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東京街頭,遇見達賴喇嘛
2010/04/22 22:15:11瀏覽7347|回應12|推薦23

午後在東京街頭的角落,看見達賴喇嘛即將到日本訪問,舉辦法會的海報。
海報上一片燈光照下,達賴喇嘛的身影,在明暗交替的法座之上。
我一邊用日本人站在街頭,喝著販賣機剛買完飲料的姿勢,喝完一口後一邊想起:過去印象中,達賴喇嘛笑盈盈的臉部特寫照片,應該是擺在中間才對。

日本長久以來對於佛教美學,所習慣運用的元素,是一種所謂「暗示的美學」。達賴的背影與微笑,都是一種符合「日本佛法影像風格」的和煦與端凝。
對照著最近,每次寫到有關達賴喇嘛或西藏問題,我心中卻都會有一點淡淡的傷感;正如同今天站在東京街角時,午後氣溫突然開始回返寒意大幅陡落,公車經過,還在我身旁濺起了春雨水花。
身為「佛弟子」站著看他的海報,我知道達賴是一位依照戒律、待己甚嚴的修行人,而且是一位要擔負所有西藏流亡政府生存條件的領袖。
我也想起十多年來,幾次我以「記者與主持人」的身份面對面的採訪達賴,我的內在也毫無疑問的相信著,達賴喇嘛是當代佛教人物當中絕無僅有,能夠在周遊國際的人心之間,向著外國人觸動某些慈悲與智慧力量的少數人物。
但如今的我,即使身在日本,卻還是剛從兩岸潮浪的沈浮中暫時離開休息,依然是以兩岸「媒體人與文化人」的狀態,眺望這張海報。
我已經明白,達賴喇嘛,連同藏傳佛教的影響力,終將在台灣的土地人心中逐漸消褪!



隱約記得,達賴曾經是如此成為台灣這座島嶼上備受歡迎的「客人」!但如今的時局,如同旋轉的桌宴,「客、客」異位。
新的「來客」,是當初海峽兩邊各自挺著槍砲相互敵視著,此刻雙方卻帶著熱絡微笑,一靠近就伸出寒暄招呼的手且緊握不放的人物。
「敵人與朋友」,在時代的遷流中,疊影成同一個人。
這也應該能算是佛法所說的,一種「無常遷流」吧!但海峽兩岸從敵對無常,變遷成樂觀前景,卻與「北京與達賴」之間的關係毫不相干。
對於台灣來說,原本渾身是敵對氣息的「北京敵人」,在這座島嶼上開始成為眾所熟悉的「市場朋友」;但眾所皆知,北京對台灣所綻放的笑容,卻從來不存在與達賴喇嘛之間,他們雙方依然是彼此深切的保持敵視。

對於台灣來說,達賴是來自遠方異地的客人,但畢竟也只是「客人」!
達賴一旦從現實的時局中合掌起身之後,這座島嶼上的人們,說實在也沒有任何義務,刻意留下任何對達賴的殘餘惦記。
「兩岸關係」終究不比「漢藏關係」般複雜,漢藏爭議久遠了數百年!
而一旦兩岸就這麼繼續熱絡下去,我心想:「達賴喇嘛今後還能到台灣,即使只是舉行一場單純的法會嗎?」
我繼續望著東京街頭的這張達賴喇嘛的法會海報,我想這可能性,應該是「在廣闊的海灘上,撿到一顆珍珠」的微渺機率吧!



這幾年「藏傳佛教」在台灣的影響力與曝光度,如同達賴喇嘛的亮度與陰影,很明顯的也因為「兩岸關係」而比較式微。
台灣在九0年代初期,藏傳佛教在台灣信佛的圈子開始大大興盛。包括文化界的丁乃竺、政治界的陳履安,乃至娛樂圈的齊秦等人,都是早期推動風潮的關鍵人物。
藏傳佛教藉由「密乘」體系中,發展出各種充滿「神秘且實用」的灌頂或修法,配合西藏文化中攝取了「天、地、草原、湖泊」的豐富色彩與圖騰,大大小小的咒語唸誦,充斥在所有藏傳法會的過程中。
許多虔誠又有錢的台灣居士功德主,也大量「輸入」西藏僧侶到台灣,全力供養或籌建道場!
相較之下,台灣原有傳統的「佛道神壇」,乃至包括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發展的「漢傳佛教」體系,最初確實很少強調去深入經典思辯,也沒提出太多生活應用的改革。
台灣佛教界到處都是「沿用前風」的定期舉辦法會「籌錢」,許多法師除開口閉口要人「念佛」之外,其實什麼經典義涵,一句也都說不出來。
在後來包括星雲大師、尤其是聖嚴法師提出更多「佛教生活的現代觀」之前,從大陸輾轉來台,一脈倒底的「漢傳佛教」體系,面對「大舉入侵」的藏傳佛教,曾經一度在文化上,顯得單薄又零碎。

