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同凡響的《繁花》:小說和電視劇各自精采
2024/01/23 12:53:07瀏覽828|回應0|推薦5

不同凡響的《繁花》:小說和電視劇各自精采

 

金宇澄的《繁花》從2013年獲得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説獎、2015年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到日文版在2022年3月由日本的早川書房出版社出版。這些獲獎成就都從各個層面在在肯定了金宇澄的《繁花》。王家衛看完小說後評為「上海的《清明上河圖》」,2015年買下全書版權,拍成了「不同凡響」的電視劇。唯美的影像風格,從場景燈光色彩設計到演員的服裝都很講究,就是很一貫的「王家衛」。

小說《繁花》裡的三個主角分別是軍人家庭出身的滬生、資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寶以及工人階級出身的小毛,三個不同成長背景的少男在最單純的年紀相遇。故事起於20世紀60年代,10歲的阿寶開始;終於20世紀90年代,中年的小毛去世結尾。由他們三人近半個世紀的友誼牽引出其他角色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同時也展現當時上海的時代變遷、上海人的生存狀況與人情世態。

 

而電視劇的《繁花》只聚焦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主角只剩阿寶(滬生和小毛也是滄海桑田,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命運無常的慨歎與感思。)阿寶憑籍改革開放的大潮,在上海黃河路上發跡,躋身為商界的寶總。劇情節奏著重在寶總的生意和股市起伏。和小說人物最接近的只有李李,而小說裡的配角陶陶在電視劇中成了阿寶的老友。

 

小說裡的陶陶由玲子介紹,和芳妹結婚。芳妹是個對他死心塌地的老婆,但他不懂珍惜還到處拈花惹草。他在玲子的飯局上,認識了小琴,為了小琴,甚至拋妻棄子。當他終於順利離婚,私奔的兩人太開心了,在房間嘻哈大鬧,誰料小琴卻從四樓陽台跌落,員警查案確認意外身亡。小琴機關算盡最後卻一場空。傷心欲絕的陶陶才從小琴的日記中發現,小琴其實是工於心計的女人,除了陶陶,他還和別的男人糾纏。她貪圖的只是他的錢,但為時已晚,陶陶已經親手把自己的餘生給毀了。

 

我格外欣賞小說裡豐滿的阿寶。60年代初的飢荒年代,出身於優渥的大資本家庭的阿寶卻沒有富家子弟的傲氣,反而相當懂事善良。長大後的阿寶一貫紳士形象,特別是關愛與尊重女性,從頭到尾在每個場合都沒有見到他對任何女性有過負面的評價。


文革後,阿寶成了機修工和在國營單位擔任電車售票員的雪芝戀愛,但兩人因為門戶不相當,受到雪芝全家的強烈反對,她家表示他們住在「上只角」的人,是不可能與住在「下只角」的人家結為親家的。阿寶不想雪芝為難,主動寫了分手信給她,沒有任何抱怨。就連雪芝要求見最後一面,他來不及換掉油蹟斑斑的工作服去找她,她不顧他的提醒,把頭埋在他的胸前緊抱著他。只站在門口的他擔心的還是怕會弄髒了她。


在小說《繁花》中並沒有書寫文革的傷痕,也不強調苦難,只是描述這些小人物在歷史的洪流下隨波逐流的無奈,只能向命運妥協、低頭,找出一條路前行。


阿寶在文革被抄家後,寄居到萬人戶的下只角小阿姨家,認真過日子、努力適應底層的雜居生活。他對小阿姨心存感激、也理解找麻煩的革命小將。文革後期,他成為工資極少的集體小企業的工人,自然也降低物質欲望,不埋怨也不比較,自知就是「革命家庭」,既然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就清醒地欣然接受一切變故。

 

電視劇《繁花》沒有機會詳述寶總發跡前的性格養成和生命氣質,但卻在寶總的後半生用力著墨,也算是另一種「豐滿」。觀眾若有機會再去詳讀小說,會更愛上寶總這個有溫度的人物。總之,王家衛的《繁花》和金宇澄小說差異很大,但各有各的風格特色。

 

以下七點是電視劇《繁花》教會我們的--

 

第一,小說裡沒有的角色--「爺叔」,是個有智慧長者,曾在金融圈打滾。他是走一步想十步的人,阿寶通過考驗,也願聽老人言,在「薑是老的辣的」的爺叔的協助下,由裡到外發光發熱--「上海人做生意,講究派頭、噱頭、苗頭。這點行頭,都是你的派頭。這間包房就是你的噱頭,人家開的是皮包公司,你也一樣。不過你的皮包比別人大——和平飯店。」。


第二,從寶總身上可以肯定成功的人具有的特質--感恩、善良、守時、守信。


第三,劇中很多經典名句套用在職場上受用無窮--「做生意不是比誰賺得多,要看誰活得長,不要想著一步登天,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抓住了機會就有可能改變人生。」「有人乘風而起,有人半日歸零。有主張、搞得定、擺得平,最後還有一點,要輸得起。」「出人頭地就是一個被人教訓的過程。」「目標從來都不遙遠,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時間。」「關山難越,闖過去是揚眉吐氣,又一程山高水遠,闖不過去變成了教訓,警示後來人。」「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

 

