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關於性
2010/12/02 16:37:32瀏覽1126|回應1|推薦2

告子:『食色性也。』

古今中外,無論在宗教、社會、教育等,對兩性問題從不被重視,更不許談論,或是拿道德來逃避。人類幾千年來,未嘗因為有宗教或是教育而減少淫欲,反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媒體的發達,而更加的泛濫。在宗教裏不避雜言而真正去面對性慾,只有藏密和道家。其教育的目的,在以鍥出鍥,警告世人縱慾者就是如此。正如《法華經》:『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此乃吾佛慈悲,為欲界多欲眾生在教育上的一種誘導,使其向善的一個方便法門。

《大智度論卷二十一》:『是人淫欲多為增淫欲而得解脫。是人嗔恚多為增嗔恚而得解脫。』對世上大部份的人來說,性是一個很不得了的問題,也是我們都喜歡的問題。不論是男女閒聊時,都時常拿來討論的話題。最近立法院又為性產業的合法在立法,也有反對團體用道德在反對,不論是讚成或是反對性產業,性變成了我們生活的問題了。其實這只是生活的問題,性本身是沒問題。我們應該去了解,為什麼性是唯一會讓人感到很自由的事?魚水之歡、翻雲覆雨,人可以完全忘了自我,在這一刻所有的痛苦、回憶、壓力、對立、爭奪與暴力全部會消失了。那時不再有你、我、他的界分,天地萬物都融合一起。性會變得如此的重要,這可能是人們唯一所擁有的自由。性行為就如同魚在水裏,是自由自在,其他的事都令我們受到綑綁。因此除了性之外,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於是性才會變得如此的需要。

可是這份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很容易上癮。我們都渴望這種感覺能一直持續下去時,於是淫欲就變成了一種束縛。靈動只要有感應,靈動就變成了一種束縛。打坐時見到了神佛,打坐就變成了一種束縛。唸經祈求能消業,唸經就變成了束縛。人類走到那學到那都在劃地自限,我們的學校、社會、宗教和道德都是局限,打破道德局限接觸淫欲和嗔恚時,我們會嚐到自由的滋味,因此我們才會把性看得如此的重要。如果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到自由自在,我們就不會渴望性,也不會把淫欲和嗔恚當成了問題。

孔子:『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色慾和飲食是人們所追求的,要做到離情棄欲,對現實世界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修道人為了要進入天堂,極力的要斷掉色慾,他們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慾望打拼。我們為了修行,已經被限定不能有情慾,當渴望來臨時,心中就會恐懼犯戒,而極力的壓抑它。我們都是有肉體的人,就會有一定需求。所有的道德規範,只會助長我們的慾望。教育和社會環境,把我們的身體跟情緒弄得四分五裂。如果我們把淡水河和台灣海峽分開,那就會產生對立和矛盾,這時所有的苦難和衝突就會產生。這並不意謂我們可以藉由性或是其他的慾求,來讓肉體和心智不產生對立。而是應該來探討,性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習慣對所有萬事萬物的對立和分別心,而自己沒有察覺。

為什麼性會變成問題?為什麼我們的行動都會變成很多問題?行動本身從來就不會成問題,但是對行動有想法,就是在製造問題。性行為和吃東西對我們而言是不會成問題,可是我們閒著時只在想著食和色,它就變成了問題。我們在修行、生活、政治、宗教或其他各方面有野心,只要有這種自我擴張的活動,就會助長我們的情慾,飲食男女就變成了複雜問題。情慾中是我們唯一快樂的時刻,能夠忘了自我,可是野心在另一方面擴張自我,生活就時常在自調『我』和忘掉『我』中對立。性沒有問題,問題是生命中的這個對立。而對立是不能用方法來解決,一有方法又是在產生另一個對立。只有在我們明白『我』的整個過程,才可能獲得解決。

只要我們還有野心,無論是政治、工作、宗教等各方面。政治家的爭權,辦公室的爭位,在修行時強調自我,強調『我』能渡眾生,『我』有法力可以收妖,『我』能通靈,只要有這種自我擴張的活動,就會有性的問題。宗教法師、政府官僚、為人師表裏產生的男歡女愛,這不是性的問題,只要有野心存在,只會一個換一個愛來愛去。有野心的人,是沒辦法完全沒有問題,所有的問題只有『我』不存在時,才會終止。

因此,直到真正了解自己為止,否則性的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如果夠認真的話,就必須獨自去面對內心的一切,不再依賴任何人、事、法門、書籍、信仰。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夠找到生命才有的至樂和自由。我們了解自己時,就會知道人生的目的就是去生活。而不是以性的方式,或是任何方式;而是活得徹底,全心全意地生活。然後性就不再是問題,不是件不神聖的事,也不是神聖的事,會回到它自己的位置。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scesprince&aid=4658247

 回應文章

舞靈導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性的讀後感
2015/05/18 21:48
這篇我收錄的文章,是我認為讀過所有提升靈性當中最難得的文章,內容說得很紮實深入,要慢慢仔細讀才會領悟,值得我一讀再讀,讓我受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