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30 04:22:45瀏覽625|回應0|推薦0 | |
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就要進入十七周年了。歲月的雨雪風霜,可能讓許多人的記憶淡漠了,但是,不能否認,六四仍然是許多人心中的傷痛,它不但是天安門母親的痛,流亡海外民運人士的痛,也是中國人民的痛,它更是海外華人的痛。 六四將屆十七周年。在過去這十七年當中,海外華人仍然可以看到中國民主運動的載沉載浮。回想十七年前那場驚天動地、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血腥事件,不禁產生一種幽幽恍惚又微微心痛的感覺。我彷彿墜入了沉寂的時光燧道,往後退到1989年學運風潮下哭泣的天安門廣場;退到十七年前在抗議聲中沸騰的全美各地中國城。那真是個令全球中國人震驚憤怒的悲痛年代。 十七年前的這一天,全球億萬雙眼睛見證了那場屠殺。曾經是千年古都的紫禁城,在一夕之間,竟成了血腥的殺戮戰場,隆隆的坦克車聲,輾碎了海外華人的心,砰砰衝鋒槍聲,驚醒了中國人的夢。當時,我走在洛杉磯夜雨稀落、城燈紛繁的街上,遙看電視上連番報導天安門前血流成河的場面,那時內心的隱痛和激動無以復加。我為這許許多多青年學子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感到無比的悲痛,從此間關萬里、晝夜奔波,寒夜掃街、香堂募捐,結合許多海外華人,投入聲援大陸民運的行列。 十七年前天安門廣場上那自由的風,遊行時的熱情豪邁,擋軍車的壯懷激烈,還有那轉瞬即逝的自由,那人間世的關懷,誰能忘懷?猶記得,當年北京地區的青年學子,藉紀念五四的名義,發起爭民主運動,一呼百應,海外華人紛紛以行動支持,其中尤以全美各地僑社反應最為熱烈,各地僑胞、留學生不分男女老幼,表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力量。自四月十五日以來,大陸爭民主的學生運動,在一波又一波大規模遊行示威的和平行動下,將全世界中國人的心,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全美各地華人亦以各種方式來聲援北京的學運。 十七年的歲月過去了,激情或已消散,但那份澎湃的熱血,仍如以往永世難忘,那道傷口仍在淌血,疼痛仍牽扯著中華民族的神經。作為一個海外華人,特別是當時曾極力參與支持六四民運熱潮的僑團負責人之一,今天回顧這一史實,卻不像是在回憶一首英雄般的史詩,而是再一次承受心靈上的試煉。因為這個民主運動實在隱含了許多辛酸血淚,從這個運動裏我們看到了中國青年的熱血與希望。 海外華人如此執著,因為良心驅使我們必須這樣,因為我們知道六四死難者的鮮血為什麼而流,六四青年學子的寶貴生命為誰而獻。他們是為政府清廉、國家昌盛、人民幸福、以及中國的民主。海外華人不能不向那死去的泉下英靈表達我們的思念和追悼,我們不能不向那活著的難屬表達我們的安慰和敬重。那些民運人士普通,但不平庸,那些青年學子無權,但有尊嚴。他們曾挑戰專制,他們曾蔑視強權。他們承受過失敗,他們也承受了苦難,他們依然昂首挺胸,至今抱持淑世的情懷。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學生運動多矣哉。書生意氣從來難成大事,但書生的直覺每每佔風氣之先。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當數東漢末季的太學生、晚唐的清流、明末的東林,全都是正義填膺,為了向黑暗腐敗猛打猛沖而大反外戚和宦官,最後都一事無成,殺的殺,關的關,甚至被活生生投入黃河要讓清流變濁流。然而,學生運動代表了老百姓的良知,鎮壓學生就意味著鎮壓人類的良知;於是,隨著太學生、清流、東林的終結,漢、唐、明的王朝也就完蛋了。每個王朝的弊政,那些學生士子舍死忘生也反不掉,總是被繼後的朝代引以為前車之鑒而改正。這也就間接告慰了那些作出犧牲的莘莘學子。所以,學生運動真正的是:成功不必在我。 一個沒有理想的生命不是一個有光亮的生命。一個沒有理想的民族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紀念六四就是對理想的執著。十七年來,海內外無數人對六四的紀念,已把紀念六四昇華為一個人類與世界共同崇尚的理念與主題。那些失去了孩子的天安門母親們,在難以想像的惡劣環境中為此而默默抗爭了十七年。作為生活在這片自由土地上的每一位僑界人士,將不會忘記在這一不平凡的日子裡,給那些仍沒有權力哭泣的母親們帶去一點心靈的慰籍。 十七年過去了,大陸民運的「熱」,海外華人的「情」是否依舊?那段在僑社為聲援天安門事件而奔走的日子,真是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更是一段沒有英雄的歲月。今天,全美總共有三十多個城市的僑界朋友,正在同步秉燭紀念六四。此時此刻,我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帶著一股溫暖的情,有著一個美好的願,在這個日子紀念那些在十六年前遇難的無辜青年,以及一切有著喪親亡友之痛的不幸同胞,願那片海外華人深深愛戀的熱土,不再有政府屠殺人民的悲劇重演。 今夜,華府波多馬克河畔,愁海孤燈、天雨飄零。六四燭光夜晚點一支蠟燭,燭淚流到手上會感到灼痛,燭淚凝固在手背,拈起又放回燭火裏。燭光熄滅後我在想,這個心中痛的結能夠解開,這個歷史的結能夠解開。因為這個結解開了,連帶可以解開許多相關的結,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共前領袖,已經去世的胡耀邦、趙紫陽的評價問題。我們知道,解開這個結的關鍵,是當今掌權的胡錦濤、溫家寶。在夜幕沉重的風雨夜裏,風絮滿華,中國民主運動的前景,六四平反的務實考量,仍是耐人尋味的。 |
|
( 時事評論|國際 ) |