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麼打破薪水兩萬二的魔咒
2010/04/09 10:40:05瀏覽9792|回應25|推薦52
台灣的畢業大學生,月薪「兩萬二」的待遇,到底高不高?
這個邏輯,就如同夜市攤販的臭豆腐,沒有店面租金卻一盤要賣「50元」到底貴不貴?
輿論從來都不需要嚴謹的推理,於是這個「兩萬二」的關鍵數字,最近成為拿來攻打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的「輿論主力」。
前兩天恰好起了個飯局,引薦幾位兩岸的年輕朋友相互認識,聊到了這個問題。
一位從北京剛到台北,負責一項短期專案展覽的小學妹,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上看到了這則消息,便用燦爛的酒窩微笑,對我們用雙手比出兩個「V」字型的勝利手勢。

她在大陸上班的每月薪水,折合台幣,也差不多是這「兩萬二」!她對著眼前這幾位台灣的帥小伙子,瞪大眼睛抿著嘴說,「在北京的平均物價,算算還比台灣高出一成以上了呢!」
一位同樣也是研究所剛畢業,在台灣剛上班一年不到的小男生,一臉害羞的問她:「妳這樣月薪將近五千塊人民幣喔~ 那這種薪水,妳們『夠活』嗎?」
她眨眨眼睛轉頭問我:「學長,你們台北女生買衣服飾品的地方,到底在哪兒啊?」



薪水要多少錢才夠?連我們這種在全世界「打過工」的老鳥,也都很難回答。
薪水「多或少」「夠或不夠」,一直活到工作退休,始終也都是很難論斷的主觀問題。

我曾有好友每個月薪水將近五十萬,但他仍然時時刻刻都是「憤怒青年」的狀態!只因為他覺得公司裡另一位「薪水比他低」的部門主管,儘管對方沒招惹他,他還是認定對方工作太輕鬆,沒資格領那麼多薪水,所以永遠覺得自己薪水「不夠多,應該更高一點才對」!
媒體圈子裡到了「主管」層級,大概每月有十多萬的薪水,可說是比照「部長級」的水準了。但許多媒體主管後來在內湖買了價值兩千萬的房子,從此永遠揹負著廿年期房貸,以為今後永遠可以有這十多萬的薪水,也永遠不敢輕易換工作,直到某一天,媒體的人事部門突然通知要資遣他。

我倒不是要故意學吳若權「勵志專欄作家」的溫柔口吻,或者王如玄主委「拍案驚奇」的不滿反應,認為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每個月薪水兩萬二「應該要知足了」!
因為現實社會與就職環境,自始至終都不是「兩萬二」薪水是多或少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面在對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現」與「升遷加薪機會」時,到底有多少籌碼能夠爭取到多少薪水?粗率一點的說法,也就是每個人在老闆心目中,或者這個行業中的價值份量「你這個人到底值多少」的問題!
尤其工作到了某一個地步,就會豁然明白,原來「工作」與「賺錢」,其實根本上是兩碼子事!
就如同我前幾天分享的觀點中提到,若是追求一份固定領薪水的「工作」,頂多只能讓人的「生活穩定」好一些或差一些。
若要真正涉足「賺錢」,那必然都得是「有現金、要投資、找機會、有風險」,有時甚至得要在旁人的訝異或反對聲浪中,「辭掉穩定工作,專心打拼賺錢」!
所有年輕人想「靠著一份工作,能夠多賺點錢」的設想,都是還沒有足夠瞭解工作職場與人生財富的法則,其實是太過夢幻未切實際的想法!



倘若身旁其他人都是「兩萬二」,而自己真的想在工作職場中擁有比這個數字還要脫穎而出的薪水,打破「兩萬二」的魔咒,從來都不能指望勞委會。
首先,年輕人如何在能力表現上,優秀到讓你的老闆「不幫你加薪,晚上會做惡夢」,那才是真正本事!
當然周遭也會有許多「自私摳門的老闆、或見不得你好的主管」壓住了升遷加薪的機會;但事實上也別擔心也別哀怨,因為這也才是第二個契機到了,那就是「跳槽」!
當然,也不是隨便亂七八糟「東跳西跳」!你想跳,也要看人家對你的能力「需不需要」。
除了公務員之外,誠實來說,所有「生涯職場的→ 職務頭銜的→ 薪水變化的」調升,九成以上最終都是因為「跳槽」而來(也可以說是「被挖角」)!
也就是說,打破月薪「兩萬二」的魔咒,一切都在於回歸到你的「工作能力表現」,別人有沒有覺得「值得付給你」超過兩萬二?

