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3 09:30:44瀏覽15686|回應23|推薦35 | |
如果把企業財團的所有元素抽掉,此刻若來看「鴻海」尤其是郭台銘,感覺好像是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好受傷喔~ 市場競爭無比現實殘酷的環境中,很少會見到「示弱的贏者」! 而一旦市場的贏者,卻還顯現了一種「被欺負的弱勢」,這究竟是一種真誠?或者是一種作態? 鴻海方面最近屢次透過「跑它路線」的媒體記者放話,說是幾位學者的早先抗議,讓郭董「很受傷」;而這麼「心靈受傷」的郭董,就這麼不見人影卻有多方耳語說他「考慮重新評估投資台灣的規模」,然後惹的經濟部長趕緊痛罵學者,如今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出來出面安撫。 這般依然是「軟中帶硬」的鴻海風格,其實是第一回出現的嗎? 鴻海,嚴格來說已經不是「企業」,而是「財團」。 旗下數十萬人員工,上下游直接業鍊更達數百萬人的規模,誰能讓其「精神受傷」? 進一步來看,一個企業或財團的「文化」或者「精神」,究竟誰才能使其受傷?從經濟社會學的角度,企業往往最大的敵人是最終稅收的「政府」!至於「媒體輿論」,乃至這次的挑明的「學術界」,一向不被認為與企業的生存競爭有直接相關。 在我個人看來,這次鴻海的風波,包括尤其財務長召開的記者會,都非常「刻意作態」。 事實上,鴻海評估台灣的投資環境,會是這麼「高興或傷感」的「感情用事」?!只要有一點國際經營眼光的人,都不會相信。 我認為更值得去推敲,或媒體該去追蹤的,應該是「鴻海是否有新的投資計畫與方向」!而準備從原本聲稱的台灣佈局中頓出! 一旦鴻海有新的「重心」,在整個集團的資源調度與佈局上,原本在承諾要在台灣的投資比重,自然必須調整! 然而,早先已經對外大咧咧的宣布,將要加強「投資台灣」的宣示,南北也都有多起新園區的探討與規劃,甚至評估案都已經做到一個地步了!那麼,這該怎麼「收場」呢? 以鴻海這幾年包括在越南,以及中國大陸各省,每到一處都表示「承諾將投資*億美金」的習慣來看,「開出投資支票」一直是鴻海非常厲害的擴張策略。 每到一地,這個「支票」一開出,幾乎當場讓所有的地方政府拜倒,效果所向披靡!各種園區徵地、道路設施、水電工程,無一不立刻投資公共建設,希望能好好迎接這位「大佛」到來。 但這些年統計下來,鴻海或郭台銘個人曾經「宣布過的投資計畫」,真正去實現,尤其確實完成的,比例上卻非常有限。 即使當中某些園區也確實「派駐」了某些鴻海的員工代表,並且開始與當地官員討論規劃,但這並不表示「計畫都會進行」! 不少當初「見獵欣喜」幫鴻海「折衝」的中間者,事後都因為鴻海暫停或擱置投資而灰頭土臉,不知如何對地方官員交代。 倘若說這是鴻海的「蓄意欺騙」,倒也並不盡然。 鴻海本身,已經是連動著全球市場環境的「航空母艦」。但天大的艦隊,在全球市場的汪洋大海中,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鴻海自身雖然市值甚高,但鴻海所有「投資金流」仍然必須嚴謹控管,甚至會到緊繃的地步。 而包括鴻海在內,任何財團的所有新事業投資,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尤其長期的在地投資,若非各方面條件「八、九成」以上都到位,任何製造設施的投資將等同「徹底套牢」,確實不宜貿然真正進駐。 也就是說,鴻海過去其實所做的所有「承諾」並非「承諾」,而是「說法」與「意向」! 一旦國際市場環境有變,或有新的投資規劃,整個郭台銘的「成吉思汗部隊」,當然是毫不留情的「拔營就走」! 被稱為擁有蒙古勁驍態勢的「鴻海部隊」,能不打家劫舍就已經很不錯了,誰跟你情深意重、紙短情長啊! 因為說到底,鴻海再巨大,依然是要生存呼吸。而「斷尾求生」,往往是財團真正經營的關鍵智慧! 只是,這麼動輒觀瞻的財團巨人,究竟要怎麼做,才是他能靈活採用的「金蟬脫殼」之術呢?或者,也可以說是「危機處理」之術,也可以說是「移花接木」之術! 總之,從最近鴻海處理包括富士康「跳樓自殺」的風波在內,已經多少可以看出,鴻海包括郭台銘自己,確實頗有以上的這些「智慧之術」了! 「借力使力」,將負面因素轉向第三者、轉向全部產業,乃至轉向政府來承擔! 所以鴻海這回,究竟是「重新考量投資台灣的規模」徹徹底底盤算在先?或者,還真的是因為,不過只是幾位學者的人權訴求所致? 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她的斗蓬底下,是一雙淒切無奈的傷感眼神;或者,小女孩轉身狀似黯然的背影中,其實是滿臉嚴密的謀算著,該如何掠奪那些窗屋之內的,別人家的一桌盤飧? 鴻海的生存,需要到處「開出支票」且「攻城掠地」!當然更需要「見好就收」且「金蟬脫殼」! 只是這回,可憐折騰了這些無辜的學者就是。 如今更加懂得以悲情的邏輯,隔空出手「推著輿論砍學者,掐著政府罵學者」,這可就不是一般的小金蟬了,而是能夠「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的恐龍蟬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