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10/12 01:38:44瀏覽48|回應0|推薦0 | |
國慶長假期間,在老朋友法國吳建民之友協會主席徐波的引薦下,我同皮耶魯齊在巴黎盧森堡公園邊上的咖啡館裏見面,我們三人聊的話題自然離不開不久前經歷了1029天漫長焦慮等待,從加拿大平安返回深圳的華為孟晚舟。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徐波(左) 皮耶魯齊(中) 金亮(右)
皮耶魯齊幾年前在中國出版中文本《美國陷井》一書,其作為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官被美國司法部“長臂管轄”,在2013年4月在紐約機場被美國FBI逮捕並羈押在曼哈頓監獄裏14個月的不幸遭遇深得中國人民的同情,因此,他也被譽為法國版的“孟晚舟”。 同美國人讓加拿大扣留孟晚舟的理由一樣,美國人指責阿爾斯通公司違反了美國“海外反腐敗法”,從而將皮耶魯齊任意拘留。如果說拘留孟晚舟是為了整垮華為5G技術,那麼,美國人拘留皮耶魯齊為的就是幫助美國通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的鍋爐和能源業務向法國政府施壓,其實質就是一場赤裸裸的經濟掠奪戰爭。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皮耶魯齊的 « 美國陷阱 »
我們從孟晚舟案的話題開始,談到了目前的中美外交博弈及其國家力量的作用,但皮耶魯齊在羡慕孟晚舟得到中國政府全力支持的同時反復強調,孟晚舟案並不是美國長臂管轄的結束而是開始,中國企業必須未雨綢繆,要充分警惕美國長臂管轄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危害性。
皮耶魯齊稱:“孟晚舟的獲釋回國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硬仗還在後頭,事件還遠未結束,之後還將會有更多的鬥爭。對於中國、歐洲和其他國家來說但至少孟晚舟的獲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所看到的結果是孟晚舟在下飛機後對媒體表示自己對於中國政府的感謝,顯然她得到了來自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這樣的支持也非常有效。”
另外,他也給出自己的建議和忠告:“中國海外企業和企業家們應立即對企業內部相關的操作流程、仲介機構的內部程式以及同銀行、客戶之間的關係等環節進行瞭解和排查,做好合規風險的管理工作,要提高相關人員的警惕性和敏感度,尤其是提高管理層的警惕性和敏感度,因為危機最容易發生在公司高層。要讓這些公司的高管人員在類似的問題上瞭解潛在的風險。”
皮耶魯齊還指出,美國的“長臂管轄”也曾讓包括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深受其害,但不能因此,為了反對和報復,就各自出臺本國的保護法。這將會給境外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不安全感。他也希望通過中國這次的勝利,能夠為美國長期同各國間的“不平衡”關係帶來改變。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法國前阿爾斯通公司高管 皮耶魯齊
在感慨孟晚舟案的同時,我們不約而同地又談到了企業家像孟晚舟那樣在“至暗時刻”堅守的重要意義,是孟晚舟堅定不移的堅守換來了她今天的自由。
自然,談到困難時刻的堅守,我們油然想到了法蘭西民族英雄戴高樂將軍在法蘭西民族至暗時刻的那種堅守和遠見。碰巧,徐波剛在北大出版了一本介紹戴高樂遠見領導力的書,我們的話題馬上就從當下的大變局聯想到戴高樂將軍所處的風雲變幻的時代,再聯想到戴高樂將軍在法蘭西民族的至暗時刻力挽狂瀾,兩次拯救法蘭西民族命運的遠見領導力。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遠見:戴高樂領導力與大變局時代的破局啟示》
作者:徐波(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的確,在當下的世界,無論從巴黎到北京還是到紐約,或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人們對眼前的一切感到越來越陌生,對未來的一切感到越來越不確定。這種陌生感和不確定性部分源於人工智慧等科技進步,但更大的原因還是這場世紀新冠大流行,它畢竟造成全球2.19億人感染,455萬人命喪黃泉,歐美國家更是陷入了戰後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更可怕的是,伴隨著這種公衛危機,不僅是全球經濟的大倒退,更有國際力量的新一輪重新排列組合和各國反全球化勢力的迅速抬頭,如在法國,明年5月的總統大選戰現已拉開序幕,選戰的主要議題就是在全球化世界中法國究竟向何處去?
