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31 10:25:52瀏覽3951|回應6|推薦30 | |
眾所矚目的iPad,這幾天就要上市了! 全球預購的數量超過想像,所有的趨勢評論家都在觀望後續產業變化。 這兩天我經常「想歪」到iPad對於學校與家庭的衝擊。我心想,那些完全不懂iPad中有超強電子書閱讀與書籍內容搜尋功能的父母或老師們,今後大概又要嘮叨勸說:多看看「一本本書」,不要一直迷那些「電腦機器」了吧! 所有喜歡甚至著迷於iPad的年輕孩子們,該怎麼看待這些「麻瓜」或「蠢蛋」等級的老師與父母呢? 就如同每次在讀者投書版面中,看到一些認真老師們投書的「抱怨與無奈」,總讓人覺得很可惜。 老師們看來都很好,但也幾乎都是被學生們徹底「打ㄨ」或從心中「開除」的例子! 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們的學業與未來,或許態度嚴格了些、上課要求多了些;所謂「認真的老師」,卻遭到學生集體抗議、排斥,甚至拒絕選課的對付。 於是相對之下,許多好老師們心中充滿疑惑,為何孩子無法體會老師心中的「好」? 最常見的就是「該不該體罰」!這與「廢除死刑」一般,向來是教育界永遠論辯,且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大哉問。 但教育,依然是那種需要「苦口婆心」的時代? 滋味「苦」的教育口味、態度「婆」的教育氣氛,非得才是人生學習的一帖良藥? 換做是大人們自己受教育,除了會依老賣老的說「我們以前也是這樣過來的」,乃至自己面對這樣「又苦又婆」的學習環境,大人恐怕也不見得會賣帳的吧! 畢竟這個時代,已經是如此的多元複雜到徹底不同,孩子們浮動且容易失焦的意識狀態也早就是普遍現況。 對於孩子們現況質疑的老師們,如果懂得「自己若要去『非洲』開展教育,就會毫無疑問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態度與方式」;那麼對於當今孩子們的受教態度,又何嘗不是應該重新思考,甚至全然翻盤進行調整呢? 我曾經聽過一位非常受到學生們歡迎的老師,他那專門「治學生」的心法: 把年輕學生們當作「外星人」,用對待外星人的態度,教育他們瞭解地球,那就沒問題了! 而從一些「成功調教外星人」的經驗中,我歸納了幾個關鍵角度。 一、此刻教育本質,要懂得從孩子們的「性格特質」,而非「成績分數」出發。 許多學生對於只在意成績表現的老師,之所以無比唾棄,因為他們認定這種老師,如同社會上「只會數鈔票數字的奸商」! 孩子受教育的階段,是人生「對過去尚有存疑,對未來一無所悉」的時刻。父母或老師若能瞭解甚至掌握孩子們的性格特質,包括表現出來的「差異與脈絡」,往往才能把握住其行為模式。 這也標示著,從來沒有能夠聰明到能徹底「瞞天過海」的孩子,只有不夠認真、不去掌握孩子性格動態的父母與師長! 而一旦能夠真正「看見孩子」,並且讓孩子驚訝的感受到,他那包括無助與不安的內在「被看見了」,我們往往會獲得超過想像的「泉湧以報」的信任與依靠。 二、此刻教育內容,要從孩子們的生活中,尋找連結的素材與例子。 至今連我自己都難以想像,會有許多老師們連「康熙來了」是啥節目?周杰倫或蔡依林有哪些專輯?都不清楚。 倘若連孩子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現況、圍繞的社會文化素材」都毫無所悉,全球華人都知道的事而老師們不知道,這究竟是孩子們「東混西混」,還是老師們「悖離趨勢」? 教育,無論任何學科,幫助理解往往需要「譬喻舉例」。所有教育成效卓越,特別是廣受歡迎的老師們的共同特色,就是:「擅於用孩子們熟悉的事物來舉例」! 你不先去懂「非洲文、外星文」,要如何讓他們聽懂你的「地球文」? 教育心態中充斥著太多的理所當然與細微驕慢,是許多老師渾然不知自己的無知狀態。 但時代已經不同,所謂「教育權威」確實是一場可笑的黃梁一夢。因為教育,本來就不是因為「教育者」的關係,而是以「受教育者」為核心的存在本質。 沒有學生,那就完全不需要有「老師」的角色存在。這在如今越來越嚴重的「少子化」現況中,已經充分驗證了這個事實真相! 三、此刻教育策略,終將更「故事化」,情緒效果更「鮮明化」。 如同過去被推崇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成為教育方式僵化且無趣的藉口,如今教育方式採以多元變化,內容更為鮮明且充滿故事導向,是必然的發展。 年輕孩子們從小身處「影音資訊」的思考學習模式,他們整個頭腦的構成,將再也不是以過去「文字記誦」為主導邏輯。 無數的例子都顯示,孩子們並不討厭「兇」或「嚴格」的老師,特別是這種老師,一旦呈現出「又兇又有趣」的角色,反而大受歡迎。 而那些面對學生「一味溫柔討好」也不見得就真有用;因為孩子們總是會冷眼觀察,這位老師們私下是否是「價值不一的兩面人」「在其他老師之間是否是說三道四的大嘴巴」「是不是只會討好校長的馬屁精」。 學生早就會去看穿,老師們是否「公私一致」;「一以貫之」的教育風格沒有問題,但這樣的老師若是「一廂情願」那就在學生心中靠邊站吧! 如今學校教育的「情境」,對於當今的學生來說,再也無須等到畢業事後成為「回憶」,而在當下就是以「故事」的型態在進行。 因此老師本身的「角色風格」,某方面在孩子們心目中,也成為學校生活裡的「故事人物」;這種特性,對於能夠從中領悟並進而運用於此的老師,才能乾坤大挪移的,創造出順利「圈住羊群」的教育環境呢! 對於絕大多數原本只想「單單純純當老師」,而並非那些「充滿教育改革理想」的校園教師來說,如今的校園生態與學生心態,成為充滿壓力甚至無奈的每日場域。 然而,「百年樹人」的教育,從來就不是能夠「百年不變」的模式! 尤其教育並非只有緬懷「過去的知識」,更須導向「未來的趨勢」;這也意味著教育環境的每一份子,都需要同樣面臨「繼續研發」的功課! 研發出適合當今孩子的「教育方式」!研發出自己教育角色的「全新定位」!老師們才足以面臨此刻早已不是由「一本本書」所構成的既成教育定位,而可能是一部iPad就帶來天翻地覆的全新教育情境。 面對這種「動態(dynamic)導向」從抽象的教育價值到實體的教育結構變遷,已經完全容不下老師們在那兒繼續自怨自艾,或者質疑孩子們今不如昔。 要成為孩子們心中的一本破爛舊書,或者成為孩子們心中那部光鮮iPad,是今後純然屬於老師們自己的生涯抉擇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