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造敵”“拱火”成了生財之道,揭秘美軍售如何給世界添亂
2022/03/19 06:06:41瀏覽75|回應0|推薦1
日前,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佈全球軍售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間,全球武器交易量比前一個五年有所下降,但同期美國對外軍售卻大幅上升。儘管美政府口口聲聲不斷強調要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美對外軍售的逆勢上揚卻充分說明這個所謂的“規則”就是“強權即公理”和“贏者通吃”,更充分說明美國才是國際安全和秩序的“破壞者”和“最大威脅”。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機


美軍火出口逆勢上漲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指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與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南美洲地區的武器進口降至50年來的最低水準。但一些地區的武器進口大幅增長,如歐洲增長19%、東亞增加20%(日本增長152%),大洋洲增長59%(澳大利亞增長62%)。



從武器採購的地區分佈情況看,亞洲(不含中東)和大洋洲仍是全球主要武器的最大進口地區。2017年至2021年間,全球43%的武器貿易都輸入到這兩個地區;中東地區保持第二,大約32%的份額流入中東;歐洲地區則占13%;美洲和非洲地區分別占不到6%。


從武器供應國來看,2017年至2021年美國武器出口增長14%,全球占比從2012年至2016年間的32%上升到39%;俄羅斯位居第二,但全球占比已下降到19%。由此可以看出,過去5年間,美國依然保持全球出口第一大國地位,佔據了全球武器交易總額的近四成。這也讓美國的軍火企業賺得缽滿盆滿。美《華爾街日報》此前依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得出結論,目前世界前5大軍火商均在美國。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2020年武器銷售和軍事服務銷售額達到582億美元,占全球百強軍工企業軍售總額的11%。雷神技術公司、波音公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則分列第二到第五位。


“造敵”“拱火”成了生財之道


從SIPRI發佈的數據曲線看,其與國際熱點焦點趨勢相輔相成,更與美對外戰略輸出的重點相契合。無論是東亞和大洋洲地區、中東地區和歐洲地區莫不是如此,這些地區大量軍購的背後無不與美國存在著直接關聯。


一位不具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東亞地區與大洋洲地區軍購大幅提升,是美國應對中國“戰略競爭”的所謂“一體化威懾”的直接結果。自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徹底改變對華戰略認知,國防和軍事戰略也開始向“應對大國競爭”方向調整。拜登政府幾乎全盤繼承特朗普政府處理對華關係的策略,並變本加厲。美國在加強自身對華軍事應對的同時,也不斷挑動地區局勢、渲染“中國威脅”、煽動周邊國家和地區聯合制華。


具體來看,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雖然表面上聲稱不支持“台獨”,但卻不斷挑動兩岸敏感神經。美軍艦屢屢過航臺灣海峽、派出像馬倫和蓬佩奧之類的前軍政高官赴臺活動、高頻次宣傳“兩岸軍力失衡”、美國內政壇不斷叫囂放棄“戰略模糊”並轉向明確“協防臺灣”的“戰略清晰”政策等,都對兩岸關係形成衝擊。更為關鍵的是,美國持續不斷開展對臺軍售,美國向臺提供的武器越來越具有進攻性,企圖協助臺當局打造所謂“非對稱戰力”,增強其“以武拒統”“以武謀獨”的能力。日前,美國與臺當局正式簽署合約,準備向臺出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價值2.4億美元。3月16日,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表示,接下來美方還會有軍售宣佈,臺軍方分析最可能的應是臺空軍最想要的AGM-158巡航導彈,該導彈能夠掛載在美售臺的F-16V戰鬥機上,具備遠程對地攻擊能力。若此項軍售達成,將徹底戳破“美不對臺出售攻擊性武器”的幌子,對臺海形勢造成嚴重破壞。


在南海問題上,美不斷渲染中國破壞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大欺小”,美軍不斷在南海實施所謂的“自由航行”製造事端和緊張氣氛。


上述中國軍事專家認為,從美方在臺海問題、南海問題的操作手法看,不僅是要給自己製造一個對手,更要通過炮製“中國威脅論”,拉盟友夥伴“入夥入群”。在美國鼓噪下,不僅美國內軍費預算持續增長並推出專門對華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其盟友夥伴的軍費也呈增長勢頭,加大從美國採購武器力度。日本、澳大利亞在SIPRI公佈的數據中表現“搶眼”,就是典型例子,也是美盟友夥伴中叫囂“協防臺灣”的態度越來越明朗的兩個國家。