面對這個波詭雲譎的世界,面對人類全球化遇到的各種質疑、批評和此起彼伏的要求國際供應鏈重組和貿易保護的呼聲,皮耶魯齊對我表示,法國人與世界各國人一樣,內心從未像今天這樣充滿焦慮,他們擔心未來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動盪,疫情下經濟變得更加糟糕,從而對他們未來的就業、生活品質、社會福利制度憂心忡忡,因此,此時此刻重溫當年戴高樂將軍遠見領導力,不僅對法國人,對中國企業家重新認識全球化、參與全球化意義重大。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徐波談戴高樂的領導力與精神
徐波表示,在目前全球化處於相對低潮的時候,中法企業家學習戴高樂的遠見領導力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我們要學習的是戴高樂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和那種堅守精神和為了堅守敢於對命運說“不”的勇氣。
1940年6月17日,法國貝當政府向希特勒投降,國家前景一片漆黑,法國全國上下老百姓普遍對法蘭西民族的命運悲觀失望。面對如此歷史挑戰,戴高樂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隻身飛往倫敦,一個人扛起了反抗德國納粹入侵的大旗。為此,戴高樂被貝當政府判處死刑。1958年,法國陷入阿爾及利亞內戰,戴高樂複出,面對複雜的形勢,他力排眾議,決定通過公投使阿爾及利亞獨立。為此,他遭受了數不清的來自法國軍方極端分子的暗殺。
如果說戴高樂在1940年的堅守使法國擺脫了亡國奴的命運,維護了法蘭西的民族尊嚴和獨立,並使法國反敗為勝,成為了二戰的戰勝國和安理會五常和一個在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大國的話,那麼,1958年複出後的戴高樂,他力挽狂瀾,使法國擺脫了阿爾及利亞內戰泥潭,迅速成為戰後世界政治、外交、經濟和各種工業體系完備的現代工業化國家。應該說,法國當今擁有享譽世界的原子能、航空航太,空客、高鐵及其群星燦爛的法國電影文學和戰後“30年經濟景氣”,都是受益於戴高樂這種堅守,敢於對命運說“不”的英雄氣概和非凡領導力。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在倫敦廣播公司BBC發表抵抗宣言
其次,戴高樂獨特的遠見能力。1940年6月17日,法國政府向希特勒投降,戴高樂隻身飛赴倫敦,開始艱苦卓絕的抵抗運動。他在抵達倫敦的第10天就對記者舒曼說,希特勒的戰爭必然會導致蘇聯和美國參戰,從而最終將形成一場世界大戰,法國只要選擇站在正確的歷史一邊,不管抵抗運動的強弱和投入力量的多剮,就是勝者。四年後,一切按照戴高樂的預見發展,法國獲得解放,恢復了主權,重新獲得自由和獨立,並成為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
1958年,戴高樂複出後一反民意,決定通過公投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戴高樂明白,阿爾及利亞內戰再持續下去,只會讓法國耗盡所有的國力,這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此外,如果勉強通過武力讓阿爾及利亞人留在法國,一是法國財力跟不上,二是阿爾及利亞人生育能力強,這些隨意可以自由進入法國本土的阿爾及利亞人,將會使法國的穆斯林人口將迅速膨脹,最終改變法國的人口結構,這從根本上有悖法國的利益。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另外關於戴高樂遠見能力還有二個例子,極其說明問題。一是1964年1月27日,戴高樂衝破美國的阻力,率先在西方大國中承認新中國,並預言在21世紀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戴高樂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是承認中國,拓展了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舞臺。也就是說,通過借重中國,提升法國在美蘇兩霸之間的迴旋餘地,成為世界第三種獨立的外交力量;二是中國地大物博,有助於中法經濟合作,獲得法國實際的利益幫助;三是中國崛起不可遏制。戴高樂從中國歷史上看到中國重新崛起的希望並預言在21世紀會出現中國回歸世界中心舞臺。戴高樂此舉在當時冷戰的兩極世界中無疑是扔了一顆外交原子彈。
