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3/14 20:03:50瀏覽64|回應0|推薦0 | |
長久危機不能成為美中關係的未來 混亂、溝通不暢、粗魯、指責——上月的“氣球門”是當代美中關係的縮影。正如保羅·希爾(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學者——編者注)所言,“一系列迅速發生的事情凸顯在事實清晰前就急於判斷並採取行動的現實。”氣球飛越領空對美國構成的危險與美方過於激烈的言論並不相符。令人擔憂的是,這凸顯“互不信任、潛在敵意、溝通失敗,以及內部政治對雙方如何相處的不利影響,”希爾寫道,“加劇對彼此戰略意圖的誇張性評估……(華盛頓和北京)必須重啟美中兩國實質性接觸進程,並輔之以切實努力建立雙邊危機管理機制。”
一個真正危險是,美國的政策會以最終損害自身利益的方式影響北京的政治選項。如哈裏森·普雷塔(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海事透明倡議副主任——編者注)所說,“如果北京認定美國當前的種種舉措是遏制企圖的開端,就有可能認為目前是確保控制有爭議領土或海域的唯一機會。”因此,“華盛頓需要……向北京表明,不必為維護核心利益而採取危險的軍事行動。”
美國也將受益於打消自身疑慮,具體說就是對華競爭所涉及的利害關係並非事關生死存亡。戴維·羅特科普夫(美國“外交政策”集團前首席執行官、主編——編者注)稱,美國體系中太多人“低估了我們的優勢和競爭對手的弱點”。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白明所觀察到的,“如果你是外星人”,聽著近來美國政客有關中國的言論,“會以為美國是個可憐、弱小、誠惶誠恐的國家,正被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敵人所困擾。”在美軍入侵伊拉克20周年之際,這是反思美國決策者屈服於誇大威脅感的最佳時機。
美國參與侵蝕多邊貿易體制並轉向保護主義,只會為中國打開更多空間,令中國通過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發揮積極作用、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行動,以全球化朋友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多邊主義為在美中之間建立對話和信任空間提供了機會。但華盛頓強化冷戰思維將成為巨大絆腳石。正如白潔曦(康奈爾大學中國與亞太研究教授——編者注)指出的:美國正在自我驚嚇中陷入一場與中國的全面爭鬥,卻不清楚勝利究竟將意味著什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