就中東地區而言,2017年至2021年的頭幾年,美尚未從阿富汗撤軍,依然將中東地區作為經營的重點,除阿富汗、伊拉克等戰場亂局外,美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巴黎協議問題先退出又重返、未表現出任何誠意,敘利亞問題、葉門問題等在美干預下剪不斷、理還亂,中東局勢持續處於混亂狀態中,迫使各國競相整軍備戰。


歐洲地區的這5年,也是俄烏軍事衝突的醞釀時期。美國不斷在烏克蘭問題上挑戰俄羅斯底線,並要求北約國家大幅提升國防支出,強化對俄羅斯軍事威懾。特別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在2017年同意向烏方提供致命性武器。2018年4月,第一批包括21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和37個發射器的軍援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在美國的不斷“拱火”之下,終於引爆俄烏衝突,對歐洲地區安全局勢乃至全球戰略格局帶來重大衝擊與不確定性。


軍工複合體“怪獸”嘴臉可憎


美國大肆對外出售武器,最為得利的就是美國的軍火商,當然以軍火商為班底構造的具有美國政治特色的軍工複合體也在收割著巨額利益。


美國軍工複合體,是由軍事部門、軍工企業、部分國會議員和國防科研機構與政府智庫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美國軍隊要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更高的待遇,軍工企業要更多的訂單,科研機構與政府智庫要更多的科研經費,一些國會議員想讓他選區內的軍事基地和軍工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獲得更多選票,正是這些相互關聯的利益需求,把軍工複合體的各部分聯繫在了一起。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構成,決定了它是一個靠發戰爭財,靠發軍備競賽財的特殊利益集團。早在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就在著名的“告別演說”中,告誡美國民眾要警惕“軍工複合體”這頭“怪獸”對美國民主體制的危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軍工複合體不僅沒有被遏制住,反而一直在背後操縱著美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政策。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K街(華盛頓遊說公司聚集地)、軍工企業以及整個國會大廈內,都在悄悄地開香檳慶祝。”這段生動文字出自前國防部官員富蘭克林·斯平尼的博客文章,他本人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工作26年之久,深諳美軍工複合體的種種“套路”。他表示,美國軍工複合體借這次俄烏衝突渲染對俄羅斯的恐懼,意圖為新一輪軍備支出創造契機,也將從俄烏衝突及其他地區衝突中長期牟利。


軍工複合體甚至左右歷屆美政府重要位置的人選。一些知名美國政治人物都曾在大型軍火公司任職,可以說是軍工複合體的重要代言人。現在五角大樓內的重量級官員也有很多具有在軍火公司或受軍火公司資助的政府智庫任職的經歷,美國政治中特有的“旋轉門”機制把政客、軍人、軍火商和學者牢牢捆綁在一起。


未來美將賣更多軍火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數據時限為2017年至2021年,並未顯現當下和未來的趨勢。可以預計的是,未來美向全球輸送武器的所占比例將更大。


在俄烏衝突衝擊下,歐洲安全環境將長期處於動盪之中,歐洲國家普遍提升國防支出。像德國,過去幾十年中,擴充軍備在德國一直是一個被詬病的負面辭彙。誰提出擴充軍備的主張,誰就會被扣上戰爭販子的帽子。但俄烏衝突給德國內政外交帶來轉折性的變化。除了決定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外,德國還決定投資1000億歐元,對聯邦國防軍進行現代化改造。其他歐洲國家也是如此,這無疑對美國向歐洲國家大肆出售武器裝備打開方便之門。


不僅歐洲地區,亞太地區也註定不會平靜。拜登政府確立了以“戰略競爭”為主基調的對華策略,美對華實施軍事封堵、軍事威懾不會停歇,將繼續在臺海、南海問題上製造事端。美方的唆使,很有可能催生亞太地區軍備競賽。此外,美打造的美澳印日“四國機制”剛剛起步,美英準備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還處於評估階段,未來都將以美軍售大單來落實。在美國挑動下,全球安全格局將越來越難以保持穩定,武器將源源不斷地從美流出,金錢將源源不斷向美流入。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5&aid=17206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