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9 14:30:50瀏覽2192|回應5|推薦25 | |
旅行倘若總是在移動著,一不小心,容易錯失一些安靜的風景。 旅人一旦比一座城市常態的移動速度還快,便會肢解了城市人海特有的移動姿態;城市的構圖被扭曲而荒謬,像是單手倒立著看一幅畫,或者下腰後腿抬高著念一首詩。 後來我習慣每到一座城市,都要尋找某個特定角落停下來,一杯咖啡或一杯熱茶的時光,去好好坐著。 運氣好的話,還能配上一陣黃昏前的暖陽,舉起杯緣靠在唇邊瞇著眼,眺望人間男女的同時,自己臉上也會被打滿夕陽飽滿的蘋果光。 自由自在,也平衡著裝模作態。既在狀態之中,又在軌則之外。 這種離有離無的存在,遊魂的身姿兼具神靈的心智,這便頓入旅行三昧的「初禪」了! 於是在離開上海前夕,搭著二號地鐵到「靜安寺」對街的公園廣場,走進冬日林園的人群之中。 自從多年前想到靜安寺順路參拜,卻發現入口處需要收費30元人民幣之後,我便與寺裡的菩薩從此隔牆相望了! 上海人口眾多,所有意欲的「簡單清幽」,都可以是一派難能的奢華。 木造典雅的靜安寺是古寺重建,收費算是一種以價制量,或許如此才能成為嚴守禪風,留住一份真正「靜」「安」兩字的不得已吧! 我從環繞在靜安寺的如織遊客與商販招徠中,背對著寺院穿過馬路。既然無法身在莊嚴彼岸,那就到紅塵對岸去吧! 城市裡的咖啡時光到了上海,便是一道耳邊夾著熟悉與陌生,眼前啃著同種又異國的三明治。 這幾天我有點受了風寒,因此坐在屋內,於是還應該要點一杯熱藍莓茶,以及能夠不假思索的癱塌全身的軟沙發才好。 對桌的三人風景讓人忍不住偷望,是一位老闆,對兩位後輩的訓話。 仔細聽口音好一陣,終於確認是台灣人的「台語」,眼神也是台灣人那種,溫和善良卻有點張望不定的模樣。 在這種午後咖啡香中,還會一臉表情嚴肅說話的,應該都是在「談生意」! 至於要分辨其中哪些是「老闆」哪些是「員工」,只要是語氣和動作越多的,非常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判斷是支配者。 這位台灣人老闆,明眼望過去毫無疑問是翻滾過江湖的內行氣息。 總之,他就是訓誡著上海市場該怎麼怎麼做,以及口氣很酸的說,不能只用台灣經驗的啥;還有就是不能太天真,要膽子大、敢整合云云。 相較之下,隔壁桌同樣是老闆氣質的是一位日本人,他有著常吃生魚片的日本人才有的眼神,一種特別的專注與茫然。 我偷聽他和他對面的一位大陸人交談,兩人手口忙碌的,並且在桌上小本子上,紙筆配合著日文,評算著收款與毛利的數字。 說來也很有意思!近在咫尺眼前的靜安寺,甚至連我自己在內,我們都溜開了專門跑去寺院裡唸經。大家都選擇在對街公園的咖啡桌上,各自唸著聽著各自的「生意經」! 這就是上海這一座城市的普遍場景和語彙,一個閒適午後的街角樣態。 人生到此的實況,已經幾乎不會再去寺院裡期待一場虛無的未來;人們總是寧可選擇在某些角落對著自己也向著別人,去歷經某些當下幸福又殘酷的姿態。 在上海這麼一座不停思考著賺錢,而呼吸急促的城市,任何身為旅人的風格與步調,總是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 很難不會被周遭的人們同化並且思索著,為什麼不把時間省下來、空間定下來,然後大舉側身進入,一切與賺錢有關的狀態之中呢? 無論是小商大商、良商奸商都好!因為一旦一個人在旅行中如果長期把自己頓入「非商」的狀態,便會逐漸游離於主流之外,等同在喧嘩的城市天空雲端,升起一座出世的寺院,而就這麼習慣冷眼看著無盡人海,以及任何一場午後緩慢的時光,流經這座城市的所有角落了。 對於上海這座城市的暗暗質問,坦白說,我還真不知該怎麼回答呢! 因為,即使在上海,連原本應該安然出離的「靜安寺」,都還是不得不向人世間伸手「收錢」的呢! 對街靜安寺內的菩薩像,安坐在這座城市的萬般流離之中,已經上百年。 在周遭聽不完的人們的「生意經」之中,寺內的菩薩還聽的見,我那似茫然又了然的,淡淡的為這段咖啡時光,默誦了一段配合夕陽西落的「心經」了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