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開復在谷歌的那場未卜先知
2010/03/26 01:21:00瀏覽11061|回應32|推薦36

在武漢機場迎接落地旅客的大幅電信廣告中,李開復還笑盈盈的在中央。
中國電信有關3G的廣告,強調的是企業家們的信賴使用;包括李開復與丁磊都在其上。而至今廣告上的李開復頭銜,依舊是「Google全球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
在這一波有關「Google退出中國」的中美兩邊,浪端席捲各方,顯然提前一步從Google出走的李開復並沒有被「掃到」;也沒見到媒體追蹤到他,嘗試取得他對此事的評論。
李開復,當然是最知道這一切的唯一人物!但我相信李開復必然懂得「閃躲有方」。雖然這幾天他正在台灣演講,但台灣的蠢科技記者們,竟然都不懂去追問他這事兒呢!(當然,他勢必也不該在此浪尖上輕率回答~)
而回觀李開復在去年九月毫無預警的請辭,對照昨天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公開表示,在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後,中國政府開始加強網路審查,並干涉Google更多的業務,「中國模糊不清的經商規則變得更加模糊,Google所有主管對於中國的政策越來越感到擔憂。」
顯然,李開復當時的請辭,確實是一場「谷歌無法繼續唱下去」的未卜先知。


去年有關李開復的請辭,台灣方面算是我在部落格中率先披露的。
來自「中國谷歌」工作的好友,之前已經感受到李開復的工作態度有異,他透露那陣子與美國總部的溝通異常頻繁,每次事後李開復都顯得頗為無力。
有關調查「中國谷歌」內部是否遭有心人「滲透」,當時在北京的公司內部非常風聲鶴唳,同時最終整個調查主導,也全部回到美國總部。
雖然李開復不斷嘗試去當「中、美」雙方爭議的和事佬,但最終因為後來無數次的中國駭客事件,再加上中國谷歌的使用表現長年遭到「干擾」,無法在中國順利使用,而讓「信任」徹底破碎!
而當美國總部尤其是Google創辦人,開始顯示出對「中國市場存在價值」的根本性懷疑之際,這便再也不是李開復對於中國谷歌的「運營表現」,以及今後發展潛力如何的層次了!
而李開復確實是聰明人,提前閃電出走,並且趁著他在中國大陸以及海峽兩岸,都有高知名度與影響力之際,趕緊向各方產業的巨擘領袖,募集創業計畫的資金到位。


事實上,最近在以「北京、上海」為主的外資企業,由於Google的撤走事件,確實挑動了許多國際外資對於中國運營,同樣的「深沈疑慮」。
即使是全球千大企業,這些年在中國能真正「大賺其錢」的比例,其實並不高!更多的是,「替中國養大了在地的草根對手」!
如今各種國際產業當中,無論從先進的科技產業、重工石化,乃至服務消費、民生產品的通道,幾乎都有「被市場(或政權)刻意扶植」的中國內部的產業競爭者,成為內需的巨人,與國際的企業、廠家與品牌大對抗。
另一方面,國際企業進入中國,無論市場、管理與人才也終究得逐漸「在地化」的結果,更是幫中國大陸培養出「喝了國際奶水長大」的中國新一代管理人才。
在外資圈子的高階主管當中,這五年從以「海外國際華人」(很多是台灣出身)為主的CEO們,後來被汰換成中國籍主管的比比皆是。
以北京外資高管圈子最常去的「京城俱樂部」為例,這幾年企業新會員換成當地中國人的比例,最為明顯。以往都是外國人與海外華人一家子來俱樂部運動交誼,到處是「英文」圍繞身旁;如今則是「京片子」的大人小孩為多。
根據非正式的統計,被換成「在地中國人」擔任高階主管的外資企業集團,近三年應該有將近五成呢!原本從海外到中國耀武揚威的「打工皇帝」高層朋友圈子一旦聚會吃飯,相互聊起來「誰開始討飯了」「幫忙留意工作」的話題,經常讓整場飯局下來,大夥不勝欷噓呢!


也就是說,當時離開「中國谷歌」的李開復,甚至在此之前少被提及的「中國微軟」的陳永正,同樣都是毫無預警的離職,追溯起來,基本上都有類似的脈絡!
陳永正當年可是風風光光的一路陪著訪美的胡錦濤,到比爾蓋茲的家中作客呢!之後也不過才一年,就閃電請辭。
「谷歌」在中國,受到網路政策管制與神秘駭客攻擊,「微軟」在中國,則是無止盡的盜版與官方協調;就這些西方企業的觀點而言,他們共同面對的中國狀況則都是:1.「獲利有限」2.「競爭對手受到中國政府特意扶持」3.中國市場推廣無法具備自由競爭條件。
至於中國政府方面,則對於「網路與科技」的市場,竟然背後可能挾帶著西方強大無形的自由文化與民主思想價值,於是後來也保持高度警覺,並予以設障對抗。
儘管任何重要產業,包括中國在內,想辦法透過各種對內的優惠與扶持,來完成產業的「民族化」「在地化」,也是無可厚非。
但對於這種幾乎等同「平行線」的中國市場經營前景,一旦情勢的演變,越發逼近這些原本高級專業經理人的CEO的容忍限度;最後即使「待遇再高、配股再多」,若不是憤而辭職,恐怕也只能摸摸鼻子,找理由掛冠求去了!


