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術室黑盒子(OR blackbox)的運用與病人安全
2015/06/11 11:07:34瀏覽2794|回應0|推薦4

病人安全領域經常會提到要向飛安學習,包括他們的安全文化、模擬演練、善用查核表等等,都是我們的楷模,當然也有人爭辯醫療複雜多了,不宜相提並論!

但是自去年有一位來自加拿大(Ontario的 St. Michael Hospital)的外科醫師(Dr. Tedor Grantcharov),發表在開刀房導入航空科技中屬於一般常識的「黑盒子」系統,可以提升手術安全的想法以來,還是引起了業界的一番熱烈討論!

在最近格主邀請一位日本學者來台演講「手術室安全管
」的會後討論中也不例外!微笑

我們俗稱的黑盒子,在早期確實是黑色,但在國際間最近的民航機皆已統一改為"橘色",本文以下介紹的開刀房黑盒子(OR or Surgical Blackbox)據說是藍色。

在飛機上的黑盒子,其實就是座艙語音記錄器(Voice recorder)及飛航記錄器的統稱,主要的功能是要在空難後,揭開沒人知的秘密,剖析發生墜機、劫機或任何意外事件的過程,如能在電池壽命30天內找到,就有重建事故現場及還原真相的功能。

可想而知,這樣的思考邏輯被運用在開刀房裡,並沒什麼不好,但也不是什麼太新鮮的事,應該早就有人想到了,只是有些觀念問題或許加上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尚有待克服。

其實我們平常在院內處理任何意外事件時,如偷竊、暴力行為、自殺,也會想起要調閱中控室的錄影帶追蹤不尋常的現象,在停車場或馬路上的碰撞事件則會查看行車記錄器,遭人辱罵就會想起現場如有錄音會更好....結論是要分析真相並找尋證據。

那開刀房裡頭發生的異常事件,應該如何證明確實有異常?或可能演變成醜聞的事實呢?懷疑

如有人被罵髒話,有人在高壓力的環境下情緒失控而摔器械,有人亂開玩笑或性騷擾護理人員,有人不小心給錯藥而驚叫喊救命,或無意中開錯刀或忘記雙重核對而輸錯血,病人不小心被摔落在床下,或儀器操作錯誤,或管路意外脫落未即時發現而缺氧,或其他....舉例不完的Surgical Near Miss或Error,太離譜的叫烏龍事件...。尷尬

OR Blackbox(
開刀房黑盒子)不但可以錄下所有在該手術室的狀況及聲音,也能儲存內視鏡手術的全程,術後供同
審核(Peer review)專家鑑定有無疏失,有些案例在術中死因不明,或許可能發生醫糾,則是更需要黑盒子的幫忙。

去年在加拿大研發的OR Blackbox,是用在該醫師自己執行的內視鏡減重手術40+例,另外丹麥哥本哈根及南美洲的幾家醫院,聽說也有加入測試的行列。

由於此設備功能可以顯示並記錄病人的生命徵象、室內的溫度、濕度及噪音,所有進出人員的一舉一動含開門次數及溝通對話的內容,不難想像,它可用來找出個人及系統的各種問題。

談到個人,沒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包括外科醫師,所以錄下的東西可以找出個人的弱點,用來自我反省或檢討缺失如技術問題,以便事後講究如何精進改善,讓下一次不再發生同樣錯誤。

這樣的記錄用在教學,也是再好不過的教材,可讓該醫師成為更好的一位老師!讚啦

比方說,手術團隊按規定,是應該在劃刀前要做安全把關(WHO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但卻有人帶頭做出壞榜樣,省略步驟或不做,此時也能靠「全都錄」的工具來做管控及風險管理,倘若因此而開錯刀,主管應該如何究責,自然很清楚。

另外,手術記錄與實際執行的術者(主刀者)及術式,是否符合事實(沒有違造文書),黑盒子同樣有嚇阻不遵守規矩或規則者(院內SOP及健保申報)的作用,同時OR Blackbox可以提高手術/麻醉的安全度,並降低醫療花費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不管是不是因為霍桑效應(請參考維基百科)所製造的現象。

此外,據說它還可以結合Google眼鏡的功能,在開刀當中讓外科醫師能掌握即時狀況(Real-time)如血壓、心律等並適時(Timely)修正動作或矯正操作上的錯誤,進而預防重大的合併症發生。

目前有人反應,在開刀房裡全都錄的行為會有隱私權的問題,而堅持所有人(病人及自己人甚至廠商)都要同意此舉(書面?),始得為之。無奈

據瞭解,美國醫院對這樣的規範比日本還更龜毛,因為在日本,目前大多數的大醫院都有全程錄影手術過程,但並未徹底做到像黑盒子有全方位的樣子,也沒有一一徵詢自己人是否同意的知情告知動作。

只是前述來台演講的日本學者曾對我反問,為了公共安全,在機場等公共場所,我們都知道被拍,但也從來沒人曾經徵詢我們任何方式的同意,難道也要另簽同意書嗎?懷疑

倒是病人在住院時的同意書上,唯有籠統帶過的一段話,其中有提及為了保護病人及教學之目的而有錄影或拍照的情形,隱私權固然重要,但適可而止。

總而言之,醫界對此初步研究的反應,只有用侵犯個人隱私,製造恐怖或緊張而令人工作不愉快,怕醫師反彈的說詞與理由,似乎不足以推翻OR Blackbox的理論(Theory)。想想看,長年以來,開刀房~坦白說,一直是不夠透明化的地方,只能用「黑」盒子來"以黑制黑"嗎?

從好的一面來看,為了病人安全要預防錯誤,為了以病人為中心,要證明有人惡意撒謊或戳破隱匿的不實與不法行為,同時站在社會進步,大家都有安全保障的觀點上,安裝黑盒子對資方、醫療工作者和病人/家屬三方而言都是贏家的局面(win-win-win situation),也明顯是利大於弊的觀念突破,可預期的回響令人振奮。媒體報導:由於使用於開刀房的黑盒子系統,被認定是非醫療器具(Medical device),所以無需通過FDA的審查,未來如果醫界的接受度大增,就有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早進入市場而普遍被採用,到時候大家恐怕要”挫咧等”~!掰掰(881、咕掰)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24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