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6 21:22:04瀏覽9978|回應12|推薦36 | |
上海市長韓正來台北參加「雙城論壇」,下午我先忙著與鳳凰衛視「金石財經」連線評論,來不及在我算是領先在兩岸概念中推出「雙城」的部落格裡,多評論兩句。 那是因為,韓正才剛抵達不久,就立刻和台北市長郝龍斌,共同發佈了好幾項接下來「雙城」推進具體交流的作法!這個動作帶來時事評論的興奮點。 我猜想這個決定,必然是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主導的高招呢! 我所熟知永萍,在擔任立委期間,應該算是少數深耕於「兩岸關係」的有心人。這種不用裝模作樣、立馬到位的俐落手法,坦白說也相當符合「上海客人」的對岸思路。 而與一般大多是在論壇的「期間或最後」,雙方才簽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的習慣不同;人才抵達,就先把「結論」歸納好!這樣既能立刻活絡雙方友好歡愉的氣氛,也可以把習慣見縫插針的台灣媒體「找些負面角度報導」的調子給框好。 儘管新聞最後的「好牌」或許第一天都出手了,但坦白說對於韓正,也因此瞬間完成雙城交流的「政治業績」了呢! 於是雙城的高潮點過了,接下來包括「連宋吳王」在內的飯局不斷,尤其各方參訪行程緊迫的上海市長韓正,令人對他好奇的是: 除了一心嚮往去看的「誠品書店」之外,韓正他究竟能看到多少「真正的台北」呢? 或許應該這麼問:大陸官員到台灣「訪問、參訪或旅遊」,真正見識過多少台北?懂了多少台灣呢? 很多大陸產官學的朋友到台灣,返回大陸後,總會覺得「台灣好像就這樣吧」!其實包括韓正在內的中央或地方政府高層,「初到台灣」的行程之貧乏,在我看來實在令人同情。 幾乎都是以午、晚餐的「飯局」為主軸,每天串起各方政商的往來拜會行程!這種台灣或台北,怎麼會有聊、有意思?怎麼看得到這座島嶼的「精髓之處」? 韓正此行所代表的「上海市」,當然更具兩岸經貿的指標意義;如同蜂蜜的氣味招來蜜蜂蒼蠅,我甚至有不少台商朋友,這次是專程從上海回到台北,想辦法「擠進」了其中一趟工商界的飯局呢! 因此,難得有機會初來台灣,想必也希望好好四處走走「看看台北」的韓正,怎麼可能有機會看見真正屬於「寶島風情」「庶民氣息」的台北呢? 事實上以我多年來「招待各方大陸朋友私密行程」的經驗推估,韓正若想偷瞄一眼「總統府(馬英九辦公室)」,或是順道經過一下「中正紀念堂」,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甚至在幾年前,夜晚陪朋友吃完飯,專程繞去「阿扁官邸」附近,感受一下「隔牆是阿扁在睡覺」的氣氛,也才是重要人士期望的「高端規格」呢! 但對於來到台北市的任何人,如果沒見識過這些地方,算是到過台北了嗎? 「希望有機會能到台灣」,向來是所有大陸各階層領導人的共同心願。 而「希望有機會能『自己』在台北各地走走」,則是包括韓正在內,他們永遠奢想卻感嘆的真正心願呢! 儘管無法遂願,韓正身為中國大陸後起的政壇新星之一,如果他懂得,他應該真正看到的「台北市」其實與其他來台訪問的大陸領導,應該有著全然不同的輪廓! 首先,「台北--上海」之間,可能是兩岸最近的距離。 兩座大都會,同樣以「城市」進行角色定位,這在協助兩岸關係的推進上,其實有著更多且更有效的「操作空間」;甚至可以略略走在兩岸政策之「前」,幫忙測試輿論各方的反應與水溫。 