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0 06:40:39瀏覽4254|回應4|推薦40 | |
Morimoto 在簽書會上 那天大熊熊從超市(Wegmans) 回到家﹐神密兮兮的說:「你猜﹐那一個廚師要在Wegmans舉辦簽書會﹖」 腦中思索著那些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面孔︰「Emeril? Bobby Flay? Marion Batali?…」都不對﹐好﹐繼續猜:「rachael Ray? Giada De Laurentiis? Ina Garten?」還是不對。奇怪﹐那是誰呢﹖ 「再猜看看﹐你很喜歡的那個鐵廚呀」 吼﹐Morimoto居然出了新書﹐還到本人的地盤舉辦簽書會。過去十年來Piggle 一向是他的忠實觀眾(粉絲﹖)﹐不管如何﹐來者是客﹐捧個人場和錢場都是應該的。 「那我得找個時間去買書」心裡一面盤算著什麼時候有時間。只見大熊熊從購物袋裡摸出來一本…﹐嚇﹐正是Morimoto的新書。 日本的鐵廚節目在美國的food TV頻道上播映多年﹐廣受歡迎。這個原音的日本節目配上有些假假的英文旁白﹐居然能夠造成風潮﹐也算利害。來到鐵廚節目挑戰的廚師不止來自日本本地﹐也有不少的高手是遠渡重洋﹐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美國的名廚Bobby Flay就曾到日本去挑戰Morimoto﹐結果敗下陣來。過了一陣子兩人又在紐約交鋒﹐結果Bobby Flay挑戰成功﹐雪了前恥﹐。兩個人的一來一往﹐戲劇似的激戰將鐵廚的節目推向另一個收視高峰。 延伸這個收視熱潮﹐food TV打鐵趁熱﹐推出了美國鐵廚。這個節目傳承了日本鐵廚的風格﹐加上美國的製作新意。初期的鐵廚組合是日本的Morimoto配上美國的Bobby Flay和義大利菜的龍頭Marion Batali(後來加入的有Cat Cora 和 Michael Symon)。 我一直覺得Morimoto很不簡單﹐一個懷著理想和抱負的日本年輕廚師﹐單槍匹馬到大紐約闖天下。初期英文都說不輪轉﹐在別人的餐廳打工﹐今天成就了獨霸一方的地位﹐都是他一步一腳印﹐靠著堅毅的意志走出來的。 Morimoto做起菜來創意十足﹐美國的食評家用“wondrous”來形容他的風格。我個人覺得他做起菜來像個像藝術家﹐不同的是﹐別的藝術家只滿足你的視覺﹐Morimoto同時滿足你的味覺。 他在費城和紐約都有餐館﹐雖然走的是創新的日本菜餚﹐卻又非常堅持傳統的和式美食精神。舉例來說﹐美國人走進他的餐館﹐叫了螃蟹卻外行的要求用蕃茄醬當佐料(拜託哦﹐你把大師的螃蟹當薯條吃﹖)Morimoto可不依﹐但是他也不會秀出那種My way, or no way 的霸氣。他會精心調製一種特殊的海鮮醬(Seafood cocktail sauce)﹐裡面就有蕃茄醬﹐婉轉的誘導客人提昇品嚐日本料理的品味。這就是Morimoto獨到的地方。 所以﹐那天去參加他的簽書會我是抱著仰慕大師的心情去的。十二點準時到﹐現場坐了一百多人﹐還有一條長龍排隊等著簽書。Morimoto簽書的位置在遠方的一角﹐所以看不到他的人。每個人的表情都是興奮的﹐除了少數的東方面孔﹐大部份是老美。 我拿了號碼坐下才發現現場有類似烹飪示範的擺設﹐問了才知道原來一個小時前﹐Morimoto現場做了示範﹐煮了幾道菜﹐可惜我消息不靈通﹐錯過了品嚐大師手藝的機會﹐好可惜呀﹗ 在將近一個小時的等候時間﹐和其他的粉絲們聊著Morimoto的菜餚和做菜風格﹐才知道大部份的人都是他的忠實觀眾﹐一路從日本鐵廚看到美國鐵廚。有一個美國女生還去上過日本料理課﹐會做壽司。可是翻過了Morimoto的食譜之後﹐我們都同意﹐Morimoto的菜我們做不來﹐格調太高了﹐還是看看過過乾癮就好。 耳語傳來﹐Morimoto從紐約飛來的時候﹐丟了行李﹐不巧的是那件行李正好裝著他的廚刀。可想而知大師心裡一定很著急﹐廚刀就像廚師的第二條生命﹐就像武器之於武者一般。 終於輪到我了﹐他看起來滿年輕﹐不像五十出頭的人﹐有些害羞但很親切。簽完了我的書﹐我向他說希望他的廚刀能被找回來。一改先前的內斂﹐他突然侃侃而談﹐表示廚刀一定要找回來﹐不然航空公司可要挨他告了。吼﹐果然﹐掉了那些刀子他可在意著呢﹐我猜此時他一定坐如針氈﹐恨不得飛到航空公司去找他的刀子們。 至今﹐他的書還是被我當藝術品欣賞﹐沒有勇氣試做。偶而還是會想﹐不知道他的刀子找回了沒﹖ 他在首頁上為我簽的名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