而在這波「Google撤出中國」並且還在延燒的重要事件之中,不止是李開復,極為敏感的保持了「安靜」;當時接替李開復的中國區負責人劉允,顯然也是保持沈默到底。
與其馬後砲的形容李開復當時的「未卜先知」,已經預告了Google離開中國市場的第一步;倒不如同時觀察,全球主要外資集團在中國市場,已經進行或被迫要面對中國市場與中國政權深深撩動了「人力佈局,在地調整」的後續變化,正在進入一個波動更大的極端!
擁有強勢企業文化的國際外資,開拓中國市場過程中,從此將可能有更多有關中國與西方各種「商業發展」與「產業價值」的深沈論辯。
如何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本身已經大幅擴散的過程中,卻又帶來更多複雜又兩難的新課題,或許也應該很快就會看到,下一個「撤出中國」的例子了!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886626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Odyssey2001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的強項是人才
2010/03/29 09:23

工作於兩岸之間,王兄一定体會到大陸人才之多,之強。  幾十年來,中國大陸的人才被壓抑,現在則是能量完全解放出來了。 看起來是中國發展很快,其實是像被壓的皮球在反彈。

我的住處也有很多很多的大陸人才。  打個比方,幾手全是些過目不忘,聰明絕頂的人物,最有辦法的當然在想辦法回中國創業,發真正的大財。  以大陸的人才之多,想弄個大企業,追上谷歌,微軟,華爾街,應該不是難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是外商經理人
2010/03/28 20:59
我常說一句話: 在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把Toyota汽車賣給中國人, 因為在地文化,跟呼吸一樣密切的跟商業行為發生聯繫, 本來就是中國人的工作,暫時被外國人(台灣人,美籍華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搶走, 因為最開始外商發現無法信賴中國人,或者中國人這方面因為過去的斷層,語言方面欠缺而不能用, 但現在經過了20年的積極開放,年輕一代的欣秀已經上來(老一代的仍然無法信賴), 中國人贏回她們原來的工作機會則是必然的.

台灣人不要自認跟中國人是同文同種(因為這不是事實), 我們應該體認自己的國家是這塊寶島,我們應該要先好好耕耘自己的家園, 把家園建好了,才往外發展,不要相反的放棄家鄉的基業,基礎,家庭, 卻去跟人家越馬中原, 我有許多供應商把台灣的工廠關掉,在中國想發展,但是當中國不順時,家鄉的基礎卻已經不在,當初該他創新發展的時間機會也都流失.

台灣是一個很優秀的環境, 我喜歡舉張惠妹跟江蕙的例子說明, 大家自己去思考!

Bu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開復算是避開了這場紛爭
2010/03/27 06:53

但是谷歌退到香港

還是留下幾個事業部門在中國大陸

整個事件

中國政府也不至於要落口實給國際觀瞻

畢竟中國還是要走出去  也要全世界的肯定

谷歌在商言商

他也有生意考量

它自己的公司文化和在地國有抵觸

中國的廣大市場

它也不會輕易斷然退出

所以採取先退到香港

保留迴旋空間

我覺得

雙方都在各讓一步

李開復聲明

要為中國年輕人創業做先鋒  當導師

也可以解釋

他又在他的事業生涯  換了一個新跑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在保障人權與商業穫利之間徘徊
2010/03/26 23:32
While Chinese( China and Hong Kong) hold nearly one trillion of American's treasury bonds, 許多美國的企業正是  torn between 保障人權與商業穫利' Who can predict the power of Chinese back then!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谷歌的下場,
2010/03/26 22:46
不算差啦!

聽個一個例子,80年初 (79年末?),台灣某鞋廠 (聽說周省主席親戚)東主,把生產綫搬到對岸,一切上軌道之後,不但整個被吞,回到台灣的,僅是一骨灰盒。妻子後來改嫁,子女過繼給族人.....,

上了联合報,..... 真慘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p8
2010/03/26 16:45
結果我自己先下台!!糗大了,因我不會用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p7
2010/03/26 16:38
也就是說你下半生仍究是個空中飛人.,是嗎?跟你開個小玩笑.                                                ANN 99.3.2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p6
2010/03/26 16:36
你說我們應效法世尊...,祂走多遠,我們也當如此,意即如是,對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p5
2010/03/26 16:33

  星雲大師說一個人一生要有托钵行腳的經驗;[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p4
2010/03/26 16:32
因為網路上根據統計EQIQ也高.教養孩子,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應該是最高的宗旨.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