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信口開河胡扯張王會為習馬會舖路已成了大笑話
2014/02/10 05:07:47瀏覽203|回應0|推薦2

倍受兩岸矚目的“張王會”定於2月11日在大陸南京登場。近期以來,外界對於這場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晤紛紛進行解讀,同時對於未來可能上演的兩岸最高領導人會晤“習馬會”進行預測或前瞻,但聯合報奉他主子馬英九之命大肆炒作甚至造謠稱本次“張王會”或為“習馬會”鋪路。這兩者之間有怎樣的關聯,“習馬會”距離兩岸還有多遠,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張王會”是兩岸鞏固政治互信、全面提升兩岸關係水平的重要契機,為“習馬會”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張王會”的首要意義與作用在於兩岸政治互信的鞏固發展。去年10月APEC領導人峰會期間實現的首次“張王會”,為兩岸官方政治接觸打開重要窗口。時隔數月後,兩岸共同努力,將這一有助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繼續放大。

  “張王會”在大陸南京舉行,為兩岸政治互信與官方對話鋪設一條寬廣的大道。儘管台灣方面對王郁琦的首次訪陸進行了諸多政治限制,但誰都知道如果沒有雙方政治互信作基礎,身為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的王郁琦是根本沒有可能踏上大陸的土地的。

  大陸方面之所以積極促成王郁琦訪陸,並促成兩岸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會晤,在此基礎上正式建立雙方部門之間的常態性工作聯繫協調機制,正是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前進,兩岸政治互信不斷鞏固的集中體現。

  王郁琦首次訪問大陸,包括“張王會”、拜謁中山陵、在南京大學演講等行程的設計,內容的敲定,充分體現出兩岸相互尊重與對等、平等協商的原則,也體現出立足現實,務實進取的精神。因此,在此次“張王會”中,兩岸雙方充分溝通與平等協商,互不碰觸對方關切的敏感政治議題,看似沒有涉及外界所矚目的諸多關鍵政治議題,但實質上,兩岸雙方在促成“張王會”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平等、尊重、互信、互讓,正是兩岸關係穩步提升的真實寫照,也是推進兩岸政治互信的重要舉措。從這一點來講,“張王會”正是為未來上演的“習馬會”夯實互信基礎,同時也為“習馬會”積極創造條件,積累經驗,營造有利的政治氛圍。

第二,“張王會”之後,兩岸鞏固互信,增進合作依然任重道遠。

  本次“張王會”如能順利圓滿,兩岸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將會晤達成的諸項共識真正落到實處,將其轉化為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動力。就內容來看,“張王會”將討論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兩岸媒體常駐、ECFA後續協商談判以及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加強在陸就學台生的醫療保障等事項。這些交流合作內容,都是目前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和推進的重要事項,而且這些內容都具有相當的敏感性與難度性。如果雙方能夠順利達成共識,那麼接下來如何落實,對雙方來講都是更大的考驗。這些事項的落實與推進,不僅僅具有技術性的操作難度,更牽涉兩岸敏感的政治因素,因此在落實的進程中,尤其需要兩岸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推進互信合作的水平。

  在推進互信合作的進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主要是島內綠營勢力的制肘。特別今年是島內政治選舉年,以民進黨為首的反對黨陣營必然會對馬當局的兩岸政策及兩岸交流事項進行干擾和破壞。如果馬當局不能夠堅定立場,全力推動,相反卻受制於選舉利益和選票因素,那麼兩岸達成的共識與協議就有可能無法順利落實與推動。而“習馬會”的促成,是建立在兩岸和平發展不斷鞏固提升的基礎之上,如果兩岸交流合作進展受阻、兩岸政治互信環境不穩定,都會對兩岸關係整體水平的提升造成消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習馬會”自然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因此,“張王會”至“習馬會”之間,兩岸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需要將兩岸和平發展提高到新的層次和水平,為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打牢地基,開疆拓土,而這一過程,顯然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需要兩岸共同展現堅定的決心、信心與耐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張王會”至“習馬會”方能水到渠成。

  第三,台灣方面需要徹底放棄政治投機心態,真正回到“兩岸一中”上來。

  近日來,台灣媒體更多的聚焦於兩岸能否在今年APEC會議期間實現“習馬會”,而台灣方面包括馬英九與王郁琦也都在不同場合中提到,APEC會是雙方見面的最適當場合。以台灣方面的理由來看,APEC參加人以會員而非國家身份,統一以“領袖”稱呼,符合兩岸以對等方式互動的要求,同時也能夠自然解決兩岸領導人如何互稱的問題。而大陸方面則明確表示,台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問題,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

表面看,雙方領導人的身份與稱呼是主要問題,但實質上,如何面對和處理“兩岸一中”,才是兩岸關於“習馬會”的根本分歧所在。對於兩岸政治定位,馬英九在論述兩岸定位時一再聲稱,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之間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政治關係,堅持“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台灣方面多次聲明,“習馬會”可以在APEC這樣一個國際場合舉行,其實就是要凸顯“中華民國”的所謂“獨立主權”地位。同時,基於APEC屬於國際經濟組織,不涉及政治因素,不會讓台灣“喪失主權”,這樣就可以對島內的中間選民及泛綠選民有所交待,不至於受到綠營強力反彈,也不會流失中間選票,相反還會因促成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為馬當局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加分,在今年台灣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選舉期,馬英九這樣的算盤當然穩賺不輸。

  然而,從當前的國際環境及兩岸政治現實來看,只要大陸方面堅持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台灣人士參加APEC的事宜,那麼台灣方面的算盤就只能是一廂情願的,是不可能實現的。

  台灣方面始終不願在兩岸的場合舉行“習馬會”,正折射出對兩岸政治的戒懼心態,“兩岸一中”及和平統一始終是馬當局不願正視與處理的政治議題。對馬當局而言,“只經不政”不但符合台灣的政治現實,也迎合美國的台海政策,台灣可借此保持與大陸和美國之間的等距關係,是最為安全和穩妥的政策選項。可以預見,在未來剩餘的兩年多任期內,馬當局都不可能在兩岸政治問題上有實質性的突破。在保守甚至是限縮的兩岸政策主導下,台灣當局一方面刻意回避兩岸敏感的政治議題,另一方面希望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場合來提高台灣的所謂“國際能見度”,拓展所謂“國際空間”,試圖在國際上營造事實上的“兩個中國”及“一中一台”。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政治互信必然會受到損害,這對兩岸關係大局的鞏固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會晤也不可能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成局。

  總之,不論“張王會”還是“習馬會”,不僅考驗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也考驗兩岸的政治智慧與政治膽識。而從“張王會”到“習馬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水平是關鍵,這其中包括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各層次的鞏固與發展,其間機遇與挑戰並存,可謂任重而道遠。

  兩岸政治接觸與對話,將有力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力地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希望兩岸雙方能夠本著一家人的精神,不斷增進互信,加深交流合作,在共同推進和平發展進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共同作出新的貢獻。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4&aid=1105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