年輕的你一旦創造了自己的「物超所值」,自家公司不認為應該給你「加到三萬三」,自然會有懂得的別家公司(尤其是同業)願意給你。
這是無論職場上的小業務或大總經理,都同樣面臨的數字真理,那就是:
當人家「真正需要你」時,自然願意給你四萬四、八萬八,甚至卅三萬三,全都因為「他需要你,而你值得」!
如果你不再被感覺值得或被需要,半毛錢人家也不想給!
至於對方「何時需要你,且願意給你更多」薪水?坦白說,在公司裡想靠慢慢升遷挺出頭,加薪的幅度到最後終究不會太大,同時也要看有沒有主管或老闆拉拔。
在此之前先到眼前的,幾乎都是「被挖角」或「該跳槽」的抉擇時機!



這次把原本政府的一項就業專案補貼,延伸解讀成「勞委會打壓大學生的薪資」;說實在真的很無聊!
同時用這「兩萬二」的數字,擴大成「王如玄輕視所有勞工待遇」,根本就是邏輯狗屁不通;如同說是之前慧慈之所以到立法院應徵,其實是她「想取代羅淑蕾擔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最讓人討厭的是,這些充滿曲解真相「又近視、又遠視」的說法,對於此刻薪水甚至還不到兩萬二的大學畢業生,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幫了倒忙。
「職場的薪水、生涯的身價」,只要是過來人都知道,其實是一段「打造自我能力、掌握跳槽良機」的人生「冒險情節」!
比較像是電影「法櫃奇兵」裡印第安那瓊斯的驚險經歷,或者像是金庸「天龍八部」裡遇見貴人的功力加持!而從來都不會是「本土連續劇」那種經常的變態扭曲,或者許多「年輕偶像劇」情節中常見的哀怨自憐!
在此,我並沒有暗示若要打破薪水「兩萬二」的魔咒,大學畢業生的年輕人,應該要少去學偶像劇裡面,那種整天「愛來愛去」。
但我確實相信也曾多年親身證明,趁著年輕時若真想好好「工作多加薪、賺錢不漏財」,現實生活中還是少在那裡「愛得死去活來」比較好!年輕人專心於工作,並好好學習更多實力,才會因為工作態度「有企圖心」而比較有機會先被拉拔,或者老闆主管看你每天飽滿的「精神面相」而會順眼許多!

之所以扯到這個觀點,當然還是因為那天餐桌上,兩岸的年輕男女明明聊著薪水「兩萬二」的話題,不知怎的,彼此開始似乎有點「眉來眼去」小曖昧起來。
到最後,厚~連台灣小宅男們,竟然都互相自告奮勇要排班「請假」,陪這位北京小辣女,去逛街買東西?!
於是我用力咳了咳、清了清喉嚨,順道毫不留情的,補充了一下這個比較有爭議性的,「年輕人少談戀愛、才能很快打破薪水『兩萬二』魔咒啦!」的老人家觀點就是~。
嗯,我想我能夠體會,王如玄的心情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927291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ㄏㄏ
2010/04/09 19:03
同意樓下律師兄所言
這兩年生了兩個小孩,撥出不少時間陪小孩,不過這應該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char..大中華共和國政府總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談談小戀愛也無傷大雅吧
2010/04/09 17:32

兩岸年輕人多多瞭解瞭解比賺錢問題有趣多了


book12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2010/04/09 14:49
作者說得很中肯
想要拿更多的薪水的新鮮人
請先問:
自己可以為公司做甚麼
而不要只會問公司(或政府)可以先給自己甚麼!!


阿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那些立委,本來就是為反對而反對。
2010/04/09 14:28

只要去年有新鮮人可以找到超過22k的薪資,

那勞委會就已經太濫情,根本不用補助那麼多。

我在銀行上班,

敝行去年錄取了一兩百個新鮮人,

薪水都是32k以上,

需要去領22k的人,應該不會有太多選擇,

可以的話希望有媒體去採訪這些人,

我想他們應該是感謝政府的,

除非他們搞不清楚狀況。

至於那些勞團立委,閉嘴吧!

