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9 08:36:42瀏覽3117|回應1|推薦25 | |
她為搬家忙壞了,忍不住,向他抱怨:「你都沒看見我在忙嗎?」他竟然說:「妳可以不要做嘛,讓『他們』做就好!」誰是「他們」?他們的生活裡並 沒有什麼「他們」,他難道不知道所謂的「他們」向來只有一個人,就是「她」嗎? 有時,她搞不懂他究竟是過度現實還是太虛幻?兩人生活在一起,同樣要上班、同樣忙碌不堪,但他完完全全不理家務,大事小事都跟他無關,要他幫忙時,他就會搬出「他們」,好像這個家有一隊隱藏的「超級魔法幫手」:家務自動有人處理、孩子自動會有人照顧或者自動會長大,還有,最近新搬進來的家,會自動有人負責決定裝潢、監工的事 … 新房子讓她忙進忙出,有時中午休息時間還要衝到新房子那裡,跟設計師討論很多事,房子的一切細節,包括油漆、地板、櫃子、磁磚、衛浴設備 … 每一件都要「有人」選擇、做決定,當然,這個「有人」不會是別人;關於這間即將搬進去的新房子,他最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我們不是都包給設計師了嗎?既然這樣,妳為什麼還要這麼忙?」 他有個非常「偉大」的理論是:責任與分工!裝潢的事,讓設計師全權負責就好,信任專業不但是一種尊重,也可以讓別人有機會學會「盡力負責」,他認為,她三不五時跑到新房子去監工,「設計師會怎麼想?哦,妳不信任我,那好,妳在的時候,我給妳認認真真,不在時,我就偷工減料、馬馬虎處 …」;他問:「妳是在的時候多,還是不在的時候多?既然沒有辦法事必躬親,就應該放手 ──」 說的倒輕鬆,他有沒有打聽過裝潢房子是怎麼一回事! 要不是她在必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他們家可能要等到搬來住的時候,才發現浴室拉門已經從合約裡的 A 牌換成同牌的另一種牌子,還好她在工人沒有施工前,看到旁邊準備要裝上的門規格不合、立刻提出質疑才免了一場麻煩。 設計師解釋說他並沒有要欺騙的意思,只是為了趕工又一時調不到貨才改,兩者品質其實無差;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要求一切應該依照合約來,若因此牽動工期,她可以給兩天的寬限,結果,設計師也沒用到兩天,第二天,正確的浴門就調來了 … 像這樣的事,在裝潢的過程中,層出不窮,能夠一股腦把所有的事都丟給設計師嗎?這房子是他們要住的,又不是設計師,本來就該有個人從頭至尾監工。 她跟他提出這些事情時,他的反應令她為之氣結:「違反合約,那我們可以告他啊!」告你個頭啦,為這種事你要上法院嗎?再說,許多事不是上法院能解決的,特別是像裝潢房子這種事,告贏了,讓一切「恢復原狀」更麻煩,討不到什麼便宜,事前多注意、多參與,其實可以減少很多事後的麻煩,有什麼不好?何必等到真的出了狀況再來翻臉,又費事又沒有效果? 他的理性,在她看來,根本是偷懶的托詞。 裝潢房子的事就算了,反正這輩子也不會經常在買房子、搬新家,就由他去講這些風涼話吧! 她比較難忍受的是關於孩子的教育態度,他一樣是這套理論;讓孩子自動自發就好,大人不用太操心 ── 所以,孩子忘了帶什麼,不必給他送到學校,讓他得到一點教訓,這樣他才會學會為自己負責。 孩子著迷上網也不用管他,等他發現自己功課退步了還是得了近視眼,他就知道自己太離譜了! 這是什麼歪理! 孩子忘了帶東西去學校,他絕不補送,這一點,她倒也不反對,只是他的這種態度很鴕鳥,因為孩子有需要不會找他,他們知道老爸不會通融,孩子只會向她求救,孩子永遠不會去煩他,他當然可以「自命清高」,認為自己是在訓練孩子,卻不知他能夠堅持自己的教育理論是因為「有人」做救火隊,他啊,他根本是西線無戰事 ── 老實說,對孩子的需要,爸爸和媽媽輕重緩急的感受,向來是不同的,這一點,她也認了,誰教自己就是心太軟呢。 可是讓孩子自己從錯誤中學習,這件事,她覺得應該是有個界線的,不可能什麼都丟給還很不成熟、判斷力與自制力有問題的孩子自己去處理──每次她跟他談孩子的事情時,他都是那一派輕鬆地說:「妳管太多了啦!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吧,何必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 又是「他們」!真是讓人難以忍受。 生活裡哪來那麼多「他們」?大部分的事都是「我們」要負責的,好嗎? 然而,她和他的家庭生活裡卻很少有「我們」,最多只有「我」,她一面跟計師挑選廚房磁磚時,一面,無限的孤獨感,快速地昇起 …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