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略說(四)
2009/04/28 23:58:44瀏覽2850|回應0|推薦70

【上品華嚴法會實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略說( 四 )

你的修行境界,所修、所超越之處,就是未來可以度化眾生之處。

你的習氣不是你的敵人,習氣是你的老師,習氣所在就是修行要超越之處。

當你超越並成就以後,就是反過來度化眾生因緣之處。

 

題名:GO/堅持
年代:2009
素材:油彩.畫布
尺寸:103×103cm (50正方)

主講/李善單

整理/黃 敏 

二地菩薩 持戒為主

  

二地的主旨主要是講持戒 他說,【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性不兩舌。】所以你看看,你如果很喜歡挑撥離間,暗中傷人,隨便在背後講人家的壞話,做不了二地菩薩。所以做為一個菩薩講話要實在,可是沒告訴你不能幽默,有時候還是可以很幽默,講講笑話。【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所謂【覆藏之語】是什麼意思呢?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三字經,【亦不忍作覆藏之語】不會罵人、不會去挑撥人,在做夢的時候都不會,更何況日常生活之中。

  菩薩於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二地菩薩的持戒入手,我們最容易犯的是身語意要去造業比較難,今天你看他不順眼,你不會打他,因為現在有法律;,腦袋裡面會想,可是不一定會實現出來是最容易顯現出來的部份

所以在二地離垢地裡面,持戒為主,一開始就告訴你,對於人與人之間,盡量讓大家都能夠在修學佛法裡面統一和諧,而不要產生任何的離間,不要破和合僧。五逆罪是最難救的,五逆罪是哪五條?殺父殺母,這個很殘忍、很慘啊;殺阿羅漢,阿羅漢你沒有機會殺,因為已經絕種了,所以這條不容易犯;出佛身血,也沒有佛給你出血,要不然就是毀壞佛像;另外一個是破和合僧是最容易的。

  想想看每一地的菩薩怎麼達到這個境界,因為修什麼而達到初地菩薩,而達到二地、三地、八地,如果你在三界內無明之中所做的是跟他所說的方式相反,那麼你所承受的果報,就是他修行成就能量的相反顯現的相。二地菩薩裡面,提到不離間他人、不破和合僧,讓眾生能夠和合,有機會好好修行佛法如果去破和合僧,讓眾生不修學佛法,挑撥離間一個宗派、一個宗教等等,或者是在公司裡面互相挑撥別人,以得取自己的利益你所造出來業報的能量,因為你跟這邊所做的是相反,能量一樣存在,因為心念所做的是相反,所以產生的相,就與這個境界的情況相反,相反的離垢地就變成污洉地,每天就活得像在地獄中一樣。

所以,初地布施知道求佛智慧,又很吝惜初地歡喜地,結果你會每天都非常的憂傷,一點都不歡喜。所以說沒有離間心,沒有惱害心,沒有故意到處去挑撥別人、專門到處去挑撥事情,而讓每個人大家都有因緣,非常和諧,有機會對於佛法、對自己的佛性有所認知。

多說德大 統一和諧

  【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二地是持戒為主,一切的戒一開始就告訴你要統一和諧你不要在公司、在學校、在團體裡面,故意造成爭端,造成爭端就是造成人家的貪嗔癡。修行學佛,就是要讓眾生有戒定慧,有所成就,你不這樣子做也就算了,又挑撥起眾生種種貪嗔癡,讓人造種種業,這一切業都要算到你頭上來,所以很嚴重。佛乘宗佛性是光明圓滿、是善的。所以對於整個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的看法都站在的上面來看,既然站在善的觀點,不應該做任何的批評、評斷,不應該自以為是,要多說德大,多說善的事情,這才是修行最基本的。所以常常我們也會遇到,有人來問某一個宗派怎樣,某一個人他的說法怎樣,某一個人的境界怎樣,我們都回答得非常有禪意,我們的禪意是-我們只說善的、只說好的,然後剩下的不批評、不斷言,然後懂的就懂了。【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性不惡口。】【性不惡口】,在本體、本性上不會沒有意義的隨便亂罵人。