即使後來包括「中國佛教會」在內的組織還算嚴謹,北中南東也同時發展出「佛光、法鼓、中台、慈濟」等組織大山頭體系;但整個在「佛教文化與藝術內涵」的豐富底層方面,依然無法與藏傳佛教幾千年累積的浩瀚形式相比。
中國的佛教信仰,仍靠朝廷君主政權的欽點,藝術型態只在權貴階層流動。
至於到了台灣之後的本土教團發展,仰仗更多的是「想辦法建立在民眾信仰的需求」之中,輾轉發展出某種「連鎖管理體系」!另外,在與外界的關係上,台灣佛教界也自然而然的,大多是採取「功德主階層多出錢、沒錢的當義工出力」、「雨產官學對話」,乃至更為重視平日「政商關係維繫」的價值趨向。
有人形容這畢竟是「漢人社會」!即使是在宗教體系裡,漢人還是比較懂得搞「群體動員」,手段上比較熟悉搞「政治操作」!
台灣是一個到處都有「信仰」,但所有信仰都鮮少能夠「深入」的社會。
對於包括宗教在內,乃至體現在所有文化立場上,和藏傳佛教的教育體系相比,台灣教界並沒有「整合匯集」而是各行其是為多,也缺少一個「持續堅定」的態度!

「達賴喇嘛」與台灣的關係,也無法不處在這種「本位主義」的教界環境。
達賴喇嘛在李登輝執政且與大陸敵對的時代,獲得了無比尊崇的地位。當時他受到中國佛教會的民間邀請,我還記得在體育館的萬人法會中,許多政商人士挖空心思、絡繹不絕的要接近他或參拜他。
旋即到了馬英九上任,開始「推動兩岸關係」,「達賴」卻開始變成某種「敏感隱諱」的名詞。然後即使是發生「八八水災」的慘劇,並且是有民間出面「邀請達賴喇嘛再來台灣弘法」!但這一回所有對達賴的「善意」,乃至最基本的「尊重」,幾乎可說在台灣這座曾經如此歡迎他的島嶼上,瞬間消失!
台灣與達賴的關係,變成一種似乎會「干擾兩岸交往」的尷尬處境!
而這一切也並非是因果推理,而是一種無形的氣氛,一切都只是「怕搞砸了才剛起步的兩岸關係」!所害怕激怒的對象,是那位「以前水火不容的敵人,而此刻正在認真交往的對象」!
達賴喇嘛對於台灣來說,再也不是一位「備受尊重且廣受歡迎的客人」!
在「八八水災」的「人道法會」之後,他幾乎是沈默低調的,離開台灣。



站在東京街頭,再仔細看達賴喇嘛最後一眼。
或許只有在這個身處全然異國的東京街頭,離開了兩岸,拉到了國際;或許心中才會明白,所謂「兩岸」或許畢竟就是「漢人們的事」、「漢人們在歷史上分分合合的事」
因此無論達賴喇嘛再怎麼國際知名、德行遠播,而他,從漢人們的眼光來看,就只是那位從雪山出走,從此一邊「流離於全世界,再難觸及故鄉」的人物,一邊也因為「隨流離之緣,廣而散佈佛法」的人物。
因此,如今為了經貿前景而車水馬龍、杯觥交錯的海峽兩岸當中,台灣也跟著大陸一樣,已經「撤掉那一席為達賴準備的法座」了!

來往於兩岸的漢傳佛教體系的各大高僧長老,重新「閒僧翻身」,成為兩岸大眾所熟悉與追逐的「宗教明星」了!達賴在大陸,是「惡棍」等級的宗教人物呢!
但以我頻繁於兩岸來往所見,此刻的宗教大明星們,很少聽說會有時間去主持任何「法會」,最多也是去「開個場」而已!有趣的是,他們甚至也很少再開口閉口要人「念佛」了!
因為如今活躍於兩岸的出家人,也無一不在提著「兩岸關係」!或者談著「蓋寺建塔」,遠遠超過「勸人念佛」!畢竟兩岸政商關係的長期維繫,早已經佔據了大師們或長老們,所有的殘餘時間了。



達賴喇嘛六月下旬在橫濱的這場演講,兩岸很忙,我當然是沒空來參加的!
但我還是有點開心又感傷的看見,達賴的一切演講一如以往,都還是在談「佛法」!尤其我最驚奇的是,他每一回總是要無比堅持的,是從最基本的「發菩提心」本質,去開始講起任何的佛法!
他的佛法講座中,幾乎從不涉及「政治」,甚至很少幫西藏「叫屈」,當然也不會有「兩岸關係」就是。
於是也或許,就是這麼在東京街頭,遇見海報上的達賴喇嘛,反倒給人某些似熟悉又陌生的奇妙領略呢!
達賴選擇到佛教無比發達的日本,展開佛學講座;我則是為了思考某些人生的重大抉擇,重新來到我在京都與高野山上的清淨道場。
我們的緣分,只剩能夠在東京街頭相遇一眼的機會。這該令人感傷?或者令人欣慰?