不然請你們用23k把這些新鮮人聘回去,

納稅人的22k已經太多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薪水 :不同人生的選擇
2010/04/09 14:26
工作和薪水,主文和tkbox都寫出了重點。
真的想賺錢?自己當老闆也許比較快(也是賭另一種人生)!自己創業不僅要俱備相當的人格特質,而且先要有活得“可能不像人”的認知。。。一般人一天上班8小時還可以有週休和假日,等月底一到領薪水;當老闆的可能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月底還得煩惱衝3點半。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難道一輩子都2萬2嗎
2010/04/09 14:25

那年...我大學畢業 不用當兵 找到人生第一個全職工作

我的薪資...1萬5

2年後月薪8萬5

5年後月薪26萬

15年後的今天 為了小孩成長 我心甘情願窩在實驗室領9萬的薪資

努力加能力再靠一點貴人運氣 起薪跟本不是重點

如果連2萬2的工作都做不好怎麼有機會賺更多

不要忘了 當考不上大學比考上難的時候 大學文憑不過是參考用

別以為大學生多了不起 電子業起飛的年代 工專的起薪比大學畢業生還高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4/09 13:28
起薪22000已經不錯了,重點是進公司後如何提高自己的價值才是重點
舉我自己的例子好了
軍校沒念完只有國中學歷,只好去學開怪手,學徒薪資才3000,還不保證工作,無健勞保..
第一年學徒結束,起薪才18000..不過才撐了3個月就調到27000~當年才19歲.
第一年結束時薪水已經到32000.就等當兵而已
當完兵回來回原公司上班,薪水就47000開始
後來又作了一年多薪水就到55000,每月上班20天,超過20天每天2500,加班費每小時600.
後來又作了兩年,跳出去自己接工地的案子,大概平均收入都6-10萬之間.
不過後來覺得已經到這行的頂了,就換成去幹網頁設計師...
薪水又回到三萬,幹了一年多
朋友找去開公司,一個月就拆夥了
變成自己開,最高的時候一個月大概25萬上下跳,現在平均一個月也在十幾萬上下跳動

所以重點不是在人家給你多少,而是在你對老闆或是客戶價值有多少


野狐之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gugumomo
2010/04/09 13:23
就算這些人在工作一年後,即使不續聘,可是這些人至少已經有一年的工作經驗。

在履歷上,可寫上一年的工作經驗,找到另一個工作機會更大。

你可能不瞭解,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新鮮人,在之前金融海嘯時有多難找工作。

金融海嘯的時候,訂單縮減的情況很可怕,各種產業全面性的訂單縮減。

企業許多寧可不徵人,要不就找那些已經有經驗的人,節省人力訓練的成本。

我個人覺得這些勞團和青盟的人,根本搞不清楚實際狀況有多慘。

更何況,我根本覺得不需要給這些大學畢業生這麼多錢。

許多中高齡失業者的就業方案,政府只給基本工資17980元的補助。

這些中高齡失業者,很多都有家庭要養。

只有他們有資格喊:[錢不夠]

大學畢業生,有家庭要養的人有多少?

還有不少人是吃家裡、住家裡,根本花不了幾毛錢在基本生活開支。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不關王如玄的事!
2010/04/09 13:18
這似乎是台灣的大環境使然。我想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也許是產業政策‧‧‧不清楚,競爭力、薪資都下跌,應該不是一天造成的。

那關王如玄什麼事!

王尚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因版面扭歪,重載「小琪」的回應內容
2010/04/09 13:13
被人遺忘的一群--二度就業的婦女
 2010/04/09 13:09

TOM:

      我是二度就業,又即將進入中高齡;雖然有至少6年的會計實務經驗和背景,但被認定因離開職埸一陣子專業已經脫節且生疏.好不容易有一個筆試面試的機會,待遇只比大專畢業實習生二萬二多一千元我也不計較.從15名應徵者的競爭中被錄用,工作職稱是銀行會計,頭一天就經手100萬的現金;到任後公司要求填人事資料,需要2名保人,母親及親友都不願承擔這個風險,因而找不到保人,工作自然不保.而日前行天宮的師兄又接著說現在没有保人根本找不到工作!

   你有影響力,還想麻煩你向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反映像我這樣有工作能力,有工作意願又不計較低薪的二度就業婦女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否多創造一些二度就業婦女的工作機會!

                                                 ANN 99.4.9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