【所謂毒害語。粗獷語。苦他語。令他嗔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庸賤語。不可樂聞語。聞者不語。瞋忿語。如火燒心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語。能壞自身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捨離。】

反過來講,老師在教導弟子的過程,或是朋友互相規勸中,你看他說,【聞者不語。】你在規勸他,說這樣子做不好,然後他很生氣,所以你就不能規勸他,不是這個樣子。萬一你只是呆呆的,照著前面的文字相看的時候,老師怎麼教導學生呢?學生頑皮,父母怎麼教導子女呢?所以你再注意看後面。

  後面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悦意語。可樂聞語。聞者喜悦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愛樂語。多人悦樂語。身心踊悦語。性不綺語。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

這麼多,前面跟後面加起來只有一件事情-對一個人,你怎麼用適當的表達方式來教導他?啟發他的智慧與德行,沒有辦法做到的,就屬於三界內的文字相;能夠做到的,不管你用什麼樣方式來表達,只要能夠啟發一個眾生的慧命,只要能夠啟發一個眾生的智,可以啟發他的德行,就是佛性。所以前後加起來這麼多,簡簡單單講起來就只有一句話,什麼是佛法?能夠讓一個人的智慧有所增長,讓一個人德行有所增長,對眾生有所裨益的就叫佛法;如果不是的,剩下這些都是屬於三界內文字相的一個運用而已。

二地清淨生理、心理障礙

  【是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譬如金。置礬石中。如法鍊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 

二地為主的是把習氣,把生理跟心理的習氣清淨掉,因為到了三地菩薩以後,肉身法身合而為一,就沒有生理變化。所以最後一部分的生理變化,就是在二地的時候,把它完全的清淨掉。二地的尾巴,生理最後變化的時候,早上起床時吸一口氣,一直到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才開始慢慢吐氣,一直吐吐吐吐吐,吐到隔一天起來的時候;早上起床的時候,才又吸一口氣,以後一天只做一個呼吸,中間如果不小心斷氣就結束了,所以那口氣要慢慢吸。所以中國古代以來所講的餐風飲露,餐風就是吸空氣,飲露就是喝一滴水。喝一滴水就可以維持生命的狀態,那個大部分指的是羅漢,到了修到大阿羅漢,也可以達到類似的境界。  

二地很多的生理、心理所產生的可能的障礙,稱之為「垢」生理跟心理的障礙完全都去除掉,在身語意上面的清淨,生理狀態上面種種的障礙也把它清淨掉。所以當進入三地以後,已經沒有任何的障礙存在。特別二地前面講的,第一個是在說話的時候,不要挑撥離間,不要故意去起人家的貪嗔癡。第二個自己本身的內在不要嫉妒別人

相對於還沒證道之前的情況來看,初地類似於相似法身初級的情況,它有一些的共通性;二地就相對於相似法身中級的情況;到了三地的情況,前半段就像相似法身最高級,到了三地中間的時候就像入法性,三地的最後就有點類似圓滿、初出法身了,肉身法身完全合而為一,可以做到質能互變。所以你看看,自己的修行可以拿十地品來做參考;反過來看看十地品的前三個,再看到自己的內在。

 二十四小時皆定

  一個人要做到二十四小時皆定,每分每秒都能夠在定中,心不離於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第一個,講的話裡面,不要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不要做種種的離間,也不要令人家起惱害、熱惱等等第二個是內法界跟外法界都不斷的做清淨,越能清淨越能定於法之中。持戒戒之在體,戒之在德,不是戒於法相,也不是戒於非法相。二地離垢地是要能夠做到面對自己的內心來清淨,所以它這裡怎麼講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它這個怎麼做到呢?