比如這次雙方提出了「上海世博」「台北花博」一起赴海外進行國際宣傳,就是一個令人眼睛大大一亮的新概念!也開啟了令人驚喜期待的可能性,超越了政治型態的談判與對話。 至於包括「虹橋--松山」機場直航,還有其他文化交流各層面,對於兩岸都會有相當直接的貢獻。 其次,「上海」,一旦成為大陸對台政策的關鍵實驗位置。 因為包括ECFA在內的兩岸政策,往往都是從企業財團的「產業受益」角度先切入,大陸對台政策的效益或好處,經常「被政商攔截走」!倘若透過「城市交流」的各種活動輻射開來,比較能體現對於台灣一般民眾的切身感受之上。 尤其單單上海一地,也已經住了超過五十萬名台胞與眷屬,這讓上海一旦成為對於台胞最友善、有利的「大陸城市接口」首選,非常實至名歸。 從某個角度而言,其實這也可以讓上海或韓正本身,在兩岸的「趨勢與議題」上取得某種高度與影響力。 最後,「台北」確實有無比精彩,可讓上海學習的奧妙所在! 上海城市的硬體建設與樓廈景觀,雖然早已超越台北的發展面貌,但一座城市的「精彩程度」,卻永遠不是「由上對下」,單單透過政治的主導與整頓可以完成。 台北市確實充滿著華人圈子所獨有的,一種文化多元與美學性格的特色;尤其台北充滿「小、而美、而精,與金錢意義之外的各類生活創意」,帶來一座城市豐富的吸引力。 台北這種「由下而上」所產生出城市的「精神與精彩」,從執政領政的角度而言,同樣也必須包括「政策環境」與「培養機制」去形成某種「文化育成能力」,而這方面可說是上海目前在建設發展之外,遠遠未及的重要城市內涵。 接下來如何發展上海的文化特色,這也正是「上海世博」非常本質的任務之一。 上海雖是一座國際都市,但在華人文化內涵的吸引水平上,卻往往被人視為「看起來美麗、認識後空洞」。如何讓上海進行文化培育的生根不至於曇花一現,這方面,台北市確實有許多地方,上海可以好好學習! 對於城市的發展,中國各城市的發展語言,甚至包括上海在內,近十年來都是習慣「資本」與「政商人脈」,去推動一切發展。 然而,中國大陸各城市的「地貌」與「天際線」縱使可以很快長出一幢幢蔚然可觀的建築,但屬於民眾心中的「文明素質」與「文化美感」,進化的速度卻並未能同步推動。 上海,在歷史上向來是整個中國土地上「最國際化、最能包容多元價值,也最能嘗試新思想」的城市。但在所有華人城市的「進化」過程中,台北所保留的歷史元素、文化性格,尤其是屬於中國人/台灣人社會的多元價值可能,卻是獨一無二的寶貴經驗。 身為上海市長的韓正,倘若可以看見這個撥開政商風向的「台北市」,並且看見台灣在這方面的積累變化與真正面目,其實這當中,確實有許多華人深沈文化底層的共通性與可能性! 或許對於上海市的民眾,今後如何開展屬於上海的「精神文化建設」,韓正應該可以在台北人的身上看到。 從政治的高度而論,在「上海世博」之後,事實上中國大陸堪稱為「下一個有真正歷史高度的議題」,應該也沒有別的了!那就是「兩岸交流」! 韓正,以及所有在中國大陸政壇上的「新星」們,倘若對於台北或台灣只是「人云亦云」的二手理解,甚至對於台灣的歷史發展脈絡「無能無知」,自然絕不可能在大陸今後政壇新陳代謝中,進入核心位置! 在這種歷史脈絡下,也就是說:對於「台北」的瞭解,乃至對於台灣「從政商到庶民」的熟悉程度,將會是所有大陸政治人物的「必要修為」!兩岸關係的角色,必然也將影響他們個人在大陸政局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相信這也是上海市長韓正,此行之所以必須真正「看見台北」的一大關鍵呢!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