上宏偉計畫的原因,一個是造聲勢去影響晶片法案補貼發放,另一個則是為了獲得州一級的稅收減免。用12年之後的專案騙今年的補貼,韓國人也真是有點過分精明了,不過只要關係打通,政治捐款給足,PPT騙補貼這事,在美國那是見怪不怪的,只不過由於晶片廠規模巨大,金額上才看起來這麼離奇。
7月27日,韓國另一半導體巨頭SK海力士集團會長崔泰源與拜登視頻會面,宣佈220美元的投資計畫,聲稱“SK將把我們總投資的一半投資於美國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據稱,在視頻會晤中,拜登對著崔泰源連說10次“謝謝你”。
7月27日,新冠陽性的拜登在白宮二樓同前來開視頻會議的SK集團會長崔泰源揮手
7月27日,新冠陽性的拜登在白宮二樓同前來開視頻會議的SK集團會長崔泰源揮手
但同時,崔泰源最近在記者會上又表示,無論如何中國都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放棄不是選項,盡可能在經濟上繼續合作,取得進展是必要的”。
美國搞晶片法案,如果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可能可以打敗中國,但是它偏要用計劃經濟的手段來排斥中國,這樣明眼人都知道英特爾肯定是大贏家,其他參與者必定不會下重注。
美國對華“晶片戰”弱點在哪?韓國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韓國倒向哪方?牛鞭效應和競爭格局
7月21日,尹錫悅聽取外交部長樸振的工作彙報。圖自韓聯社
7月21日,尹錫悅聽取外交部長樸振的工作彙報。圖自韓聯社
“韓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討論是否加入‘晶片四方聯盟’,並非要在供應鏈中排擠其他國家,而是為了擴大國家利益,這些情況都需要和中國說明白”。7月,尹錫悅突然下命令要積極展開對華外交,並如是囑咐外交部長樸振。
學者分析,這意味著尹錫悅可能準備加入晶片四方聯盟,但希望和中方解釋清楚。
8月7日,據韓媒報導,韓國政府正在討論美韓會晤方案,並決定在會晤上向美方提出“晶片四方聯盟”要以“參與國應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不提及對華進行出口限制”為前提。
2022年8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山東青島同來華訪問的韓國外長樸振舉行會談。
2022年8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山東青島同來華訪問的韓國外長樸振舉行會談。
8月9日,中韓外長會晤,雙方同意就維護產供鏈穩定事宜開展對話,致力於產供鏈的完整、安全、暢通、開放和包容。雙方同意加快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爭取儘快達成一致。
看來,尹錫悅也很清楚,在不得罪美方的同時,更大的機會在於中國。
半導體行業現在正在經歷劇烈的“牛鞭效應”。
1961年美國經濟學家傑伊·福裏斯特觀察到,當市場需求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因為資訊的缺乏和延遲,使得需求資訊扭曲而逐級放大,最終導致供應商高估(或低估)需求,從而過多(或過少)生產,導致產品積壓(或短缺),如同甩牛鞭一樣,甩鞭的手甩動很小,但鞭尖甩動很大,因此得名“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示意圖
“牛鞭效應”示意圖
疫情期間,因為居家辦公/上課導致的消費電子產品的暴增,導致晶片需求暴增,受到消費電子產品擠壓,汽車等行業嚴重缺芯。同時因為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而斷裂的擔憂,各大廠商和零售商均加大晶片囤貨,造成踩踏,更加加劇了晶片短缺的情況,形成了十多年未遇到的晶片荒。
針對於晶片短缺,外加由於地緣政治和“華為禁運”之後對美國長臂制裁的擔憂,各國紛紛擴大本國的晶片產能。然而,隨著居家辦公/上課帶來的消費電子增長的退潮,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對晶片的需求正在快速退坡。
2019年開始的晶片景氣週期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2019年開始的晶片景氣週期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韓國晶片庫存積壓正在快速增長
韓國晶片庫存積壓正在快速增長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都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強力支撐晶片產業的政策,光美國一家就準備未來數年中將晶片產能增加一倍,再疊加其他各國規劃新增產能,總增長已經超過當前半導體總產能兩成到三成。
瘋狂增加的產能和快速退坡的需求,晶片行業在牛鞭效應之下,正在醞釀一場嚴重的供大於求的危機。
像之前的歷次危機一樣,供小於求,生產方有話語權,供大於求那就是消費方有話語權了。中國作為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國,在牛鞭效應下的半導體行業優勢明顯。
中國2021年消費了4400億美元的晶片,占到全世界晶片消費總量5600億美元的約八成,雖然其中60%又變成成品出口到國外,純中國本土消費的晶片也占到全球晶片的三成左右。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晶片需求的最大目的地之一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晶片需求的最大目的地之一
美國的“護欄政策”阻止國際晶片廠商獲取如此大的市場,最後的結果大概率是中國晶片廠商的逆襲。
而美國想要把產業鏈從東亞轉移的想法也很難實現。
就像知名媒體人“飯統戴老闆”曾經引用過的規律一樣:
很多產業,首先被美國人發明出來,美國人賺了一波錢後,產業基本上就在日本、韓國、大陸、臺灣這四個地方轉圈。這四個玩家如同在打一桌麻將,互相鬥得吐血,但卻輪流胡牌,最後反而把麻將圈外全世界人的錢給賺走了。這條規律最適用的,恐怕就是電子行業。
實際上美國人也已經發現了這一點。彭博社7月21日報道,美國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後,中國的晶片行業增長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
彭博社相關報導
彭博社相關報導
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在過去四個季度中,每個季度裏世界上增長最快的20家晶片行業公司有19家來自中國,而去年同期的這一數據為8家企業。報導稱,這些中國晶片行業公司的收入增長速度是阿斯麥等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的數倍。
雖然知錯,但不能改。美國陷於政治正確桎梏,船大很難掉頭。
龜兔賽跑,並非嗓門大的贏,中美科技爭霸,勝負未可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