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3/29 03:27:41瀏覽1242|回應1|推薦38 | |
5/19 第一天 臺北/南京 華信【08:30/1020】-九華山 接機後前往用午餐,午餐后前往【九華山】。 中餐:南京紅泥40 晚餐:素宴50 住宿:東崖三星樓 5/20 第二天 九華山臺頂~古拜經台(天臺寺)【索道上下】、肉身寶殿、回香閣、東崖禪寺、地藏禪寺、神光嶺、纜車上百歲宮【步行下】、通慧禪林、 上禪堂、 早餐後參拜【肉身寶殿】,西元794年,金喬覺圓寂,依浮屠之法,生殮缸內,葬於神光嶺上。三年以後,僧徒圍著殮缸造塔,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字,殿頂與塔頂相接。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著名的肉身寶殿。 1000多年來,肉身寶殿雖有興廢,但迄今氣魄非凡。肉身寶殿建於高臺之上,石柱,紅牆,鐵瓦,漢白玉鋪地,正門高懸“東南第一山”匾額。階。殿中央七層木結構的“地藏塔”,塔基用漢白玉砌成。 塔內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薩,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騎著涉水如飛的“諦聽”,左為他的弟子道明,右為道明的父親閡公。因為道明先入空門,成為父親的師兄。 塔的前後安置著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兩側是十殿閻羅拱衛而立。整個大殿莊嚴肅穆,連遊人說話都輕聲細語,或者以眼神示意。順著雕樑畫棟的走廊來到殿后,有一個半月形瑤台,牆上貼個大字“布金勝地”。每當地藏圓寂之日,國內外香客都到此朝拜進香和施捨。 後經過【回香閣】【東崖禪寺】【幽冥鐘亭】可看到當初地藏菩薩打坐之處【雲起石】前往【百歲宮】,百歲宮在東峰之巔,外表有如民宅,其實是一座擁有99間半殿宇和僧房的大型寺廟。 這些建築物立於高低起伏的岩石之上,錯落有致。佛殿內部有石洞和巨石,有的巨石稍加劈鑿,成為別致的佛座,由此可見匠心之巧。百歲宮原名摘星庵。16世紀初,來自河北的無瑕和尚在雲遊了五臺山和峨眉山以後,來到這裏修行,活到126歲。 相傳他死後三年才被發現,屍體卻未腐爛。眾僧十分驚奇,虔心供奉,改摘星庵為百歲宮。明崇禎皇帝封無暇為“應身菩薩”,將其屍體裝金,同時擴展廟宇。百歲宮從此名聲大振,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 與百歲宮相映生輝的是新建的五百羅漢堂。它的興建,為九華山增添了一處獨特的新景觀。搭乘纜車下山後遊覽【化城寺】,是唐至德二年,青陽人諸葛節為金地藏而建。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開山主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的“總叢林”。 前後四進,最後一進為藏經樓,內藏萬曆皇帝敕賜的木刻《涅盤經》,共6777卷。據說此經古本目前國內僅存兩部,確屬稀有文物。東晉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唐至德年間改建,定名為化城寺。 【祗園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位於九華街入口處。初建於十六世紀中期、明代嘉靖年間,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祗園本來是印度佛教聖地,相傳釋迦牟尼在祗園宣揚佛教二十餘年。祗園寺就是取這個故事而得名。祗園寺通道刻滿金錢,以象徵釋迎聖跡。祗園寺是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寺廟,但整個建築並非對稱,而是曲曲折折。寺內有銅質大鍋一口,名“千僧鍋”。 1933年開辦“五百羅漢期”的授戒法會,就用它煮飯,供應千人的齋飯,由此可見祗園寺規模之大。祗園寺東側是藏經樓、上客堂。藏經樓內珍藏稀珍經書。其中《龍藏》,又名《清藏》,全稱《乾隆版大藏經》,完成於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全藏共收經1669部,7168卷。 前往【古拜經台】古拜經台在天臺峰下,距觀音峰約2華裏。通往天臺之路要繞寺而過。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台”。 拜經台大雄寶殿,1994年重建,建築面積65 傳說,當年金地藏就在這塊凸出的平臺上拜經,這方岩石即是跪拜時的墊腳石,因而留下了足印。以前在伏虎洞苦修的和尚,效金地藏拜經、拜《華嚴經》幾十年,也在地板上磨出了凹痕。 過了古拜經台即是【天臺寺】即“地藏寺”“地藏禪寺”,重建於清末民初,始為今日之規模。今住持僧普導。天臺寺歷史悠久,相傳千年以前金地藏曾在此居住,潔瓶僧常從羅漢墩來此與地藏晤談。 寺依山勢而建,根據峰頂岩石高低不等,分別為一層、二層,直至三層,最高處殿簷與寺後峰頂岩石相接。前後三進殿宇形成既無天井又無院落的整體建築。寺內三進殿堂通連,寬敞、明亮、整齊,建有地藏殿、大雄殿、萬佛樓等。巨鍾、大鼓等法器陳設齊全。萬佛樓頭,本質小雕像懸滿梁間,被香火熏得似鐵鑄佛像。樓下敞廳,門對古拜經台,門檻下萬仞深淵。香爐峰、燭峰、鍾峰、鼓峰皆伏於腳下。門雖設而不宜走,可在門內觀賞山景。 下了天臺頂前往【鳳凰松】,【觀音峰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觀音峰下,始建于明朝,原名“圓通庵”。因寺臨峰而建,久而久之,峰名便取代了寺名。寺庵坐落於萬丈峭壁之上,建築奇特,工程艱巨,有人把它比作宋朝建造的“妙高臺”。 