第四,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個人--李李有A先生;玲子和汪小姐有阿寶;強總有玲子;魏總有汪小姐--無論那個人在哪裡,都是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隨著緣分聚散,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

 

第五,不要看不起底層的小人物,像小報攤的景秀,他不只在賣香菸或賺打電話的錢,他賺的是他耳觀四方而來的靈通的消息。

 

第六,金宇澄在35萬字的小說《繁花》中,總共出現了1500次的「不響」,小說裡我們看到傷心不響;沉思不響;發呆不響;女人邀請男人喝咖啡,男人不響;男人被戳中了心事,不響;男人喝醉了,閉上眼睛,不響。小說裡的寶總在商場裡滾打看透了各式的圈套誘騙陷阱,所以始終保持警戒,尤其對女性設防,就像身邊有各種男人圍繞的李李對他表白了好幾次,他都「不響」。

 

不響,是上海人典型的生存及舉止智慧。表面上是沒反應,其實是一種複雜又因處境不同而出現的生活對應,這兩個字在不同的狀況有變化萬千的意蘊--無話可說、不想多說、冷淡的沉默、弔胃口故作神秘、不反對也不贊成、多說無益。就像在電視劇中寶總說的:「做生意,首先要學會兩個字:不響。不知道的,說不清楚的,沒想好、沒規劃的,為難自己、為難別人的,都不響。做事情要留有餘地,對吧。」不響的哲學智慧值得學習。

 

 

第七,寶總身邊可愛而可敬的三個上海女人每個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 

汪小姐是27號外貿公司的公務員,她天真純粹、爽朗可愛。為寶總出謀劃策,計畫未來。她可以在寶總去找生產A貨的老闆談判時,擔心他的安危,二話不說花兩萬五買車,義無反顧狂奔而去;如果公務員的身分不能和外貿商人在,一起,她說她可以和寶總去賣茶葉蛋,只是寶總說他沒有要去賣茶葉蛋;寶總送了她一副耳環,陰錯陽差害她被冠了貪污受賄的罪名,她原想放棄事業,選擇愛情,但寶總遲遲沒有接住她。她在愛情破滅,被下放工廠時,廠長告訴她,她的「碼頭」在27號,她說:「 為什麼我不可以是自己的碼頭?27 號不是我的碼頭,寶總也不是,我是我自己的碼頭。」於是她和追求她的魏總合作,卻婉拒他的愛情,他們開公司,一路乘風破浪,搶佔沃爾瑪牛仔褲訂單,成為業內傳奇。

汪小姐建造自己的「碼頭」,她不接受寶總的暗中幫助,她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唯有自己的實力才是往前行的底氣。在愛人與被愛中始終清醒,因為清醒所以可以愛得進退有度而灑脫自如。

 

玲子在日本私人會所當服務生時和當時尚未發跡的寶總相遇,萍水相逢卻把求來的「運道」上上籤送給了寶總。她告訴寶總,她夢想回國後開一家名為「夜東京」的店。半年後,寶總為她實現了夢想。玲子把「夜東京」開成了自己和寶總的「家」,她幫寶總賺錢、存錢;不管寶總多晚「回家」,總有一碗他愛的泡飯等著他;她拉攏寶總身邊的朋友來聚會,期待這群朋友都能長久不散。可最後兩人因為送汪小姐的耳環起了爭執,她看清她終究是等不到寶總的。她消失一段時間沉澱後,再回到「夜東京」,要回給寶總的運道符、算清帳目,跟寶總劃清界限,升級屬於自己的「夜東京」。

玲子雖深愛寶總,但她更愛自己,她不糾纏、不內耗,及時停損,重新找回自己的亮光和舞台,體面離開,迎接全新的自己。

 

李李從深圳來到上海黃河路,斥鉅資盤下五星級酒店並大刀闊斧整修。她眼光獨到、深謀遠慮,一開幕就打響黃河路。她和寶總旗鼓相當,也兩相幫襯。寶總幫她解決廚師跳槽的問題,她暗示寶總有人仿他看中的貨。寶總幫她擺平黃河路上同行相忌的老闆娘們;她在寶總最艱難時抵押至真園幫他。他們惺惺相惜,也互生情愫,但她卻始終保持冷靜,連最後看破紅塵也是的。

李李表面上看來唯利是圖,事事算計,卻也重情重義。她懂得回報感恩,就像在魏總需要時伸出援手,追求雙贏。她洞悉人性,明白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這三個有情有義的女人,皆有屬於她們自己的強項與能力,勇敢堅毅,不攀附任何人,因為有能力所以活得自信,而能智慧而通透地選擇自己的人生。

 

*                                                                           *                                                                              *

 

2002年8月,我第一次到上海,特別訂了風姿綽約的「和平飯店」,我想藉由飯店的老式吊燈、銅欄杆、古廊柱、爵士酒吧,讓自己和張愛玲、王安憶更加親近,想像自己置身在舊上海的十里洋場;之後2009、2012到2014年,每次拜訪上海都見證其進步,從乘客在地下鐵擠成一團,到會排隊、讓座;從街上的睡衣展示秀,到「睡衣睡褲不出門」;從清末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到成為國際之都,上海迷人的魅力從文學到影視將持續發光發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yueh2288&aid=18028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