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05 23:24:01瀏覽474|回應0|推薦0 | |
相較美國,國人服藥習慣所衍生的潛在問題,狀況更令人憂心。因為長輩們可能看了不同科別的西醫師,又看中醫師,自己或親友可能會購買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藥物交互作用不單是存在西藥,與中藥、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也都有可能,以抗凝血藥物「華法林」 (warfarin)為例,甚至包括芒果、柚子等時令水果,對身體都可能存在影響,嚴重者將導致病況難以控制。
以藥物交互作用發生機制而言,藥品進入身體後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除等主要過程中,都可能發生。實務上,藥師會根據醫藥資料庫中,將影響程度嚴重的、文獻證據明確的,在醫師開方系統內鍵入相關資訊,當醫師處方這些具有交互作用的藥品時,螢幕上就會呈現警示或禁止開立訊息;如果醫師考量病情需要,這些藥品需要併用時,可以透過監測藥物血中濃度、生化檢驗值等項目,輔助掌握疾病治療的狀況。
近年來,利用國內健保申報等大型資料庫,學者們也於國際期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呼應國際間利用巨量資料分析,如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等特定藥物的基因檢驗,也是國人研究發現與 HLA-B* 1502高度相關,從民國 99年6月1日起,健保署對符合使用此藥適應症的病人,於首次用藥前,准予一次HLA-B* 1502 基因檢測給付,以篩檢可能產生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或毒性皮膚壞死症的潛在病人,對民眾用藥安全是一大保障,未來也期待透過多項基因檢測,更確知個別化的差異,讓用藥的選擇與劑量的斟酌更為精準。
美國食藥署正嘗試的「藥物標示」新方法,針對可能發生的藥物交互作用,提供淺顯易懂的建議來直接提醒患者,是個不錯的做法;當然,有效預警仍是現行最佳的措施,民眾應該要清楚地讓醫師或藥師知道其所有服用藥物、飲食及生活習慣,藥物治療會更安全、又有效。http://ys34485257.imgshelf.com/1946/1946-4-1.htm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