中餐:中式合菜40 晚餐:素宴50 住宿:東崖三星樓 5/21 第三天 九華山/杭州【飛來峰 靈隱寺 西湖之夜】 早餐後前往杭州,中餐後安排名剎【靈隱寺】,此又稱雲林禪寺,在西湖西北幽谷間,東晉時建寺,五代吳越建都杭州時極盛,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相傳為印度和尚慧理來中國所建。 大雄寶殿內供奉著一尊金裝釋迦牟尼像,由24塊香樟木雕成,高達 晚餐後安排【西湖之夜】歌舞秀。將杭州千年文化歷史、人文自然景觀,通過歌舞、雜技、武術、絕技等動態藝術加以展示和深化,全劇以“吳越雄風”、“南宋盛景”、“梁祝情緣”、“風雅錢塘”、“相聚西湖”五大篇章組成,主題突出,精彩紛呈。 中餐:滿江紅40 晚餐:紅樓大酒店50 住宿:杭州郡富國際【準五】 5/22 第四天 杭州/寧波【雷峰塔、淨慈寺、船遊西湖】 早餐後,參觀雷峰夕照,重建的【雷峰塔】塔形為磚身帶飛簷、平座的五層樓閣式,每個樓層展示的藝品如木雕、書簡、漆畫等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登臨塔頂,西湖美景一覽無遺;而它同時也是舊雷峰塔遺址的保護性建築。雷峰夕照景區位於西湖南岸,以南屏山支脈夕照山為主體,與淨慈寺遙望相對。 唐末五代吳越國國王錢弘俶為藏佛螺髻發,在夕照山上建塔,立名黃妃,俗稱雷峰塔。南宋宮廷畫院馬遠等畫了十幅各有款名的西湖山水風景畫,其中陳清波畫了雷峰塔山水畫,題款"雷峰夕照",又傳"雷峰落照"。這一款名就成了留傳千年名聞遐爾的西湖十景之一 淨慈寺位於南屏山慧日峰下,面向西湖,為杭州著名叢林寺院。五代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創建。初建時,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入寺,由他首先開壇說菩薩戒,署號為慈化定慧禪師,並由吳越王賜紫伽黎,成為淨慈寺開山祖師。 道潛禪師道行較高,各地僧眾來寺參學者,常在500人以上。後周顯德二年,道潛向錢弘俶提出請求,將黃妃塔下地宮內的金銅羅漢十六尊移置淨慈寺,錢弘俶也夢見十六尊者要求隨道潛入寺,以為靈驗,故又加道潛師號應真,所建羅漢殿亦稱應真殿。五代高僧貫休所畫的十六羅漢圖,後人稱為“十六應真像”,今存杭州碑林。 中餐:吳山銘樓40 晚餐:海鮮餐50 住宿:寧波銀苑賓館【準四】 5/23 第五天:寧波/舟山/普陀山【慧濟寺纜車上下法雨寺】 早餐後,經連島大橋前往舟山,坐船進入普陀,前往【慧濟寺】位於普陀山佛頂山上,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寺內大雄寶殿用彩色琉璃瓦蓋頂,在陽光下呈現出“佛光普照”的奇景。觀音堂內,四壁鑲嵌著123尊石刻觀音像,彙聚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畫家的傑作。 續前往【法雨寺】法雨禪寺又稱後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 中餐:普陀中式合菜40 晚餐:素宴50 住宿:中信普陀大酒店【三星】 5/24 第六天 普陀山/寧波【珞珈山【含船】普濟寺 紫竹林 不肯去觀音 南海觀音】 早餐後前往洛迦山,地處普陀山東南方向,是孤懸海中的一小島,遠看似一尊臥佛躺在蓮花洋上,面積0.36平方公里。 相傳為觀世音菩薩修行之地。島上,洞壑幽然,林木茂盛。過去,山上僅妙湛、圓通、觀覺、自在等4所茅蓬,現景點眾多。凡朝拜普陀山的信徒,必到洛迦山,有“不到洛迦,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 再前往【普濟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 普濟禪寺的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于唐鹹通年間,後宋神宗於1080年將其改名為“寶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間,禦賜“圓通寶殿”匾額,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 爾後,遊覽【紫竹林】紫竹林在普陀山東南部的梅檀嶺下。山中岩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因稱紫竹石。後人也在此栽有紫竹。 五代後梁貞明二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歸國途中在此遇風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觀音院”于紫竹林中。觀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 【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志記載,後梁貞明二年(西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奉觀音像回國,船經普陀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南海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普陀山佛教協會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聖德,乃廣納群言,發起建造南海觀音露天立像,俾諸眾瞻禮獲福,得大吉祥。下午赴寧波 中餐:普陀中式合菜40 晚餐:中式合菜40 住宿:寧波銀苑賓館 5/25 第七天 寧波/臺北 華信 18:35/20:20 早餐後,參觀天一廣場、天童寺、阿育王寺,中餐後送機場,結束此次佛教朝聖之旅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