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7 09:11:21瀏覽3575|回應3|推薦30 | |
像電影《新娘不是我》裡的茱莉亞‧羅勃茲,她跟他約定:「嘿,如果我們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話,那我們就 … 就送作堆了吧!」 他們是「系對」,差三屆,他大學畢業後直接考上系裡的研究所,所以兩人在同一棟大樓談了三年的戀愛,這段戀情整個系所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兩人最後卻還是沒有辦法走在一起;在她決定出國念書時,他去機場送行,她就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那時,他只是定定地看著她,輕輕笑一笑;沒說好,也沒有不好。 他一直是個理智的人,和她相戀三年來,他一直不肯給承諾,甚至幾次想要分開,只不過,感情的事通常是愈拖就愈難做個了斷,因為會有愈來愈多的牽扯;更何況,那時兩個人還是學生,人生未定的變數太多,所以他也沒有太堅持。 聽到她要出國,老實說,他心裡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樣一來,好像我們之間就不必做決定了。」他對一位哥兒們說:「反正距離一遠,自然就淡了,到最後,也就散了 … 」 在愛情裡,男人總是不願把話說清楚,就算心裡早就想離開,只要女人不開口,男人就拖著,好像拖到底,天底下的事最後一定會什麼辦法可以解決似的。 她是個天真又沒什麼心眼的女孩,雖然和這位大他三屆的學長談戀愛的過程中,也曾微微感覺學長似乎並沒有那麼堅定地認同、認可她,可是──「都在一起這麼久了啊 … 」她的邏輯很簡單也很奇特:既然兩個人在一起好幾年了,那就會、也應該繼續下去,因此,畢業近一年後,父母強力push她出國念書,她還有點不高興,「我沒有那麼上進啦!」 她跟父母抗拒,但父母馬上看穿了她內心的想法:「捨不得男朋友,你們就先結婚嘛,他也當完兵了,成家也無妨啊。」父母認為,不趁著年輕、沒什麼負擔時,出國去看看,將來肯定會後悔。 她也想,是不是乾脆就趁此機會,將這份感情定了下來,最好呀、最好,他也願意一起出國,反正他目前的工作也不算太不得了 … 他並不想結婚、但還是哄她:「欸,別想那麼多嘛,回來再說吧!」但是,她在他的表情裡,看到的卻是:「回來 … 也沒什麼好說的。」她不死心,於是,開玩笑似地補了那句約定;人生難道真要走過去了,才知道什麼是該留下來的? 三十歲很快就到了,當然,他的先到。那天,她接到一個電話。 說真的,他的生日,她一直都沒忘記;也不是要刻意記得,但是,這個日子,她始終放在心裡。早就不敢想那個「三十歲的約定」了,畢竟,當年學長也並未給她肯定的答案,不是嗎?這個日子在她的心裡,也許只是一個生命裡小小的註記:在年老之後,還可以提醒著她,在年輕的時候,自己曾經如何地單純,並且如何地相信著人生。 後來的她愈來愈明白生命的殘酷性,也知道人生不會永遠是線性發展的,有許多插曲,也有很多變數。 她在國外一共待了五年,兩年念書,一年無所事事兼東玩玩、西走走,後面的兩年,她進了一家公司服務;爸媽雖然不捨,可是也讚成她乾脆從此就待下來算了。 而她本來也以為人生大概從此就在異地落地生根了;意外的卻是,她的公司要到亞洲來發展、而且預備先到台灣來探路,不由分說,她成了先遣部隊的一員。 「外派」回自己的家鄉,這種感覺真有點奇怪,好像她也不能有太強烈的「回家」的悸動,因為知道很快就會被調動;在國外五年,她也學會了不要對任何地方付出太多感情,因為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事、大部分的地方,對她來說,都只是過客。 可是,有個名字,有個日子,卻長駐在她的內心,不是過客。而這個名字真的在這個日子出現了。 他的聲音裡有種訝異,甚至讓她聽出了一點不尋常的激動;學長向來是個平穩的人;她不記得他會讓情感過分外溢。 「沒想到這個電話真的還能夠找到妳!本來我只想碰碰運氣的。」學長很高興她都沒有搬家,嗯,換個比較直接的說法:「還沒有嫁出去。」 她說,其實她搬過、她的家已經在很遠的地方了,「我是被『外派』回台灣的,」她解釋:「…基本上,現在我的家 … 應該說是在美國吧!」學長似乎馬上警覺到這個答案可能意味著什麼,「那妳──」 「沒有!」不等問題問完,她很快就接口;她當然知道他要問什麼。 沉默。 「祝,祝你生日快樂吧!」她總算打破了沉默。 「妳還記得?」 「哈,我記得的,還不只這個呢──」她的聲音裡有一種模糊的快樂與 … 不安。 當年的約定,是她出的招,莫非 … 他終於決定接招了?! 但是,《新娘不是我》的情節可不是這樣。電影演的是,男主角在約定的日子打電話來,是通知女主角,「我要結婚了!」所以,學長打電話來是 … 她命令自己屏息等待接下來的對話。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