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興趣不同
2008/07/01 08:14:08瀏覽3314|回應0|推薦22

每到周休二日,氣氛就很尷尬  因為兩人有興趣的事差太多。 她從大學時代就是登山社的成員,一放假就愛往山裡跑,她常說看山看樹比看人有意思多了;但他剛好相反,他是個血拼狂,最愛的休閒活動就是逛街,前一陣子各大百貨公司周年慶,他真的是欣喜若狂,逛街逛到眼冒金星也在不辭辛苦。

平常假日,他最喜歡拉著她逛大賣場,「反正都是家裡要用的,多買一點,便宜啊  」家裡牙膏衛生紙堆得滿坑滿谷倒也罷了,這些東西反正可以放很久,可怕的是醬油、調味料之類有使用期限的東西,家裡就兩個人,這些東西一瓶要用好久,他還一次買一堆。

最恐怖的是湯包、義大利麵之類的微波料理包,她不只一次警告他,她不愛微波食物,平常外食是不得已,如果家裡開伙也吃這些,「我會瘋掉。」但他不理,照買他的,而且,他根本也很少去微波這些料理包來吃  

  時間一久,照樣要清掉。 

他怎麼這麼愛買?也許是小時候窮怕了。 

 他家環境不好,成長過程中,一路要跟另外四個兄弟姊妹爭奪資源,他排行老三,上有比他會搶的哥姊、下有比他得老爸老媽關心的弟妹,全家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就是他;吃的、用的、玩的,他從小就會用拼的;長大了,經濟情況寬裕、也不缺這缺那了,他  還在搏命。 

 匱乏,會成為記憶,不,根本就進入基因。 

 說到基因,那又是兩人間另一樁對立的事。 

 她從小喜歡由自自在,談變愛時,她沒有很清楚表明,結婚後,她再三強調自己不喜歡小孩,「兩人世界簡單,人就活這麼幾十年,別給自己找麻煩──」剛結婚那幾年,他不以意,反正還年輕,不急。

 但他是個愛逛大賣場的人,放假日,大賣場幾乎都是一家一家出動的,最近這一、兩年,他看到爸媽牽著、拉著、抱著、捧著小孩的場景,特別一陣感傷。 

 太太不想生小孩,他半點都勉強不來。 

 下班回家,她上網跟山友交換資訊,要不然就是整理自己拍的照片,他,則坐在客廳裡乾看著電視。

 結婚十年,家裡沒小孩,愈來愈覺得好像空了一塊;他們興趣又差那麼多,下了班除了吃個飯,交集不多,如果有小孩  他常想,如果有小孩,起碼可以讓兩個人有共同的事情可以一起忙  

 他們大學是同學,但學生時代參加不同的社團,生活圈也不同,並沒有很close,頂多只是點頭之交而已;沒想到兩人考進了同一家銀行工作,畢業後反而熟了起來;他是當完兵才念大學的,年紀比她稍長一些,在她眼裡,也比同齡者要成熟穩重一些  

 轉眼她過三十,大學都畢業八、九年,時間好像差不多了,她看他,沒什麼不好,兩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從一開始,她就很清楚對婚姻的想法。基本上,她是獨善其身型的人,對婚姻期望不多也要求不多,她看婚姻關係像邦聯,有共同的目標,但組織不必太嚴密,所以對兩人沒有共同興趣一事,她雖然起初稍有失落,後來也無所謂了;甚至在家裡,他做他的,她忙她的,她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她喜歡兩個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感覺  對她來說,一個家能這樣,也很夠了、很溫暖了,畢竟屋子裡有兩個人,不是嗎?

 所以,婚後她保有自己的朋友和興趣,結了婚,仍然過自己的日子。爬大山前,她會邀他同行,他說不,她也不勉強。她喜歡自在,也希望他自在;爬山的好友裡,夫妻檔有好幾對,在寒冷的山裡,看到別人成雙入對,內心是有絲絲遺憾,自己怎麼結了婚卻還像個單身的人一樣孤單呢?

 但這樣的想法不會盤踞太久,因為她知道婚姻並不意味著兩個人要完全綁在一起。 

 但他不同。也許是因為從小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家庭長大,他對家的認知就是「熱鬧」,但結婚後,家裡始終只有兩個人,有時她去爬山,幾天不見人影,家裡更是冷清  愛往大賣場裡鑽,不知道是不是一種補償心理?

 總之,他不喜歡家裡人這麼少,也不喜歡兩人在家各忙各忙的生活型態  他認為,結婚就應該儘可能一起做什麼,只是,對他們來說,這卻太難了  

  他們曾經是同學,上班時,是同事,回到家,共同點卻這麼少。她瀟灑接受,他彷彿凌遲。

一年走過一年,她早就認定這是個無解的事,也慢慢習慣了;他卻還在努力要把兩人兜在一起,用盡各種方法──包括:他已經答應下次參加她的登山計畫,為此,她已經要求他要跑步練體力,這幾天天熱,也不能偷懶。

 「你好久沒動了啊  」她輕輕提醒,但也不敢用力過猛  

  畢竟,他答應參加就很不容易囉;一切慢慢來吧  她還是覺得凡事輕鬆一點好。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llyprayer&aid=200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