二是在1963年和1967年,戴高樂二次使用否決權拒絕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的申請。戴高樂為什麼這麼做?這是因為戴高樂很早就發現,由於存在著歷史文化傳統甚至商業習慣的巨大差異,英國人入歐心猿意馬,是“靠不住的”。戴高樂更擔心的是英國與美國有特殊關係,英國進入歐洲後必將成為美國的“第五縱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在一定意義上,戴高樂在半個世紀前就預見到今天英國“脫歐”的不可避免性。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戴高樂之所以能夠在國家危機深重時每次都能力挽狂瀾,這首先是得益於他的這種高屋建瓴的遠見智慧。他的這種遠見能力也使其“料事如神”,從而不僅成為其追隨者的偶像,也使法國人民相信,只要跟著戴高樂走,就是勝利,就有法國光輝的明天。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1964年1月31日,戴高樂在愛麗舍宮召開千人記者會,親自宣佈承認新中國
最後,戴高樂的堅守是源於一種偉大的目標。戴高樂有一句名言“法蘭西不偉大就不是法蘭西”。戴高樂無論在其人生的低潮和國家命運最艱難的時刻,“讓法蘭西偉大”的強大使命均給他帶來創造奇跡的動力,給予他在各種困難險阻前不屈不撓,對命運說“不”的視死如歸勇氣。這種使命感同樣也使其具有同時代人不具備的遠見能力,使他的一生始終充滿英雄主義豪情。如同自然界的四季變化,我們無論做企業,還是在每個人的平常生活中,潮來潮往,高潮低潮,非常正常,但如同戴高樂在法蘭西最黑暗的時候沒有忘記“不偉大就不是法蘭西”初心一樣,保持我們每個人的一種人生目標或信念目標非常重要。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孟晚舟獲釋返回中國後在機場發表感言
孟晚舟之所以能堅守1029天,也正是因為有華為打造世界最偉大的電訊企業的宏偉目標激勵,有任正非為代表的所有華為人的不屈不撓華為精神的鼓勵。這種精神就是華為廣告片中那位芭蕾舞者帶血的雙足和那架被德軍炮火打得千瘡百孔的蘇軍伊爾戰機所體現的寧死不屈的精神。常言到“商場如戰場”,在今天大變局時代,企業家的堅守非常重要,而這種堅守有的時候就是衝破那種黎明前的最後黑暗。孟晚舟之所以能回到深圳,就是因為的了這種堅守,但與此同時,堅守不僅僅是那種敢於對命運說“不”的能力或衝動,而是建立在遠見領導力基礎上的一種特殊能力。
皮耶魯齊表示,法國今天所有的一切都要歸功於戴高樂,沒有戴高樂,就沒有今天的法國。他認為,戴高樂在法蘭西國難當頭時能對複雜的時局保持定力,在壓力下勝似閑庭散步,是因為他能夠超越眼前的各種近期目標,從人類的時間長河中看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浮躁中保持淡定,在沮喪中看到希望,在不確定中做確定的事情。但遺憾的是,這種戴高樂獨特的遠見領導力在當下的中法企業家中並不多見,人們往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或問題,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會放棄努力,這是非常可惜的,更不要說具有戴高樂的那種超越個人與時代的遠見能力。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皮耶魯齊與徐波
另外,皮耶魯齊對徐波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寫出戴高樂遠見領導力一書表示祝賀和敬佩,他說在一定意義上講,無論是當下各國治理新冠肺炎良莠不齊的表現,還是國與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都是一種領導力文化的競爭,而堅守和遠見已成為今天大變局時代企業家們最稀缺的領導力資源。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法國前阿爾斯通公司高管 皮耶魯齊
皮耶魯齊認為,雖然今天的世界與戴高樂所處的時代已民不可同日而語,但戴高樂在困難挫折面前的堅守和遠見的道理沒有變,戴高樂給我們“遠見改變世界、魄力決定人生”的啟迪沒有變,戴高樂所開創的建立在中法兩國戰略利益基礎上的中法兩國特殊的關係沒有變。半個世紀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戴高樂當年衝破美國的阻力,承認新中國並預言中國將在21世紀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心。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鳳凰專訪《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事件硬仗還在後頭 對中國企業家提出忠告
最後,皮耶魯齊希望我能轉達他對孟晚舟歸國後在深圳華為生活工作一切順利的祝願,並希望在這樣的大變局時代,中法兩國企業家加強交流合作,團結起來,繼續勇敢和熱情地擁抱全球化,因為這是大變局時代中法兩國企業家根本利益所在。徐波對此表示非常贊同,認為作為中法兩國關係的締造者,戴高樂將軍的堅守和遠見,應該是我們中國企業家目前在全球化進程遇到困難時刻的一種啟示或大變局時代的一種破局力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