而在如今科技領眾、兩岸掛帥的時代潮流中,在台灣「現實價值」的變臉中,被全然擱置的,又豈是一位「達賴」而已?
當年聽達賴的講座時,我很驚訝他從來不呼籲或暗示民眾,應該要去追隨他!
達賴要每個人真正學習菩薩的悲智,去「信佛」「信菩薩」,不用「信他」,甚至應該「質疑他」;因為佛法需要的「信」,是從親身實踐的「行」而來!於是最終每個人都要去圓滿自己的菩提心,一如面對那坦然無遮的喜馬拉雅的山川天地,每個人終將豪情暢快且完整如實的「信自己
相較之下,我在台灣經常聽到的,卻幾乎都是旁邊的人要大家一起「信大師」「信上人」,然後活動最終還會要求你要懂得「放下自己」,發心跟著大家一起作「慈濟人」「佛光人」「法鼓人」中台人」!
真是完全對比的弘揚佛法的風格呢!



這也難怪,達賴喇嘛從來就沒有在台灣真正「聚集勢力、結黨成派」;也難怪如今他最終,要從台灣的土地人心中,被人們淡忘而逐漸要隱去了!
如同我在東京街頭,把達賴喇嘛與台灣的關係,好好負責的回憶了一遍。但我終究也還是要,無情的轉身離開。
我是行色匆促的「兩岸人」,冒著這氣死人的春天的冬雨,我還要趕著去秋葉原,好好看一下,最新問世的日本各種新穎的電子設備了!
聽說已經有日本朋友弄到iPad了,還要趕緊約約。下一回再遇到達賴喇嘛,應該是在iPad的螢幕上了吧!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96755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部分不同意您的看法
2010/04/22 23:17
如王先生所說,我同意政治環境確實會影響宗教的發展,但畢竟治國是件難事,總是不可能面面兼顧。

其次,您提到「漢傳佛教體系很少強調深入經典思辯,也沒有太多生活改革應用...一脈到底的漢傳佛教體系,在文化上顯得單薄又零碎。」我個人覺得您太小看漢傳佛教的內涵與影響力了,也可能必須更清楚了解許多漢傳佛教法師的努力與貢獻。您看過多少漢傳佛教的著作?您實際參加過他們的活動嗎?除了藏傳佛教之外,您了解世界上有多少人的心靈與生活態度也深受漢傳佛教的幫助嗎?

我個人建議如果要正確地評論人或事或物,如果沒有先放下主觀的想法去了解想評論的人或事或物的話,非常可能讓評論產生偏誤,而對他人產生影響,所以真的要十分謹慎。

但是不管如何,我還是很欣賞您的部落格時而溫馨時而批判的內容,以及背後關懷社會的熱情與認真。只是希望您能參考以上建議。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4-23 00:13 回覆:
小朋友你大概不知道,全台灣所有可及可知的各類法門宗派主要道場,都有我親身探訪的深入蹤跡呢!
後來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甚至歐美許多的藏傳中心,我年輕時可跑得勤了!一方面也有那個好運,撈本似的見了許多圓寂的前賢。
最重要的,是當記者的,懂得埋下許多可以繼續瞭解與掌握內幕的「眼睛」,繼續凝視後續的教界變化。
我在教界私下的交友成網,也幫許多僧伽好友,一同凝視他們在彼處的掙扎與苦楚。

宗教評論是不容易的,在現況的無常無住,與法的如幻如實之間,思維檢擇。
思想還是要以經典為基礎,但人力資源運作,則要以現實專業來檢視。
那些把一切宗教行為「神聖化」都是無知。宗教,只是人類文化史與精神文明的一支。要從這個史觀的角度來看待宗教,才是「正觀」。

我是楞嚴系的,以剝開「現象」為專長。
幸好我從25歲開始,讀了十多年的大藏經。包括密部的幾乎全部。
以前老東家TVBS的老傢伙們,大概都知道我當時,每天連上班時都在狂啃大藏經的狀態吧!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多元的台灣佛教
2010/04/22 23:12

台灣的文化很多元,有台面上,也有台面下的。台面下的文化小而美,或是深而精緻。台灣佛教文化亦然,如上,如你說的,多是台灣「台面上的佛教現象---是名僧不一定是高僧」,是「出名的」但不一定是回應「台灣底層的佛教多元色彩」。台面下,非有名的台灣佛教文化,也有小而美,或是深而精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