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8 21:26:56瀏覽248|回應1|推薦2 | |
立法委員高思博今( 29 日)公佈一份電話調查,發現網路拍賣受詐騙者中,接近 6 成是不在網拍頁面下標的「灰色交易」者。刑事局科技犯罪防治中心楊凱勝組長認為網友未透過網拍系統下標而遭詐欺,會因缺乏證據造成偵辦不易。高思博委員也邀請到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法制組邱惠美組長到現場一同研擬修法可能性,強化業者的管制責任,避免網友誤入網拍灰色地帶。 高思博定義「灰色交易」為「網拍中不清楚、不透明的交易」,包括不透過拍賣網站的系統正式下標,而是買賣雙方透過電話、電子郵件、即時通等方式來交易,或是刊登金額、商品描述與實際交易不符。這類交易表面上沒有任何交易紀錄,或是只有錯誤的紀錄,卻在灰色地帶完成了買賣,若是受騙則舉證十分困難。。 高思博委員透過電話調查, 400 位受訪者中,過去半年曾遇過疑似詐騙問題者共 12 位。值得注意的是,這 12 位網友中,竟然超過 6 成 5 並未報案處理,且近 6 成的受害者未透過拍賣網站的系統正式下標,或被詐騙者引導致其他頁面購買商品,顯示「灰色交易」風險極高。 高委員指出,刑事局往往依照檢舉報案的受騙者經驗來進行防詐騙宣導,但大部分網友受詐騙之後,不一定到警察局報案,灰色交易的受害者,往往認為「缺乏證據」及「自己也有疏忽」就自認倒楣,使得警方長期輕忽了 「灰色交易」所潛藏的危機,詐騙者就像「蒙面客」般容易逍遙法外。 由於目前 C 高思博委員特別點名國內知名拍賣網站雅虎,指出自從 2004 年 4 月及 2006 年 9 月起,雅虎開始向賣家收取刊登及手續費用之後,「灰色交易」的數量便逐年提高。拍賣頁面上隨處可見的「灰色交易」,不論是請買家「勿下標」或是「另開賣場」,以售價較低的物品為買賣商品,都是故意規避交易紀錄的行為。隨處可見的灰色交易網頁「業者竟視而不見,難道是怕將物品下架之後,便損失了每件 3 元的刊登費?」他指出,過去網拍業者將這類交易稱為「私下交易」,語意中暗示消費者若因此受騙就不關業者的事,他強烈主張網拍平台業者也應負起管理的責任,不能為了企業要賺錢,而置消費者於高風險的環境中。 高委員同時呼籲使用網路拍賣的網友,盡量以正式下標保障自己的權益,並選擇較安全的付費方式,如當面交易、貨到付款或業者提供的安全付款機制。交易後如發現自己受到詐騙,應立即向拍賣網站或警方舉發,檢具相關資料(如網頁內容、匯款紀錄、雙方聯絡方式等),就近至各警察機關報案。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