  今天舉一個人,這個人好像蠻反對佛教,可是他的修行我覺得不錯、蠻好的。民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胡適,胡適有一次從美國打電話給北京大學校長傅斯年。胡適打給傅斯年的時候,剛好是接線生接的,胡適就說:「你好,我想找傅斯年校長,能不能幫我接過去?」那時候傅校長很忙,接線生有點大牌,他就說:「你是誰呀?隨便一個人就要來找我們校長。」胡適就跟他講:「我是胡適。」結果這個接線生就講了一句話也很好笑的,他不相信胡適會自己打電話,心想一定是請秘書打的,就跟他講:「如果你是胡適的話,我就是胡適的爸爸。」結果胡適怎麼回答呢?他就說:「喔,爸爸,麻煩你幫我接給傅斯年校長。」這個接線生人就傻在那裡。

這個是胡適寫的短篇軼文中的一段。他就真的這樣說:「爸爸,麻煩你幫我接給校長。」然後接線生就接進去了。如果照他《胡適軼文》裡面所寫的,這件事情是真的,我覺得他的定力實在很強,本身內在的清淨也蠻夠的。

 【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男性會,女性更會,千萬不要嫉妒別人。一吃醋一嫉妒,修行就不容易有成就。【清淨滿足。佛子。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愛語就是鼓勵人家的話,所以我們常常要求佛乘宗的常住,不是說好聽的話給你聽,是要面帶微笑,不然人家一到這個道場裡面來一看,每一個人都一張「瓠仔臉」就很辛苦了,想說,哇!在這邊修得這麼痛苦,誰敢進來。

習氣即是成就之處

  【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餘非不行。但隨力隨分。】持戒為主。它說:【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第二離垢地所指的主要就是將自己的生理與心理,一切的障礙,還沒有跟法身做到完全的合一的狀態,全都清淨掉。【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轉輪聖王一個星系的領導者。所謂的王意思不是做國王,所謂王指的是法王你所能度化、影響的範圍,教化的範圍。初地菩薩大部分都是做他所在的那個星球的王,二地菩薩轉輪聖王是指一個星系,譬如說一個太陽系的法王,叫轉輪聖王。

  【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眾生。熞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你的修行境界,所修、所超越的地方,就是未來可以度化眾生的地方。你的習氣不是你的敵人,習氣是你的老師,習氣所在就是修行要超越的地方。你本來就很有歡喜心的人,你不需要修歡喜心;因為你沒有歡喜心的人,所以常常要修歡喜心。你的習氣就是你的老師,就是你要成就的地方;當你超越成就以後,就是反過來度化別人的地方。所以二地菩薩所修的部分,衪能夠把慳貪,慳就是吝嗇、貪心,還有種種前面所說的慳嫉容易嫉妒、破戒等等,能夠反過來,因為自己修在這方面,超越的時候能夠反過來度化別人

  【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周給無盡。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多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

佛法僧之外,一切種是指具足一切種就是師能度化任何一個眾生,各式各樣的眾生智智就是指自性,佛性的意思。所以一個修行者到最後,進入到三地以前,自己的肉身跟自己的法身,如何做到完全的合而為一呢?就是自己的內在,跟佛、法、僧、師、自性,五者都合而為一。

  【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這個是發大悲願,二地菩薩的願是我當領導一切眾生修行,身先士卒,乃至一切修行種種成就再回報、布施給眾生,願眾生都跟我有同等之成就。這是二地菩薩所做的。(待續)

(註)本文楷體字內容引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略說》,由佛乘宗大緣精舍世界弘法總會印行。

 

--------------------------------------------------------------------------------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感謝造訪寒舍-東陵心坊- http://blog.udn.com/qqbat405

【新藝境】寶勝畫廊 http://arts.sundon.net/taiwan/index.html 

台北市敦化北路207號B1;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3段167號1樓

 高雄市中正二路91號1樓

營業時間:11:00~22:00 ( 週四~18:00 週日~20:00)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bat405&aid=287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